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7篇
  免费   199篇
  国内免费   113篇
测绘学   186篇
大气科学   220篇
地球物理   325篇
地质学   174篇
海洋学   141篇
天文学   44篇
综合类   93篇
自然地理   5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51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发射功率测量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秦建峰  王建华 《气象科技》2010,38(3):340-343
通过分析目前国内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发射功率的测量原理和方法,总结得到测量中的计量依据、关键因子及其影响,结合在S波段脉冲多普勒天气雷达测量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情况,研究科学规范且适合台站应用的雷达发射功率测量方法、技巧和关键技术。影响雷达发射功率测量准确性的因素很多,不规范的测量方法会导致较大的功率测量误差,影响雷达探测精度。研究与掌握科学规范的雷达发射功率测量技术与方法,对保证雷达检查、测试与定标的准确性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利用常熟地震台同场地观测的洞体应变仪、体应变仪、水管倾斜仪、垂直摆倾斜仪记录数据,采用小波变换与功率谱密度估计方法,检测2011年3月11日日本9.0级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信号,其中检测到47个球型基频振型(0S30S49)、15个环型基频振型(0T5—0T25)以及部分球型谐频振型,与地球初步参考模型(PREM)理论频率值基本符合,表明检测结果较好。对比结果显示:水管倾斜仪检测球型振荡振型能力最强,垂直摆倾斜仪检测环型振荡振型能力最强;体应变仪可检测到清晰的环型基频振型,且信噪比较高;倾斜仪对自由振荡信号的检测能力优于应变仪。  相似文献   
153.
张琳  王国利 《水文》2022,42(1):23-28
降雨预报信息作为洪水预报模型的输入,该信息的准确性直接影响洪水预报模型输出的准确性.为探究模型输入(降雨预报)误差与输出(洪水预报)误差之间的关系,以英那河流域为例,分析了不同雨量等级下,预报模型的输入误差与输出误差的分布规律,并定性分析了两种误差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降雨量等级若为无雨及小雨时,两种误差不相关;若为中...  相似文献   
154.
套管式加热器在维持孔壁稳定的同时还可实现对井周地层加热,以防止水合物开采过程中井周形成二次水合物。为分析水合物开采过程中日产水量、气水比和加热功率对井周地层温度分布的影响,采用COMSOL Multiphysics对加热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日产水量对加热效果的影响明显大于加热功率,加热功率主要影响近井段的地层温度,气水比主要影响加热半径。通过数值模拟对套管加热器的加热效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对天然气水合物的经济高效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5.
张家口地震台和兴隆地震台地脉动信号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河北省张家口和兴隆2个台站的数字化地震仪连续1年,每日02~03时的地脉动记录,计算功率谱和自相关函数。结果发现兴隆台脉动谱中有4个比较突出的峰值,分别为0.3Hz、3Hz、8Hz、15Hz,张家口台只有3个峰值0.3Hz、3Hz、15Hz。兴隆台UD向的自相关函数呈现出一种比较典型的“红噪声”形态,EW向则呈现出负相关特征,认为可能是只作用于水平向的倾斜脉动的影响。小幅度的仪器干扰信号无论从脉冲标定还是地震波形中都很难发现的,而对脉动进行谱分析则很容易分辨。兴隆台和张家口台地脉动卓越周期时间曲线,基本集中在0.3秒,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56.
