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09篇
  免费   2138篇
  国内免费   2962篇
测绘学   1922篇
大气科学   1217篇
地球物理   1660篇
地质学   4908篇
海洋学   3679篇
天文学   204篇
综合类   797篇
自然地理   1022篇
  2024年   132篇
  2023年   502篇
  2022年   560篇
  2021年   684篇
  2020年   529篇
  2019年   615篇
  2018年   486篇
  2017年   454篇
  2016年   489篇
  2015年   611篇
  2014年   899篇
  2013年   731篇
  2012年   802篇
  2011年   779篇
  2010年   577篇
  2009年   670篇
  2008年   652篇
  2007年   740篇
  2006年   671篇
  2005年   556篇
  2004年   469篇
  2003年   298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334篇
  2000年   265篇
  1999年   237篇
  1998年   174篇
  1997年   138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29篇
  1993年   118篇
  1992年   124篇
  1991年   97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88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5篇
  1948年   3篇
  1945年   2篇
  192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1.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112.
113.
1985年5-6月对黄河口及其邻近海域的27个站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的首航定量调查。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为35.28g/m~2,平均密度为557inds/m~2。棘皮动物占总生物量的47.2%,软体动物占34.2%,多毛类和甲壳类分别占7.5%和6.2%。莱州湾的生物量为调查海域平均生物量的3.5倍。河口输入的营养盐在与高密度低营养盐海水混合过程中,逐渐下沉在莱州湾北部,这是控制该海域高生产力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4.
南海南部约30 ka来沉积有机质的生物输入特征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对位于南沙海区的1962柱状样中的有机质进行了热解色谱分析,估算了沉积有机质中水生生物输入和陆源生物输入的变化情况,得出了两种输入的高分辨率的堆积速率曲线,并依此探讨了有关的古海洋事件。发现Younger Dryas、Heinrich及Bond周期事件在本海区皆有表现,说明“西太平洋暖池”在末次冰期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115.
黄海西部底栖海藻记录的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西部是指北起鸭绿江口,南至长江口(包括渤海)的中国沿岸。这一带的海藻研究,迄今将近百年,目前已掌握的海藻分类研究文献共有45篇。我们在研究和分析这些文献后,把这些海藻记录归的为3类。(1)可以接受的记录:根据我们十多年来在黄海沿岸的调查采集经验证实所记录的产生于黄海西部的海藻,或虽尚未采到,但就目前的资料分析,估计该项记录可能是正确的。(2)待证实的记录:有些海藻记录无法肯定其鉴定是否正确,需待重新检查其原标本后始能确定的。(3)不能接受的记录:这类记录中,有些是已被藻类学家所否定,有些经检查原定名标本后证实是错误的,有些则根据地理分布观点,被认为是不可能生长在这个海区的种类。 根据黄海西部的海藻研究的发展情况,我们把过去的工作划分为两个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116.
海岸带泥沙运动及其迁移规律的研究是海岸动力地貌学中一个最重要的研究方向,而确定海岸带堆积地形的物质来源则是其中不可忽视的一环。为此,在研究海岸堆积地形时,通常采用三种方法:海岸动力学方法、地貌学方法和岩石学方法。这些方法的单独或联合运用均已获得了极为可贵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7.
烟曲霉产壳聚糖酶液体发酵条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烟曲霉(Aspergillus fumigatus)为出发菌,通过选择适合的培养条件,筛选出产壳聚糖酶的菌株。实验结果表明,烟曲霉是良好的产壳聚糖酶出发菌。烟曲霉液体发酵产壳聚糖酶最适培养基组成为:壳聚糖1%,KH2PO40.06%,尿素0.2%,(NH4)2SO40.1%,MgSO40.012%,20%土豆汁3%,NaCl 0.05%。在pH 5.0、温度28℃、摇床转速120 r/min培养条件下振荡培养3 d,烟曲霉产壳聚糖酶的能力最强,达25.1 U/mL。  相似文献   
118.
龙须菜琼胶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采用多种方法提取了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中的琼胶,并研究了碱处理、微波处理、超声波处理等方法对龙须菜的琼胶提取率、硫酸基质量分数和多糖质量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碱质量分数由2.5%增加到10%时,琼胶产率由15%降低到9.8%,硫酸基质量分数由2.66%降低到2.06%,同时,多糖质量分数由98.3%增加到102.6%;微波和超声波处理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琼胶的提取率和多糖质量分数,同时降低了硫酸基质量分数。另外,还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考察了龙须菜碱处理前后藻体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9.
珊瑚礁岛是由钙质砂砾堆积形成的,这些砂砾构成了环礁和其他礁台的表层。礁岛的低海拔高度、小规模尺寸和对局部礁积物的依赖性使它们深受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因此,礁岛的稳定性对于只能在这种岛上居住生存的珊瑚礁国家来说是需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增强对礁岛沉积历史的研究,得出将来解决礁岛稳定性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20.
河口海岸环境沉积速率研究方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沉积速率是河口海岸沉积环境的重要参数,对于河口海岸地质历史时期沉积速率的研究,大多采用^14C年龄值计算;现代河口海岸沉积速率的研究方法较多,常见的有河流输沙法,海图对比法,GIS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年法等。^14C法结合考古,孢粉等方法,能比较真实地反映河口海岸地质历史时期的沉积速率,对于现代河口海岸沉积,由于GIS和DEM方法的发展和计算机功能的支持,使海图对比的方法克服了手工带来的误差,目前仍然是一种可以使用的方法。放射性同位素^210Pb,^137Cs,^239,240Pu法使沉积速率的计算趋于定量化,在一定时间区域范围内,多种同位素测年同时运用,相互印证,从而使河口现代沉积速率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