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2篇
地球物理   17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盆地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可以促进干酪根的成烃转化。构造活动的影响表现在力化学作用上;火山活动的影响除了表现为加热作用外,还表现为与火山岩有关的矿物与有机质或干酪根的相互作用,包括催化和加氢作用。黄铁矿被证明是一种更有效的催化剂。这些影响是附加在正常的干酪根热解作用上,而且构造活动和火山作用的影响也是复合在一起的。一些模拟实验证实了上述作用的存在以及对于不同的干酪根类型所施加影响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02.
未熟—低熟油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存在多种未熟-低熟油成烃机理的说法,但现有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能否用于指导勘探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检验。富类脂可溶有机质生烃被认为是未熟-低熟油生烃模式之一,但依据舀烷(特别是甲藻舀烷)的分布特征,东营凹陷牛庄洼陷南斜坡沙四段富藻类未熟-低熟页岩与八面河油田的原油几乎没有可比性,充分说明低演化阶段的藻类类脂物并非该区原油的主要成烃母质。未熟-低熟油田总与邻近的有利生油凹陷相伴以及某些未熟-低熟油的混合成熟度性质,暗示未熟-低熟油区的成熟油贡献,该结论已为中国两个典型未熟-低熟油田即东营凹陷八面河油田与苏北盆地金湖凹陷的最近研究结果所证实。现有资源量计算方法不太适用于未熟-低熟油,这可能导致了部分油田未熟-低熟资源量计算结果偏高。生物标志物标样定量技术是识别原油未熟-低熟性及油源追踪的有效途径,在油气勘探过程中还应加强地化与地质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3.
本文的目的产阐述高硫干酷根向石油转化的重要性。已知这些酷根来源于硅质和灰质生烃岩,在早期就开始转化,这可能是因为这类干酷根与其它类型干酷根相比,有丰富的硫键。但一般来说,根据诸如烃比和/或镜煤反射率等地质资料,对不同类型干酷根生油作出直接对比困难的。此外,在用镜煤反射率确定不同干酷根的生油“门限值”方面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04.
陆琦  刘惠芳 《沉积学报》1993,11(2):124-132
本文用X射线、微区分析等方法对广西百色盆地那读三段泥岩中的干酪根进行了详细研究,该盆地干酪根的芳香度(Fa)为0.28至0.37,芳香核厚度(Le)为16.60A到20.76A,芳香片层数(n)为5到6层,证明属Ⅱ型干酪根,在同一剖面,fa随深度增加而变大,表明了干酪根向成熟方向转化。在干酪根中碳元素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一般中间含量高,向边部则含量变低,铁及硅元素也向中间聚集,多数情况下形成FeS2核,在核的周围分布有粘土矿物。干酪根成熟程度的变化趋势与粘土矿物的演化趋势在宏观上是一致的,即与蒙脱石转化为伊/蒙混层粘土矿物的趋势一致。并从化学健和能量方面对这种过程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5.
106.
微细浸染型金矿中有机质的含金性及其意义李忠,刘铁兵,叶元今(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关键词干酪根、芳香核、微细型金矿微细浸染型(卡林型)金矿的产出往往与含碳较高的沉积岩系密切相关,且以低温成矿作用为特征[1]。前人[2~4]曾讨论过这...  相似文献   
107.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层显微煤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侏罗纪煤层煤岩显微组分组成以镜质组为主,壳质组亦普遍较富集。壳质组中又以角质体为主,且荧光较强。煤的母质类型多为Ⅲ型,有些为ⅡB型,个别偏ⅡA型,因而可以生成一定数量的液态烃。  相似文献   
108.
周炎如 《沉积学报》1994,12(4):22-30
干酪根的研究,对石油地质勘探、油气资源的评价、分子有机地球化学以及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等都是息息相关1.2。以往是用复杂的物理化学方法从沉积岩中分离出干酪根,然后进行各项实验研究,称“离位”。应用现代傅里叶变换红外显微光谱技术(简称显微FT-IR),可以在沉积岩中“原位”研究干酪根的形态、类型、分子结构特征以及它与周围矿物之间的关系等。这种“原位”法为石油地质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型高技术。可以预言,显微PT-IR新技术不仅推动干酪根的深入研究,而且在整个石油地质科学中将起作难于估量的作用和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封闭金管高压釜体系对海相原油和成熟干酪根进行了热解生气实验,获取了两类裂解气的组分和甲烷碳同位素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类母质在生气机理上的差异,并借助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参数讨论了甲烷碳同位素分馏的异同点.结果表明,原油裂解气富含C2-5重烃,其后期裂解是甲烷的重要来源;而干酪根裂解气中C2-5的含量较低,其后期裂解对干酪根甲烷气的贡献较小.这是两类甲烷气体生成的最大差异之一.两类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都有随着热解温度增高,碳同位素值先变轻再变重的特点,但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的最小值对应的温度较高;在相同热解温度下,干酪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值要重于原油裂解气甲烷碳同位素值,这与后者前系物经过多次碳同位素分馏有关.因此,生气机理的差异是造成同位素分馏差异的根本原因,两类甲烷气体碳同位素分馏动力学参数的差异也是有成因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0.
南盘江盆地古油藏沥青、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盘江地区的沥青主要分布在中泥盆统和上二叠统的礁灰岩古油藏中, 储集空间以洞、缝为主, 其次为基质孔隙和生物体腔内; 天然气显示则主要为高N2天然气为主, 常与古油藏焦沥青伴生. 研究认为南盘江地区古油藏沥青主要源自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 为油藏深埋时的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油裂解成气后的焦沥青; 而该地区高N2天然气不是原油裂解气, 也不是源自上二叠统龙潭组的煤成气, 而主要是源自中泥盆统泥质烃源岩晚期阶段的干酪根裂解气. 三叠纪的巨厚沉积使古油藏中的原油彻底裂解成焦沥青和甲烷气, 之后的2000~4500 m的地层剥蚀破坏了气藏的压力系统, 从而造成“异常高压”甲烷气藏的彻底破坏, 反而使常压的干酪根裂解气在相对局部封闭的条件下得以保存, 构成了气显示天然气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