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68篇
  免费   1468篇
  国内免费   3111篇
测绘学   155篇
大气科学   622篇
地球物理   2227篇
地质学   4758篇
海洋学   709篇
天文学   28篇
综合类   331篇
自然地理   517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325篇
  2022年   359篇
  2021年   312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370篇
  2018年   299篇
  2017年   313篇
  2016年   300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48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15篇
  2009年   409篇
  2008年   351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39篇
  2005年   283篇
  2004年   268篇
  2003年   259篇
  2002年   225篇
  2001年   214篇
  2000年   195篇
  1999年   162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31篇
  1995年   128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85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70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5篇
  1979年   16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5篇
  1973年   3篇
  195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中国西北叠合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 ,构造变革和构造耦合起着主导作用。构造变革包括大地构造格局的转变、沉积区和剥蚀区的转换、盆地类型的转换、大型区域性不整合的出现以及发生盆地构造反转等 ,这种构造变革具有多期性。叠合盆地构造耦合的方式主要涉及深部和浅部构造的耦合和盆山耦合等。盆山转换、盆山过渡带深部浅部构造的耦合、盆地沉降与造山带隆升耦合以及不同方向构造的耦合 ,反映了盆山耦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的分层性、分带性、分段性、交叉性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多变性 ,喜马拉雅运动对于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最后的构造改造以及构造定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对弹性半空间中的几个含有不连续断层系的三维弹性连续介质模型,在沿单元垂直走滑断层发生的滑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型的几何形状和所使用的边界条件大致与圣安德烈斯断层中部的情形相符合,数值模拟综合考虑了脆性形变和蠕动变形,断层带的总形变率为蠕变和摩擦滑动率之和。脆性断层的性质由破裂段(数值单元)的不同地震应力降的分布来给定。所假设的分布描述了两种理想化的情形,它们分别对应于不同断层滑动的极限状态:(1)以大尺度范围为特征的强无序状态,表示不成熟的断层带及扩展空间域。(2)相对有序的状态,以小尺度范围为特征,表示成熟的完全滑动断层。假定断层的蠕变特性在所有的情形中都相同。并且是用蠕滑速率与应力的幂次律关系来刻画的。利用这种脆性蠕变过程和模型参数可以得到一个在12.5km深度含有“脆性-延性”过渡带的应力-深度剖面,以及一个在1857年地震破裂西北65km处存在有“脆性-蠕变”过渡带的沿走向的应力剖面。模拟的震源空间分布在统计意义上与观测数据相类似,结果表明,断层强烈不均匀性的特征尺度范围会在断层系统的地球地震响应中显著表现出来,若尺度范围小,则会使震级-频率分布接近于特征地震分布,在时间上会层致如地震空区说所预言的大地震的准周期分布,而大尺度范围的地震活动性符合古登堡-里克特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大地震的随机或是成簇的时间分布特征。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各种形式的震级-频度关系以及地震时间分布的统计特征都可以通过表征断层带不均匀性的尺度范围统一起来,这可以通过借助一个给定的断层带或是岩石层的结构特征给出一个清晰的物理解释,并且得到地震及断层观测资料的支持。在一些模拟中,小地震的震级-频度关系曲线明显低于自的古登堡-里克特关系曲线。这说明在构造加载过程中,小地震通过平滑应力的长波成分,为大地震的发生创造了条件。这一过程是通过与小地震的大量断裂有关的短波应力的消失过程来完成的,大地震的大尺度破裂的发生正好导致与上述长,短波应力的平滑与消失变化相反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3.
粘弹性应力转移延迟了1999年赫克托矿地震的触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某些情况下,由地震引起的地壳应力转移可以加快邻近断层的破裂,并引起地震序列的发生(Stein,et al,1992;King,et al,1994;Deng and Sykes,1996;Harris,et al,1995;Stein,1999)。1999年南加州赫克托矿地震(震级7.1)在1992年兰德斯地震(震级7.3)的7年后,在距其震中仅20km处发生。这表明赫克托矿地震是以某种方式被  相似文献   
104.
2003年10月25日甘肃省西部发生6.1级和5.8级地震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 ,2 0 0 3年 1 0月 2 5日北京时间 2 0时 4 1分和 2 0时 4 8分在甘肃省西部民乐、山丹间发生 2次破坏性地震。第 1次地震为 6 .1级 (38.4°N ,1 0 1 .2°E) ;第2次地震为 5.8级 (38.4°N ,1 0 1 .1°E)。这 2次地震的震中距甘肃省张掖市 90km ,距武威市 1 4 0km。地震有感范围大 ,其中附近的张掖、酒泉、武威、金昌等城市均强烈有感 ;兰州以及邻近省份的省会西宁、银川等地也普遍有感。主震后 ,余震不断 ,当天就发生余震 30 0多次。地震灾害波及永固、民联、洪水、顺化、南丰等乡村及周边乡镇村的 1 1 1 80 4人。截至 1…  相似文献   
105.