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缓解用水压力,是解决京津冀缺水问题的有效措施,对各行业用水效率历史状况的全局把握有助于未来政策的调整。论文比较了京津冀三地的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管网漏损率、人均日生活用水量、污水处理率、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共6项指标组成的综合用水效率,分析了2002—2017年京津冀用水效率的Mann-Kendall突变点和趋势变化,并基于Burg算法功率谱估计分析了各指标的周期变化特征,计算了各指标基于Burg算法的功率谱。结果表明,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节水技术提升等措施的共同作用下,三地用水效率指标的差异在逐渐缩小,显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效应,但仍有明显的发展差异。北京、河北的综合用水效率整体呈增长趋势,河北的增长率(0.16)明显高于北京(0.07),而天津的综合用水效率整体上呈下降趋势(-0.03),重点表现在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的增加(0.18、0.19)。北京综合用水效率整体呈现5 a(周期强度为77 dB)、3 a(73 dB)左右的周期,天津综合用水效率整体呈现7 a(88 dB)、2 a(81 dB)左右的周期,河北综合用水效率整体呈现3 a(81 dB)左右的周期。相比于北京和河北,天津综合用水效率的周期性更强,这意味着可以适时地利用其内在周期调控用水效率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57.
基于恩施地震台gPhone重力仪2010~2018年连续9 a的相对观测数据,定量分析其在200~600 s频段范围的背景噪声水平变化,同时研究固体潮、气压、多项式拟合等因素对功率谱密度(PSD)的影响。结果表明:1)频率低于5×10-3 Hz时,固体潮和多项式改正可对重力PSD起到很好的改进作用。2)恩施台gPhone重力仪2010~2015年的地震噪声水平SNM在1.185 8~1.229 4范围内,处于相对较低且稳定的状态;而从2016年起,SNM达到1.256 6,并在2018年超过了1.30。经查明,这种变化是由于恩施台2 km范围内的多处道路施工所致。  相似文献   
158.
运用经验模态分解(EMD)、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和完备总体经验模态分解(CEEMD)3种方法对原始基线时间序列进行分解,得到各自时间序列的本征函数模态分量(IMF)、相关系数及周期性强度,进而确定其季节项分量,同时通过比较季节项和原始基线时间序列的叠加功率谱图优选分解方法。结果表明,CEEMD方法对基线时间序列季节项提取和重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59.
风廓线雷达主要是利用大气湍流对电磁波的散射作用,在晴空条件下对大气风场等进行探测。在降水天气下,风廓线雷达能同时接收到大气湍流回波和雨滴的散射回波信号,其探测到的回波功率谱中降水信号谱和大气湍流信号谱叠加在一起,使得大气的运动被雨滴的运动信息所掩盖,给后续的大气风场反演带来误差。而毫米波云雷达在降水天气下仅能探测到云雨粒子的回波而无法探测到大气湍流回波,基于这一差异结合毫米波云雷达资料对风廓线雷达功率谱数据进行订正,剔除其中的降水回波信息,进而获取正确的大气运动垂直速度。通过一次典型弱降水天气过程的雷达资料对该方法进行了可行性验证,并将计算得出的大气垂直速度与传统双峰法提取的大气运动垂直速度及原始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进行了对比分析,显示在弱降水天气下该方法能有效消除降水对风廓线雷达垂直速度测量的影响,提高弱降水天气下测速准确率,并且在湍流谱极其微弱的情况下该方法也能准确地获取到大气运动垂直速度信息。但是云雷达回波在降水时会有衰减,虽然是弱降水也会导致在高层距离库上的订正效果变差,故目前只适用于弱降水时低距库处的降水订正。   相似文献   
160.
1961—2014年广东小时强降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伍红雨  李春梅  刘蔚琴 《气象》2017,43(3):305-314
利用1961—2014年广东32个气象观测站逐小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 Kendall检验、功率谱分析、计算趋势系数等统计诊断方法,分析了广东小时强降水在年以及前、后汛期的气候特征及变化。结果表明,广东年、前、后汛期多年平均小时强降水的次数、强度、降水量和贡献率的空间分布均呈沿海向内陆递减。近54年来,广东平均小时强降水的次数、强度、降水量和贡献率在年以及前、后汛期的时间尺度上均为显著上升的趋势,与同期广东年暴雨次数和年降水变化不明显有明显差异。广东大部分测站小时强降水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其中珠三角增加最为显著。近54年来广东年和前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存在3.7年和22年、后汛期存在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震荡。广东年和后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在1993—1994年发生增加的突变,前汛期小时强降水次数没有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