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70篇
  免费   366篇
  国内免费   937篇
测绘学   97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57篇
地质学   3916篇
海洋学   12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385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50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148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7篇
  2002年   115篇
  2001年   162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59篇
  1998年   199篇
  1997年   141篇
  1996年   189篇
  1995年   179篇
  1994年   203篇
  1993年   201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202篇
  1990年   167篇
  1989年   162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5年   1篇
  193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铁对化学光谱法测定痕量金、铂、钯的干扰及消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华鸾 《矿产与地质》2002,16(2):119-120
三正辛胺负载泡塑富集 ,化学光谱法测定痕量金、铂、钯时 ,微量的铁即产生干扰。实验证明 ,氟化氢铵 草酸络合法可有效消除 Fe3 ≤ 15 0 0 mg时的干扰 ,先用碘化钾还原 ,再氟化氢铵络合 ,不仅能有效地除去铁的干扰 ,还能提高铂、钯的回收率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拉拉矿床物共生组合、矿物生成顺序、矿石特征的研究,发现其矿石物以磁铁矿为主,铁和铜的硫化物次之,并含有大量稀土矿物和自然金。拉拉矿床至少经历了两期成矿作用:早期为区域变质成矿作用,晚期为热液成矿作用。早期形成Fe-REE-P矿化,晚期为Cu-Mo-Au-Co-(U)矿化。根据这些特征,首次指出该矿床属于铁氧化物-铜-金-铀-稀土型矿床,而不是以往所称的块状硫化物型铜矿。  相似文献   
73.
川西北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西北部九寨沟县的马脑壳金矿床的主要载金矿物有黄铁矿、毒砂、辉锑矿、雄黄和褐铁矿。有两种不同类型的黄铁矿,分别形成于沉积成岩期和热液成矿期。前者具草莓状结构,后者以环带结构为特征。粒度小晶形不规则的黄铁矿具有较高的含金量,而晶形完整和晶产大者含金量相对较低。辉锑矿和雄黄以细粒浸染状分布者含金量高,而以块状产出者金含量低甚至不含金。褐铁矿为表生氧化作用的产物,含有显微-超显微单质金。对马脑壳金矿床载金矿物的研究表明,矿床形成于三个成矿期,即沉积-成岩期、热液成矿期、表生氧化期,三个成矿期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热液成矿期含矿流体的演化具有阶段性特征,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迅速变化有利于金的沉淀富集。  相似文献   
74.
叶荣  涂光炽等 《矿床地质》2002,21(3):278-282,303
山西义兴寨金矿床的金主要呈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产出状态。文章根据成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论证了金元素在含矿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脆-韧性扩张活动中析出的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受反应动力学条件的制约,形成矿石中金不同产出状态的规律。指出热认矿中普遍存在的包体金为热液成矿早期阶段断裂发生脆性破裂和成矿流体沸腾,导致快速反应结晶的产物;而裂隙金和晶隙金为成矿晚期金等矿质在流体中残余富集,同时成矿断裂再次发生脉动破裂,即成矿热力学演化与有利的构造动力学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得出金矿物颗粒的产出状态具有成矿动力学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75.
冲积物覆盖区活动态金属在土壤中的分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我国山东省北部为例,研究了冲积物覆盖区土壤中金属的存在形式,特别是活动态金属的分配规律。通过研究发现,活动态Au在土壤全量Au中大约占到70%的比例,而Cu、Pb、Zn等元素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每种金属在四种活动态中的分配比例也存在较大差别。造成这些差别的主要原因是元素的地球化学性质不同,特别是地球化学性质极为不活泼的Au,反而大部分以活动形式存在,主要是因为Au在表生环境中以纳米或亚微米等超微细颗粒形式存在,使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相似文献   
76.
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的赋存状态已引起人们的重视。张八岭构造带蚀变构造岩型和石英脉型两类金矿金属硫化物中次显微金质子探针分析显示,Au与As、Fe、S、Cu、Pb呈正相关关系,Au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于金属硫化物中。与蚀变构造岩型金矿相比,晚期的石英脉型金矿可见自然金含量较高,硫化物中显微包裹体金含量较低,可能预示中低温热液金矿中,不仅普遍存在时空分异的金属硫化物中的类质同象金和自然金,还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时空分异的自然金和次显微包裹体金。  相似文献   
77.
对川西北哲波山金矿区内出露的中-酸性岩脉、岩株的类型、化学成分、地质特征以及微量元素、同位素、稀土元素等特征进行了研究,指出印支晚期和燕山早期的岩浆岩均属钙碱质岩系列,均起源于幔壳混源区,原始岩浆在成分上和演化上又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岩浆岩为成矿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78.
超大玲珑”块金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胶东玲珑金矿大开头矿段、47号支脉内的原生致密块金, 其重量超过29 kg, 按重量大于5 kg称超大型块金的标准, 命名为“超大玲珑”. 在肉眼和显微尺度, “超大玲珑”及其毗邻处的星散状-细脉状明金, 均由单一的高成色(903)自然金组成, 不含任何其他矿石矿物和脉石矿物. 尽管未见“超大玲珑”穿切主要由高成色显微银金矿等组成的另类金矿体, 但与“超大玲珑”时空相随和成因相关的同成色星散状明金或明金细脉、进入另类金矿体及其主岩中, 显然两者是先后形成的产物. “超大玲珑”及其块金效应的明金和明金细脉, 是独立成矿阶段的产物.  相似文献   
79.
黄美 《福建地质》2003,22(3):131-139
通过对建宁黄埠地区金矿地质特征、矿化特点、成矿地质规律的研究,认为该区成矿年龄为91Ma,提出了北西西向碎裂带为主要的含矿构造,并指出该区具有较好的找金远景。  相似文献   
80.
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当前国内外斑岩铜矿中铂族元素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指出研究与铂族元素矿化有关的斑岩铜矿的流体包裹体及其富集成矿过程,以及铂族元素对斑岩铜矿成矿环境,成岩岩浆的起源和成矿物质来源示踪是该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前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