It has been proved through experiments tha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ergy of a substance will vary when stress acts on the substance. This moment, the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ergy (observation value) received by the remote sensor is triggered not only by the substance temperature and also by the stress. Separating quantitatively these two kinds of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energy and then inversing the actual temperature state and stress state of a medium is a matter with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stability monitoring for the large-scale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In this paper the principle and the mathematical method for inversing stress by using multiband remote sensing data are discussed in detail. A calculation example is listed.  相似文献   
106.
Based on Coulomb static stress variation, the stress trigging action of the Mani ( Ms7.9, Nov.1997) earthquake on the West Kuulun Mountains Pass (MsS.1, Nov. 2001 ) earthquake is researched. Results of different source mechanism resolutions show that a 10_3 MPa Coulomb stress due to the Mani earthquake was added to the fracture fault of the Kunlun earthquake, and this may shift the broken date to about 10 years earlier, and infer that the stress level in the crust is not low. Compar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ong earthquake strength and frequency and earth rotation change, it is shown that the strength‘s decrease and the variation period‘ s shortening of earth rotation are important controlling factors on strong earthquake activity. This great event with Ms = 8.1 took place probably due to a gradual strengthening background of regional stress field within the Qinghai-Xizang block in the period of acceleration of change of day‘s length and stress triggering from the Mani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107.
盆山耦合与沉积作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盆山耦合是重要的地质现象。根据动力学机制 ,可以识别出 6种盆山耦合类型 :引张、挤压、走滑引张、走滑挤压、垂直应力和冲击。本文讨论各种盆山耦合类型的构造特征和典型的沉积作用。  相似文献   
108.
论构造耦合作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构造耦合作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地质现象。现今东、西太平洋的构造差异及古太平洋和现今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差异与俯冲的洋壳板块性状有关,即:①俯冲角度;②俯冲角度的改变;③俯冲速率;④俯冲速率的改变;⑤俯冲深度;⑥俯冲板块前缘与海沟间的水平距离;⑦俯冲板块在670km上、下地幔界线处的构造形态;⑧俯冲板块的位移及位移方向。这种深部构造活动对浅部构造形成的制约和影响,是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耦合现象的具体表现。中国西北部的盆山耦合现象是大陆内部的构造耦合作用,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产生的远距离效应,导致中亚地区产生陆内A型俯冲,A型俯冲是造成盆地消亡、山系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9.
构造应力场转换的成矿地球化学响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剪切带型金矿为例,基于对中国东部胶东西北部地区及其典型金矿田、金矿床构造应力场与成矿地球化学场的详细研究结果,初步阐释了它们在多重时-空间尺度上的耦合关系。区域尺度上,应力极值区不利于成矿,金矿床就位于应力梯级带,尤其是不同方向应力梯级带的交汇部位。矿田尺度上,成矿物质有从应力高值区向低值区运移的趋势,成矿主期应力梯度的增大有利于成矿元素进一步浓集,应力梯级的强烈变化地段(或时段)往往形成金属元素的大量堆积。矿床尺度上,成矿物质的运移受不同方向剪应力梯级带的叠加影响,金属元素就位于NE和NW向应力梯级带交汇部位缓坡带一侧的次级梯级带之上。多重时-空尺度成矿动力学的深入研究,将可能揭示出这种非线性效应的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10.
苏皖地块构造演化、苏鲁造山带形成及其耦合的盆地发育   总被引:34,自引:2,他引:34  
郯庐断裂带一度是古特提斯洋域中的转换断层,其东的苏皖地块和胶辽克拉通分别是曾经独立于扬子克拉通和华北克拉通之外的构造单元。苏皖地块原属中朝构造域,因中元古代时苏鲁洋的张开而向南漂移,震旦纪起归入华南构造域。受北东东-近东西向的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右行走滑活动控制,苏皖地块及怀玉地块在石炭纪末-三叠纪时脱离华南构造域,成为古特提斯洋域中的中间地块。中国东部地区东亚燕山期山系的形成受两个地球动力学系统制约:一是苏鲁洋的消减及闭合后苏皖地块与胶辽克拉通的碰撞,二是江南断裂和江绍断裂的先剪后压,苏皖地块与拼合了的扬子-华北克拉通间发生斜向会聚和剪切造山,怀玉地块仰冲超叠在苏皖地块上。分5个阶段(印支期消减,早-中侏罗世斜向会聚,晚侏罗-早白垩世消减,早白垩世碰撞和燕山造山带坍塌)叙述了中生代造山作用的表现和特点,探讨了与各阶段造山作用耦合的盆地类型和时空分布。因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而燕山运动构建的“盆”“山”关系解脱,中国东部第三纪的伸展盆地直接叠加在燕山造山带的坍塌裂谷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