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3篇
  免费   930篇
  国内免费   1212篇
测绘学   948篇
大气科学   111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4331篇
海洋学   134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56篇
自然地理   81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178篇
  2021年   15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7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73篇
  2014年   289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98篇
  2011年   280篇
  2010年   264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92篇
  2007年   270篇
  2006年   285篇
  2005年   230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46篇
  2002年   172篇
  2001年   225篇
  2000年   177篇
  1999年   178篇
  1998年   208篇
  1997年   153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113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60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6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王晓东  池永 《岩土工程师》2003,15(2):49-53,54
文章针对沉管隧道施工特点,介绍了宁波常洪隧道干坞施工和沉管制作中的施工技术,并对后浇带、端钢壳、GINA止水带、钢压载水箱等相关施工工艺与施工技术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2.
本文通过对上海兴业大厦深基坑工程采取树根桩隔离措施后的实测分析,探讨了树根桩对围护结构的侧向土压力和变形的影响,并就在地下连续墙围护体施工中如何更好发挥树根桩对邻近建筑物的隔离保护作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3.
124.
饱水黄土隧道变形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松树湾隧道位于饱和的砂粘土中,土体的稳定性极差,施工难度较大。为此,在隧道施工期间,通过土工试验、隧道收敛和围岩内部位移的现场监测、隧道变形的三维有限元仿真计算等手段,对该隧道的变形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获得了大量试验数据。研究成果对隧道的施工组织和支护参数的确定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此类隧道的施工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5.
盾构隧道壁后注浆效果的雷达探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盾构隧道的纵向力学与变形性态研究,尤其是盾尾壁后注浆效果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笔者首次利用探地雷达方法,对上海某盾构隧道盾尾壁后注浆分布进行探测,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可有效地探测隧道壁后的注浆分布,为隧道纵向力学变形性态的控制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6.
在城市地铁线路施工中,为尽量减小隧道开挖对地表周边环境的影响,地下隧道设计覆土厚度较大,必须采用竖井施工作业,这样大大增加了施工贯通的难度。因此,为控制隧道施工的贯通误差,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措施和具体的监控方法,实现地面坐标和地下坐标的高精度和高可靠性,保证隧道顺利贯通。  相似文献   
127.
主要阐述了夏汾高速公路K27段滑坡形成的原因以及治理的方法和建议,希望能够对于今后护坡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8.
郑瀚 《浙江测绘》2003,(3):42-43
随着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对建筑施工放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结合浙江省最高层建筑世贸中心大厦放样,对放样内业计算、施工控制网的布设、实地放样、野外数据检核、放样精度分析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9.
GPS—RTK技术具有方便、快速的放样测量功能,可快速、高精度的放样点的平面位置,在高等级公路的施工测量中将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0.
根据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沿线近10个水文观测站40多年(建站一2000年)最大洪峰流量资料,对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最大洪峰流量设计值进行系统的研究。应用统计学导出的P—Ⅲ分布,预测了中—吉—乌铁路(中国段)最大洪峰流量不同概率设计值。这对于中—吉—乌铁路(中国段)工程设计和施工及未来铁路养护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