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5篇
大气科学   19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172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1 毫秒
331.
海洋尖尾藻的摄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洋尖尾藻(Oxyrrhis marina)是世界广布的一种赤潮原因甲藻。以亚心形扁藻(Platymonas subcordiformis)和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等6种海洋微藻为饵料对海洋尖尾藻的摄食进行了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海洋尖尾藻的摄食方式为滤食,整个摄食过程分为水流形成和胞吞作用两个阶段;水流形成依靠海洋尖尾藻整个细胞围绕饵料藻旋转实现,胞吞器官为纵沟;每个海洋尖尾藻细胞内可同时容纳饵料藻一至数个。此外,分属于不同门类的供试藻均能被海洋尖尾藻摄食。  相似文献   
332.
跨断层形变的慢时变结构分析与异常识别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及与青海、宁夏交界区布设有50多处跨断层短水准观测场地,20世纪80年代末起测并基本于每年的3,7,11月观测,2004~2008年曾加密为每年6期;控制了祁连山—海原—六盘山断裂带及西秦岭构造区;多数测线跨度数百米、个别测线达1km左右.其形变测值时序变化能直接反映所控制断层段的运动变化过程,具有强震预测的中短期前兆意义.  相似文献   
333.
1 发现深部低频微动 大地君 这是火山性微动吧,我还是第一次看见. 莱助教 嗯.与此相似的细微摆动,10年前在没有火山的地方观测到过.震源不是火山所在的浅处地方,而是西南日本的板块边界.  相似文献   
334.
通过对高台、兰州、成都、安西地震台宽频带数字资料在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2008年汶川8.0级地震以及2003年山丹、民乐6.1级地震前低频波频谱变化的研究,总结了数字资料在频率域上的短临前兆异常特征,发现0.1~0.14 Hz频幅在震前几天成逐渐增强的趋势。并结合震源区构造特征对前兆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低频波的产生与静地震和慢地震有关。  相似文献   
335.
提出了一种对声波测井频散波数据频散校正的适应函数方法。通过提取频散波的频率慢度相关图,得到频散波的频散曲线,由频散曲线在慢度轴上的投影可得到关于地层波慢度的统计直方图。构造一种适应函数与直方图进行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得到与统计直方图最优匹配的适应函数,这个适应函数起始点对应的慢度即为真实的地层波慢度。给出了采用该方法处理理论模拟的偶极子波及现场实测的偶极子波资料的例子。对理论模拟的偶极子波处理,计算的偶极子波慢度值与地层真实横波慢度基本一致;对现场实测的偶极子波数据处理,计算的偶极子波慢度与频率慢度投影曲线相匹配。处理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对频散波进行频散校正是可靠有效的。  相似文献   
336.
抗高温盐水泥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琰 《地质与勘探》1999,35(2):61-64,F003
介绍了一种室内优选出的抗高温,抗电解质,性能良好的盐水泥浆体系。  相似文献   
337.
对虾池混养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于1997年5~8月在山东海阳养虾场运用陆基围隔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罗非鱼—对虾、海湾扇贝—对虾、缢蛏—对虾、罗非鱼—缢蛏—对虾4种混养系统中滤食性动物对浮游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滤食性动物的滤食作用降低了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甲藻在浮游植物中的比例;混养罗非鱼和扇贝使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增加,而混养缢蛏却使它下降;罗非鱼优先滤食大型桡足类,使小型浮游动物增加,从而提高了浮游动物的总生物量,而扇贝则优先滤食浮游动物的小型种类;由于罗非鱼和缢蛏生态灶的互补性,罗非鱼—缢蛏—对虾混养能更全面、有效地利用浮游生物资源,促进生态平稳  相似文献   
338.
It is one of the classical problems in Earth′s electromagnetism that continuation of the observatory data of magnetic field into the conducting region. This paper built the coupling vector equations governing the poloidal, toroidal and potential fields in 3-D inhomogeneous conducting mantle. Considering the limitation on variable scale of inhomogeneities in global mantle from study of the Earth′s deep interior, a perturbation theory of gradually lateral variation was presented. It is unnecessary that the 1-D spherical symmetric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conductivity as zero-degree approximation. Serving as a example of solvability of the zero-degree approximation, it was demonstrated how the gradually lateral variation of electric conductivity effect on anti-diffusive problem of poloidal field in Earth′s mantel.  相似文献   
339.
张锐  魏文博 《现代地质》2007,21(3):564-569
常规电磁法测深一般是利用低频电磁波来进行探测,分辨率很低,无法满足测深要求。慢衰减电磁波是一种利用特殊函数作为波源来实现的高频电磁波,它除了具有衰减慢的特点外,还具有波束窄、能量集中的特点,在军事和通信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慢衰减电磁波的衰减比一般电磁波慢,可以实现较大的探测深度;由于它的频率高,可以实现较高的分辨率。因此,可以利用它来进行地球物理探测。着重论述了利用慢衰减电磁波的入射波和散射波的振幅关系,以及电磁波的走时关系反演地下介质参数的基本原理及方法,同时,针对火成岩、变质岩和沉积岩,通过正演理论计算,说明了慢衰减电磁波测深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40.
正地震波各向异性反映了地球内部的结构、构造变形、应力状态等方面的信息,在岩石圈演化、壳幔耦合变形以及地幔对流等研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剪切波分裂现象是地震各向异性最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各向异性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回顾了地震各向异性研究的进展和意义,特别介绍了剪切波分裂的原理、方法,以及近年来剪切波分裂研究的进展和现状。利用剪切波分裂分析方法,可以获得地壳和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各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