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3篇
  免费   362篇
  国内免费   609篇
测绘学   173篇
大气科学   372篇
地球物理   217篇
地质学   677篇
海洋学   1285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49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8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3篇
  2011年   144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129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05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70篇
  1996年   72篇
  1995年   71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3篇
  1949年   1篇
  1943年   1篇
  193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991.
温度及其波动对孔石莼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孔石莼(Ulva pertusaKjellm.)在7个恒温处理(5~35℃)下的生长,以确定其适宜的温度范围;并在此适温范围内,对比研究了3个变温处理(23±3),(26±3),(29±3)℃和相应的5个(20,23,26,29,32℃)恒温处理下的生长及光合作用;最后,以25℃恒温为对照,研究了4个[(25±2),(25±3),(25±4),(25±5)℃]不同变温幅度处理对孔石莼的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孔石莼在20~25℃生长最好(P<0.05);以25℃特定生长率最高,(28.33±3.39)%.d-1;(2)变温对孔石莼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与相应恒温相比,(23±3)℃和(26±3)℃变温下特定生长率升高(P<0.01),(29±3)℃变温下特定生长率减小(P<0.05);光合速率与特定生长率的变化趋势相似,呼吸速率则变化不大,仅在(26±3)℃变温下显著升高(P<0.01);(3)与25℃恒温相比,孔石莼的特定生长率随着变温幅度增大而减小(P<0.01),光合速率在(25±2)℃下显著增强(P<0.05);呼吸速率在不同变温幅度下均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992.
马氏珠母贝选育子一代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通过选择培育获得马氏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大亚湾养殖群体选育子一代(DDS),以大亚湾养殖群体为对照(DDC),在相同条件下进行养殖,对其生长性状进行了约1年的跟踪测量,运用t检验对2个组别主要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表明,经过一代的选育,DDS在壳长、高、宽和总重上均大于DDC,存活率提高9.18%,除壳长在2个时期(2003年12月,2004年2月)差异不显著外(p>0.05),DDC/DDS2个组别其他性状在7个生长时期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该研究为进一步通过选择育种培育马氏珠母贝优良品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3.
红树林海洋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活性物质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从广西北部湾红树林海洋淤泥中分离筛选到270株海洋细菌,用喉癌细胞Hep-2的细胞毒作用为筛选模型,用SRB法检测这270株海洋细菌的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活性,其中13株呈阳性反应。依据形态和生理生化反应特征及16SrR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其中一株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LM4。取该菌株液体培养上清液,检测对人喉癌细胞Hep-2的生长抑制率为63.9%,经过凝胶过滤层析分析获得2个活性峰,其中活性高的峰估计平均分子量为116kd。采用经典显色反应法初步判断该活性物质为多糖。  相似文献   
994.
营养盐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及氮磷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20,自引:4,他引:20  
:于1995年5月1996年3月通过一次培养实验,研究了培养介质中营养盐含量变化对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和藻体氮、磷含量的影响。根据Monod方程,磷酸盐影响中肋骨条藻和新月菱形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0.54μmol/L和0.50μmol/L;硝酸盐影响两种藻生长速率的半饱和常数分别为4.0μmol/L和14.6μmol/L,相比之下新月菱形藻更容易受到氮不足的限制。将Monod方程扩展得到营养限制复合模式,限制程度可用限制作用系数定量化表示,代表氮或磷。培养介质中营养盐浓度是限制浮游植物生长的决定因素,其N/P比值则反映NO_3-N和PO_4-P何者起主要限制作用。藻体氮、磷含量随和有明显变化。当<0.80时较低,磷含量因贮存而明显升高;当<0.80时藻体磷含量下降,氮含量略有增加。藻体氮含量或>0.80时基本上为非限制状态。  相似文献   
995.
企鹅珍珠贝的柱形笼养成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分别采用柱形笼和锥形笼同时进行鹅珍珠贝2cm左右幼苗养成到8cm左右中贝,经过10个月的养殖,柱形笼比锥形笼幼苗的生长速率(以个体平均壳高增长值为主)提高37.1-38.7%,成活率提高53.6-69.7%,且柱形笼养成的企鹅珍珠贝幼贝生长旺盛,个体强壮。  相似文献   
996.
养殖环境对对虾生长及病原体传播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林荣根 《海洋科学》2001,25(7):11-14
80年代以来 ,我国的对虾养殖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其产量1988年曾超过200000t,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对虾养殖国。但是由于盲目发展、缺乏科学管理 ,再加上对虾养殖单位及个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重视基础设施建设 ,盲目提高养殖密度、增加投饵量 ,这种严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遭到了大自然强有力的报复 :自90年代以来虾池的水质和底质环境严重恶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频繁发生。这不仅对养殖业自身造成危害 ,而且还污染了周围的浅海水体 ,从而反过来又影响养殖业 ,形成恶性循环。其结果给细菌、病毒造就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虾病…  相似文献   
997.
新村湾泰来藻有性繁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生长重建法(reconstruction methods)研究海南新村湾泰来藻Thalassia hemprichii的有性繁殖过程中,发现泰来藻花芽形成期和种子萌芽期分别在每年的秋季末(11月初)和次年春季初(2月底),比菲律宾泰来藻种群早约2个月,雌雄花比例为1∶4,单次开花率是0.95%.  相似文献   
998.
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表型性状的相关和通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7月龄的F1群体随机取样120个体,测量表型性状并进行相关和路径分析。所测量的表型性状包括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仝湿重共5个指标。结果表明:(1)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5)。全湿重与壳长、壳高、壳宽和壳重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6974、0.6521和0.5486。(2)壳重、壳高、壳宽和壳长对全湿重具有正直接影响,其值分别为0.6356、0.1872、0.1814和0.0599。结果说明了通过直接选择或间接选择可以改良马氏珠母贝选群F1的壳长、壳高、壳宽、壳重和全湿重等生长性状。  相似文献   
999.
在以往实验的基础上,跟踪调查了筛选出的化学诱导物质对紫贻贝(Mytilus edulis)幼虫变态后的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并比较了其与相同条件下自然诱导物、微生物膜诱导后的稚贝的生长和成活率.实验结果表明,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可乐宁、KCI和NH_4Cl 5种化学物质均成功地诱导了该种幼虫的变态,其变态后稚贝同微生物诱导变态后的稚贝以相同的速度生长,且在培育过程中无死亡稚贝出现.因此,这些化学物质可作为该种养殖以及海洋防污染研究中幼虫变态的有效人工诱导物.  相似文献   
1000.
在温度为22±1℃ ,盐度为28,硝酸钠浓度分别为75,375,750,1125,1500,1875mg/L的条件下 ,用F/2培养基对青岛海洋大学微藻种质库保存的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MACC/B226进行培养 ,测定了生长及脂肪酸组成。实验结果表明 ,在硝酸钠浓度为1125mg/L时 ,三角褐指藻相对生长率最高。在75~375mg/L之间二十碳五稀酸 (EPA)含量随着硝酸钠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在375~1875mg/L之间EPA含量变化不大 ,在1875mg/L时达到最高值 (占总脂肪酸的12.6%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