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00篇
  免费   2280篇
  国内免费   1733篇
测绘学   2676篇
大气科学   2071篇
地球物理   4694篇
地质学   4744篇
海洋学   788篇
天文学   53篇
综合类   787篇
自然地理   300篇
  2024年   76篇
  2023年   341篇
  2022年   420篇
  2021年   480篇
  2020年   352篇
  2019年   483篇
  2018年   338篇
  2017年   353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520篇
  2014年   775篇
  2013年   695篇
  2012年   784篇
  2011年   742篇
  2010年   708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651篇
  2007年   605篇
  2006年   561篇
  2005年   548篇
  2004年   526篇
  2003年   462篇
  2002年   422篇
  2001年   479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415篇
  1998年   415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350篇
  1995年   275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235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13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5篇
  197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陈岩 《山西地震》1993,(3):12-15
叙述了利用固体潮包络法和差分、日均值等方法识别大同—阳高6.1级地震前山东倾斜台网的前兆异常.认为泰安、马陵山自记水管仪和烟台石英摆倾斜仪3台仪器在时间、量级(10~(-7)弧度)和方向上具有一致性并分析了引起该情况的原因.  相似文献   
952.
通过对山西地下水动态井冈,在山西地震带几次中强地震前,表现出异常变化情况的分析,获得一批有价值的短临异常资料,这些异常资料对利用地下水预报地震具有参考意义;另一方面说明在有发震背景地区实现短临跟踪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953.
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区域性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郝建国  潘怀文 《地震》1993,(6):48-54
在了近场每次较大地震发生前,均能观测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信息。在观测不到明显的大气电场负异常时,近场近期一般不会有较大地震发生的基础上,本文对北京及其附近地区为例,利用所观测到的在气电场异常资料及1985年后该地区所发生的8次Ml≥4地震资料,较深入地探讨了震前大气电场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取得了一些规律性的认识:(1)异常多发生在距震中不太范围内,且随着震级的增大异常区的范围也增大。(2)较大地  相似文献   
954.
分析讨论了1991年1月13日发生在内蒙古阿拉善左旗5.2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时空分布与某些前兆异常特征,以及地震活动性和前兆观测的中期与临震异常的相互关系,并对该地区三次中强地震前地震活动性的差异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955.
断层的脆—韧性转换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变形岩石的脆—韧性转换■其剪切带是自然界常见的构造现象之一,也是目前构造地质学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80年代以来关于脆—韧性转换及其剪切带研究的某些进展,重点介绍了脆—韧性转换过程(?)变形机制、脆—韧性转换条件及其影响因素、脆—韧性转换标志和特征,最后概要讨论■脆—韧性转换及其剪切带研究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956.
以我国华北某油区油气勘探为例,介绍了油气地球化学异常评价标志及依据,并利用这些评价标志——异常形态、异常组合、异常规模(N4P)、变异系数、构造圈闭等在油气地化异常评价中的作用,给出不同的分值,按评分标准对圈定的异常求出累积得分和,据此对油气化探异常所圈定的远景区进行排序,为进一步的油气勘查提供地球化学依据,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57.
本文利用1951-1980年期间中国气温资料研究了1966-1976年间华北断块区地震幕活动与1960年2月-1977年1月气温异常之间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华北断块及其邻近地区1960年2月天气异常增温到1977年1月天气异常降温过程与地震幕活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相关联;1967年5月、1973年1月、1975年9月和1976年2月的气温异常与该地震幕中1969年7月18日渤海7.4、1975年2月4日海城7.3和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三次地震密切相关。2.气温异常时问和异常范围之间以及它们与地震能量之间都有较高的可信度,表明气温异常与地震幕之间有成因上的联系。3.从1960年2月气温异常开始到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发生时的16.5年可按0.618~N划分为18个时段,4次7.0级以上地震和5次气温异常发生的时间恰好位于某几个时间段上。  相似文献   
958.
本文研究了1986年门源6.4级地震和1990年共和7.0级地震地,1980-1990年青海省东北部甘青交界地区浅层地温场的时空分布特征。主要结论如下:门源地震前,1989年出现以青海湖为中心的浅层地温增温区,其中从湟源-门源-带形成椭圆形地温高值区,1986年访温区地温下降;共和地震和前从1987年出现大面积、长时间浅层地温增高区。增温幅度较大的地区集中在青海省湟源-共和-兴海-线。距震中区较远  相似文献   
959.
960.
本文从一个同位素周期性的假说出发,提出了一个原子质量的经验公式,在一定条件下比威兹沙克尔公式可多得一个有效数字.并且将各种元素在自然界的分布划分为 z<8、842三个宇称组.又估算了地球上元素的年龄为:5.2×10~9年.最后又讨论有关油气田上放射性异常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