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60篇
  免费   296篇
  国内免费   503篇
测绘学   162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92篇
地质学   1613篇
海洋学   44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29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9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88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4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盐碱化湿地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盐碱化湿地稻-鱼复合生态系统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1994-1995年,对松嫩平原苏打盐碱化湿地稻-鱼复合生态系统水体与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及种群组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稻-鱼湿地水体中异养细菌数量显著高于稻田湿地(P<0.05),季节变化特点为秋季>夏季>春季。异养细菌的数量分布与鱼产量有显著相关关系(r=0.879)。稻-鱼湿地系统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明显高于稻田湿地(P<0.01)。稻-鱼湿地和稻田湿地分别检测出10个和11个属的异养细菌。稻-鱼湿地系统1个生长期细菌的平均生物量为0.973g/m3,生产量为307.5 kg/hm2,所提供的鱼产力为7.0 kg/hm2。  相似文献   
72.
锡铁山铅锌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找矿工作的实践,认为锡铁山铅锌矿床是由火山喷流沉积—后期热液叠加改造富集的块状硫化物多金属矿床。区域上NW—SE向早古生代形成的裂谷带,三级盆地内沉积的晚奥陶世滩间山群的大理岩与绿片岩系是表区找矿的最佳区段。而绢云绿泥斜长片岩、含碳质绢云绿泥片岩、白色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是铅锌矿的最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73.
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的絮凝特性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连宾  陈烨  袁生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3,23(4):303-307
从土壤中筛选分离到一株硅酸盐细菌GY03菌株,对其絮凝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GY03菌株营养要求简单,在生长的同时合成胞外高聚物,具有良好的絮凝性能。GY03菌株所产絮凝物质有88%以上分布在细胞表面,该絮凝剂的絮凝活性随菌体生长量的增加而同步增高,不同金属离子对GY03菌株絮凝活性有影响。实验条件下,1h内GY03菌株所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絮凝率为78%,经放置24h后最高絮凝率可达98%,对制药废水浊度去除率为78.1%~94.7%,COD去除率为48.0%-87.5%,生活污水浊度去除率为85.3%~92.5%,对墨汁溶液的脱色率为53.2%以上。因而认为该菌株是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絮凝剂产生菌。  相似文献   
74.
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危险性“三致”有机污染物。微生物对多环芳烃的降解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的主要途径。研究表明,对于土壤中低分子量多环芳烃类化合物,微生物一般以唯一碳源方式代谢;而大多数细菌和真菌对四环或四环以上的多环芳烃的降解作用一般以共代谢方式开始。本文重点论述了高分子量多环芳烃:芘和苯并(a)芘的微生物降解及其机理。并介绍了多环芳烃污染的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机制,最后展望了污染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安徽冬瓜山热液叠加改造型铜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压力、成分、流体的H,O,C和Cu同位素),探讨了成矿流体的性质及其来源。认为该矿床是在岩浆水和后期少量大气水的加入而形成的混合热液共同作用下,活化碳酸盐岩地层和石英闪长岩中的铜等成矿元素,形成含矿热液,并以铜的氯络合物方式运移,在弱还原性条件下使原始沉积矿胚层加厚变富。  相似文献   
76.
云南滇池微生物对磷循环与沉积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滇池磷的现代沉积作用的研究中发现,滇池微生物种群和数量繁多,但能对磷溶解、转化、迁移、聚集、沉积的微生物主要有解磷菌和聚磷菌两类。在底泥磷高含量区域,解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而聚磷菌的种群和数量与底泥磷含量成正相关关系,与水体磷含量成负相关关系;在底泥磷低含量区域,上述相关性则相反。表明当解磷菌的种群与繁衍量大于聚磷菌的种群和繁衍量时,底泥中的磷向水体迁移,反之,水体中的磷向底质迁移、聚集。这个事实令人信服的证明了微生物对磷循环的重要作用。滇池这种活着的微生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对磷的溶解、转化、迁移、聚集和沉积的作用,对古磷块岩微生物成矿说提供了可靠的证据,且对以磷为限制性因子的湖、海、江河环境污染的防治提供了理论资料。  相似文献   
77.
王绍光 《山东地质》2003,19(C00):68-71
从圈闭特征、生油条件、盖层条件和砾岩体的储集条件等方面对济阳拗陷埕913区块进行了地质研究;细分了沉积微相,对砂砾岩扇体进行了精细描述,摸索出储层压裂改造方案,总结出一套砾岩复杂岩性油藏的研究思路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8.
彭晓蕾  刘立  计桂霞 《世界地质》2003,22(4):326-330,403
砂宝斯矿区的成矿围岩为长石石英砂岩,砂岩被多期次的石英脉、方解石脉和高岭石脉所穿切,这些多矿物脉是热液流体运移的结果。矿物脉形成过程中对围岩进行了热改造,使砂岩发生了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形成了蚀变砂岩。由于流体酸碱性和温压的变化,孔隙水介质的性质由酸性向碱性转变,在酸性成岩环境下形成的蚀变高岭石、伊利石将转变成绿泥石、绢云母等。绢云母的大量出现,石英次生加大和自生粘土矿物的形成均是热液流体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79.
贵州红枫湖沉积物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文章通过DNA、α-葡萄糖苷酶和硫酸盐还原菌等的变化,研究了贵州红枫湖沉积物中有机质的酶及微生物降解.有机质在微生物及其分泌的胞外酶的作用下被降解,在沉积物深度11cm以下被降解到相对较低的含量.DNA的分布表明表层9cm的沉积物深度内微生物的活动较为强烈,是微生物降解有机质的主要位置.α-葡萄糖苷酶在悬浮层含量最高,达0.75μmol/min*g干沉积物,提示有机质中的淀粉和糖原等物质在悬浮层降解较为激烈,被大量分解;随着沉积物深度的增加α-葡萄糖苷酶活性减弱,在有机质降解明显开始变缓的11cm沉积物中,α-葡萄糖苷酶活性已降低到0.17μmol/ming干沉积物.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表明红枫湖沉积物表层7cm是硫酸盐还原菌的主要分布位置,结合有机质和SO2-4含量的研究结果,提示红枫湖沉积物中SO2-4不可能成为有机质氧化的主要电子受体,硫酸盐还原的限制因素也不是有机质供应.  相似文献   
80.
对研究区内金矿岩双桥山群的4336件岩石密度数据的统计分布、空间制图分析。得到岩石密度参数的地质制图,发现双桥山群岩石密度为偏态分布,推测岩石密度的增高可能是变质作用或成矿作用增强的反映,区内主要岩金矿床均分布在密度高异常区内,因此认为高密度异常区或重力正异常区,是区内岩金矿床的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