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574篇
  免费   8485篇
  国内免费   9021篇
测绘学   4588篇
大气科学   3419篇
地球物理   7669篇
地质学   33002篇
海洋学   3909篇
天文学   347篇
综合类   2682篇
自然地理   2464篇
  2024年   367篇
  2023年   1391篇
  2022年   1555篇
  2021年   1786篇
  2020年   1313篇
  2019年   1898篇
  2018年   1342篇
  2017年   1446篇
  2016年   1539篇
  2015年   1706篇
  2014年   2520篇
  2013年   2099篇
  2012年   2414篇
  2011年   2431篇
  2010年   2232篇
  2009年   2181篇
  2008年   2270篇
  2007年   2056篇
  2006年   2066篇
  2005年   1784篇
  2004年   1816篇
  2003年   1830篇
  2002年   1792篇
  2001年   1781篇
  2000年   1460篇
  1999年   1366篇
  1998年   1384篇
  1997年   1471篇
  1996年   1345篇
  1995年   1176篇
  1994年   1061篇
  1993年   900篇
  1992年   873篇
  1991年   911篇
  1990年   921篇
  1989年   744篇
  1988年   177篇
  1987年   106篇
  1986年   92篇
  1985年   88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27篇
  1982年   39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31篇
  1979年   23篇
  1975年   12篇
  1959年   12篇
  1954年   16篇
  194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公婆泉盆地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系统分析公婆泉盆地地质背景、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该区局部排泄源氧化还原属性与铀矿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局部排泄源的存在对铀矿化具有重要作用,当局部排泄源属于还原性质时,铀矿体常常分布于该排泄源上游;若属氧化性质,排泄源铀矿体通常位于其下游或附近。公婆泉盆地存在相对氧化和相对还原的二种局部排泄源,北骆驼泉区的沙泉沟与平沙地、麻黄沟、北骆驼泉沟排泄源之间应为有利的铀矿化地段。  相似文献   
992.
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羌塘盆地已经发现了190余处油气显示。近年笔者在盆地北部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沥青脉。研究结果表明,该沥青脉产出于上侏罗统索瓦组地层之中,地层下部系与沥青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的中株罗统夏里组局部含油气显示的盐丘。沥青族组分(%)为:饱和烃5.72、芳烃18.46、沥青质52.37、非烃23.45,说明核沥青脉经过了运移、氮化的过程。同时,沥青脉产出于复背斜范围内,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这一发现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地质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3.
伊犁盆地石炭系—二叠系含油气性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犁盆地是在前震旦系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双层结构盆地,即内裂谷盆地—山间陆相盆地。经多次造陆运动后,盆地内普遍缺失震旦系、下古生界、泥盆系、下三叠统和白垩系。盆地内的生油层主要为海相石炭系阿克沙克组、也列莫顿组,陆相二叠系院山萨依组、塔姆其萨依组。生油中心主要位于伊什基里克山—脱勒斯拜克山以北的湖盆区内。储层主要以二叠系、三叠系和保罗系的碎屑岩为主。伊犁盆地虽然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影响,地质结构更加复杂,沉积中心的不断西移,但仍然在中新生代地层的地表及井下发现大量油气显示,表明该盆地具备生储油能力。该盆地有利与不利因素并存,对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应加强基础研究工作,以避免盲目投入。  相似文献   
994.
合肥盆地中、新生代沉积相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是与大别山造山带有密切关系的山前前陆盆地,盆地中、新生界沉积物主要来自南面大别山区以及盆地东部、北部剥蚀区。通过野外实际踏勘、室内岩石薄片显微分析,认为合肥盆地中、新生界发育的沉积相主要有冲积扇相、河流相和湖泊相,其中以河流相最为发育。该盆地中、新生界油气源条件比较丰富,储盖条件良好,生储盖组合形式多样,存在多种油气圈闭类型,是一个油气勘探潜力较大的陆相沉积盆地。  相似文献   
995.
吐哈盆地西南缘地浸砂岩型铀矿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7,自引:1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巧生  李占游 《中国地质》2003,30(2):186-191
通过对近几年来十红滩地区铀矿勘查资料及找矿成果的综合研究,系统阐述了吐哈盆地西南缘十红滩矿床的地质构造、含矿岩系沉积环境、砂体分布、层问氧化带发育特征等铀成矿条件,对矿区南、北矿带控矿层间氧化带分带性、矿体形态、规模、空间展布、铀存在形式、成矿年龄及铀成矿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进一步总结了区域砂岩型铀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指出吐哈盆地西南缘随着找矿工作进展可望成为大型地浸砂岩型铀资源基地,并对指导天山造山带及类似地区地浸砂岩型铀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6.
《1∶5万重点城市及经济开发区水工环地质综合空间数据库》(新疆部分)(简称《1∶5万(水工环)》是国土资源部数字化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为新开展的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提供高质量的数字化信息。对自治区内重点经济区的发展、水资源合理利用及国民经济建设,提供详细、准确的水文工程地质资料,特别对目前开发大西北有着重要的意义。《1∶5万(水工环)》数字化系列图包括1、地理底图(公用版);2、地质基础图:地貌及第四纪地质图;3、专业图件:①水文地质图、②环境水文地质图、③工程地质图、④地壳稳定性分区及灾害地质图、⑤岩(土)体…  相似文献   
997.
沁南地区煤层气生产潜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建光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1):27-28,70
本文以沁水盆地南部地区煤层气生产试验井的徘采资料为基础,结合煤田地质勘探和中联公司煤层气勘探所获得的地质、生产资料,阐述了煤层气井的排采机理。并以TL—003井排采试验为例进行详细剖析,运用储层模拟技术,研究、分析影响煤层气产出的主要参数,初步预测了该区煤层气井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998.
利用遥感及物探资料通过对大同市万泉河盆地地质构造的分析,合理地解释了万泉河盆地地下水的成因机制及其补给、径流、排泄关系。同位素年龄测试,进一步提示出沿口泉断裂破碎带有远源地下水进入本区,使盆地内的地下水来源趋于多样化。  相似文献   
999.
TEM法在寻找煤矿突水巷道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地质勘探中,TEM法体积效应影响小,探测深度大,对低阻反映灵敏,因此,其作为一种物探手段,已被广泛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的各个领域。TEM法在煤矿突水巷道勘探中,曲线形态为高电位单峰异常,这个特征用于煤矿充水巷道探测准确度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00.
藏北羌塘盆地双湖地区油气成藏条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藏北双湖地区油气显示有中侏罗统布曲组的隆鄂尼碳酸盐岩古油藏、充填于夏里组石膏孔洞里的沥青和夏里组砂岩夹层中的油页岩。布曲组及索瓦组中的生油岩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生油能力大。油页岩的氯仿沥青“A”高达25255×10-6,有机碳含量28.8%,但总烃含量在40%~50%左右,OEP值分别为0.7和0.8,显示有机质演化处于低成熟阶段。有机质中既有Ⅰ型酐酪根,也有Ⅲ型酐酪根。有机质形成环境既有浅海陆棚相开阔型水体环境,也有半封闭型泻湖相等沉积环境。该地区可划分出4套生、储、盖组合,以第一套组合(由曲色组和布曲组组成)为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