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8篇
  免费   1421篇
  国内免费   2176篇
测绘学   275篇
大气科学   220篇
地球物理   2723篇
地质学   3884篇
海洋学   607篇
天文学   37篇
综合类   322篇
自然地理   217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215篇
  2022年   205篇
  2021年   277篇
  2020年   251篇
  2019年   306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60篇
  2016年   251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370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365篇
  2011年   360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30篇
  2008年   340篇
  2007年   302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66篇
  2004年   266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211篇
  2000年   191篇
  1999年   174篇
  1998年   149篇
  1997年   128篇
  1996年   142篇
  1995年   132篇
  1994年   117篇
  1993年   96篇
  1992年   90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83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24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4篇
  1984年   24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17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6篇
  1954年   8篇
  194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加州1992年兰德斯7.3级地震和1999年赫克托矿7.1级地震的接近和相似允许人们对触发地震的假设进行检验,而这在以前是不可能的。赫克托矿地震证实了对兰德斯地震所提出的推断:瞬时、振荡的“动态”形变以地震波的形式辐射,能触发地震活动速率的增加(Hill,et al,1993;Anderson,et al,1994;Gomberg and Bodin,1994;Spudich,et al,1995;Gomberg,1996;Gomberg and Davis,1996)。在本文中,我们对地震活动速率的空间和时间变化(Matthews and Reasenberg,1988)进行了量化。在兰德斯地震的北部地震活动速率增加,而对赫克托矿地震这种增加主要发生在震中以南。我们认为破裂方向性分别使兰德斯和赫克托矿断层的北方和南方动态形变提高,这可以由地震波速度场的不对称性得到证明。对于触发作用,动态和静态应力变化都很重要,距离较远处动态应力变化起主要作用。峰值波速证明了动态触发闽值的存在,并约束了动态触发闽值的范围。在大多数地区,这个阈值依赖当地的条件,从零点几到几MPa变化,超过静态闽值一个量级以上。在某些地点触发过程直到动态形变平息了之后才开始。这些观测现象的物理机制可能与导致液化和循环疲劳的机理相似。  相似文献   
92.
印度和萨尔瓦多均遭受地震灾害的袭击 ,然而却没有一个科学家事先预知 ,布坎南对此作出解释。 为什么科学家们不能在诸如袭击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 ,造成多达 1 0万人死亡那样的地震发生之前向我们示警 ?如果天文学家几乎都能看到宇宙的边缘 ,生物学家能够进行无性繁殖活组织细胞的话 ,那么 ,地球物理学家为什么就不能告诉我们地球何时何地会发生振动 ?令人费解的是 ,地震的基本过程非常简单。大陆板块其实是地壳的巨大断片 ,像巨大的木筏一样漂浮在液态地幔上。当两个板块相互摩擦时 (例如两个大陆地块在加州沿圣安德烈斯断层所做的那样 ) ,…  相似文献   
93.
经历了 1 999年后期令地震学家和公众都感到震颤的许多大的破坏性地震之后 ,比较而言 ,接下来的一年似乎较为平静 ,令人感到欣慰。然而 ,2 0 0 0年并非没有发生大的地震事件。实际上 ,2 0 0 0年共发生 5次 M7.8~ 8.1的地震——许多地震显然比 1 999年的大。但所有地震都发生在人口较少的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地区 ,其中有 3次地震 2天之内发生在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附近发生的M 8.0地震是 2 0 0 0年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 ,至少造成 1 0 3人死亡 ,2 0 0 0多人受伤。2 0 0 0年大量地震研究的重点都放在由1 999年 3次地震…  相似文献   
94.
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Q值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个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台站和5个全球地震台网(GSN)台站所记录的785个浅源地震的宽带垂直分量, 被用来研究中国大陆及邻近地区Lg尾波的衰减特性. 首先运用叠加谱比法对各记录进行处理, 得到与各路径相对应的椭圆内Lg尾波的Q0(1 Hz处的Q值)和频率相关因子η的平均值. 进一步应用反投影技术, 得到Lg尾波的Q0值和η值的成像图及其误差分布. 结果表明, 在所研究的范围内, Q0在200~500的范围内变化. 最低的Q0发生在滇藏地区; 最高的Q0发生在西伯利亚地台的南端. η值的变化范围在0.3~0.8之间. 对于所研究的大部分地区, η值呈现出与Q0值的反向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95.
朱守彪  石耀霖 《地震学报》2002,24(2):162-168
应力释放模型过去主要用于研究大范围历史大地震活动规律.本文对应力释放模型进行了改进,对其能否运用于区域更小、时段更短、震级更低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以台湾地区近百年6级以上地震为例的研究结果表明,应力释放模型仍然适用.在回溯性的地震预测检验中,用改进的应力释放模型计算出台湾地区地震发生的条件概率强度,并用其预测6级以上地震的发震时刻.结果表明,其预测精度优于泊松模型.   相似文献   
96.
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强度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利用唐山地区丰富的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构造应力场,并结合构造物理研究手段,对唐山地震震源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3个主应力绝对量值进行了估算,给出了地壳介质参数取理论平均值的情况下,唐山地震震源区构造应力场3个主应力量值随深度的变化趋势.研究分析了摩擦系数c、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 等参数与应力值的关系,发现最大主应力1的垂向增长率与摩擦系数c成正比,与孔隙压力P0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而最小应力值3的垂向增长率与孔隙压力P0成正比,与摩擦系数c和应力形因子成反比.本文对应用震源机制解资料反演完整的应力张量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97.
提出了一种估计一个地区平均构造剪应力值的方法.用这种方法,选取哈佛大学公布的1977~1999年共15 993次地震的矩张量数据,估计了美国西部19个地区、中国和邻区43个地区(每个地区为1010范围)的平均环境剪应力值.结果表明,美国西部南加州西部海域和南加州应力最高,达13.7和12.0 MPa,然后向北、向南和向东逐渐递减,但最小也达8.7 MPa,是最高值的63%.中国新疆西北部地区和西藏察隅地区应力水平最高,达17.2和12.9 MPa,比美国高.中国的华北、云南、四川、台湾和美国南加州的应力水平差不多.中国南北地震带的应力水平为13 MPa左右,比南加州略高.两个重要地区的平均剪应力值分布图,提供了地学的基本数据.这些结果可为研究地震活动的大背景提供依据,对研究强地面运动参数(如峰值加速度及反应谱等)的衰减关系也是有用的.   相似文献   
98.
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新疆-青海交界8.1级地震的预测情况,给出了中、美、日等对此次地震的震源参数测定和震源机制,以及余震的分布和加卸载响应比随时间的变化。进而对震区近期地震趋势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99.
宽肢T形柱的滞回特性及耗能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4根钢筋混凝土宽肢T形柱的试验数据。分析比较了不同尺寸和轴压比的宽肢T形柱沿工程轴方向受力时的强度、刚度及延性等抗震性能指标,重点分析了宽肢T形柱在水平力正反两方向上加载时的不同特性,为宽肢T形柱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0.
空间钢框架结构的简化柱梁模型及其弹塑性动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层钢结构本身构件众多,又要考虑材料非线性几何非线性等因素影响。使得计算非常复杂,这样就非常有必要对其进行简化,多质点系剪切模型在多层平面框架的抗震分析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这种模型不能考虑钢框架结构梁柱的强度比和刚度比,节点域变形,柱附加轴力引起的弯曲变形和梁间塑性铰对地震响应的影响。要文介绍的简化柱梁模型考虑以上因素,对高层平面钢框架结构和空间结构进行了有效的简化,并进行了钢框架的二阶弹塑性动力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