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9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585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410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6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1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9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05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19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64篇
  2004年   74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63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57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46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2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4年   1篇
  1941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钼矿成矿岩体主要包括二长花岗斑岩、正长斑岩及花岗斑岩,主要矿物组成为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本文利用电子探针技术对主要矿物的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岩石中斜长石为钠长石;钾长石以条纹长石为主;黑云母属于镁质黑云母,富Mg、Al、K,贫Ca,MF值变化于0.65~0.72之间。黑云母化学成分显示本区岩体为I型花岗岩,属于造山带钙碱性花岗岩类,其成岩物质具壳幔混合的特点。黑云母矿物温压计计算结果显示,岩体固结温度约500~580℃,氧逸度变化范围是10-14~10-15.8,其含铁指数对寻找钼矿具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塔西南玉北地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开阔台地相和局限台地相碳酸盐岩。通过对玉北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心、薄片、碳氧同位素数据等的分析,并结合该区构造演化史,得到了该区奥陶系各组的成岩演化序列。其中蓬莱坝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同生期大气淡水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鹰山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早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早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中期Ⅰ幕表生成岩阶段-中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成岩阶段-埋藏成岩阶段;良里塔格组的成岩演化序列为晚奥陶世海水成岩阶段-晚奥陶世浅埋藏成岩阶段-加里东晚期表生成岩阶段-志留纪浅埋藏成岩阶段-海西早期表生成岩阶段-浅埋藏至深埋藏成岩阶段。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结合测井、地球化学数据分析,认为大牛地马五2段主要有利储层发育的成岩作用为溶蚀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破裂作用。综合分析得出马五2段储层成岩相主要包括泥质充填成岩相、去云化成岩相、去膏化成岩相以及白云石化成岩相,对马五2段成岩相的展布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泥质充填成岩相主要沿岩溶沟槽的边缘分布,说明泥质充填相可能受古地貌的控制;去云化和去膏化成岩相主要在较高的部位发育;白云石化成岩相主要受沉积相分布的控制。对马五2段储集空间进行测井识别后认为,成岩相反映了沉积微相所决定的溶蚀差异特征;成岩相的分布反映了古地貌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白云石化成岩相为较为有利的储集相带分布区。  相似文献   
994.
沾车地区沙三下亚段与沙一段泥岩裂缝发育,但是裂缝分布规律复杂多变制约了勘探进展。对裂缝成因及主控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后,将泥岩裂缝按成因划分为成岩裂缝(溶蚀裂缝、矿物收缩裂缝、油气演化裂缝)、构造裂缝(扩张裂缝、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和变质收缩裂缝共3大类7种类型。泥岩裂缝的形成和发育主要受沉积环境、成岩作用和构造活动的影响。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半咸水湖泊中的深湖-半深湖环境最有利于泥岩裂缝的形成和发育;早成岩阶段A期成烃作用和黏土矿物转化作用有利于成岩裂缝的形成;在大断层和岩浆侵入带附近构造裂缝发育。物源不太发育的缓坡带和洼陷带沙三下亚段是泥岩裂缝的集中发育的区带和层系。  相似文献   
995.
通过自主研发的成岩物理模拟系统,对准噶尔盆地南缘斜坡带侏罗系细砂岩进行了成岩物理模拟实验,对前陆盆地特有的埋藏方式,即沉积早期长期浅埋,沉积晚期快速深埋影响下的储层物性特征、孔隙演化规律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模拟温度、压力和模拟埋深的逐渐增大以及压实作用的不断加强,细砂岩颗粒间接触关系由点-线-凹凸接触,粒内裂纹逐渐出现,裂纹呈不规则分布或呈共轭剪切关系;模拟埋深2 000~3 000m时次生孔隙较为发育,孔径和喉径也表现出快速增大的趋势,埋深大于4 000m后,次生孔隙与孔径、喉径均开始呈现递减趋势。因此,推测埋深2 000~3 000m是准南斜坡带侏罗系有利储层发育的关键层位。  相似文献   
996.
根据物性分析、高压压汞、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及X衍射资料,以及陕北直罗油田长6储层的成岩作用特征,认为该区长6储层处于晚成岩A期阶段.强烈的压实及胶结作用破坏了砂岩的原生孔隙结构,其中碳酸盐、硅质和粘土矿物胶结物是造成砂岩物性降低的重要原因,碎屑颗粒周围形成的绿泥石衬边阻止了部分石英、长石次生加大及碳酸盐胶结物的沉淀,使部分原生粒间孔隙得以保存.溶蚀作用形成次生孔隙,使储层物性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研究区长6储层发育4种成岩相,优质储层与成岩相关系密切,其中次生孔隙成岩相物性最好,绿泥石膜相次之,它们成为储层发育的有利成岩相带.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 林西组化石新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兴安岭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一直笼统地被划归为上二叠统,目前仍旧缺少更进一步的划分对比意见.阿鲁科尔沁旗陶海营子剖面是林西组的典型剖面之一.剖面实测过程中,在多个层位均发现有孢粉、植物、叶肢介、双壳化石,其中孢粉化石为首次发现.孢粉化石为Kraeuselisporites spinulosus-Alisporites communis组合,叶肢介化石为Palae olimnadia-C yc lotunguzites组合.综合研究孢粉、叶肢介等门类化石的组合特征,认为该剖面林西组可与新疆吉木萨尔大龙口剖面的梧桐沟组—锅底坑组中下部进行对比,时代为晚二叠世晚期.  相似文献   
998.
位于华北板块北缘四子王旗北部的西后壕子花岗岩体的Cameca IMS-1280-SIMS锆石U-Pb年龄为266Ma±2Ma。该岩体主要由二长花岗岩组成,以出现大量颗粒较大的白云母为特征,具有较高的SiO2含量(75.21%~76.69%),A/CNK值多大于1.1,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的含量也都高于1%。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解上,Eu具有强烈的负异常(δEu=0.03~0.11),REE呈现出明显的M型四分组效应,部分微量元素也表现出non-CHARAC的性质。在原始地幔标准化微量元素配分图上,元素Ba、Nb、Sr和Ti相对亏损,Cs、Rb、Th和Pb相对富集。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所有样品均落入同碰撞花岗岩区域。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及以上特征,西后壕子岩体应为强过铝质的高分异S型花岗岩,形成于二叠纪晚期的陆-陆碰撞环境中。270~260Ma期间,四子王旗地区发育EW向的碰撞花岗岩带,限定华北板块与南蒙古微大陆沿索伦缝合带的闭合时间为二叠纪晚期。  相似文献   
999.
冯娟萍  王若谷  尚婷 《地质通报》2013,32(9):1477-1483
根据砂岩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等分析,对富县—黄陵县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6及长7油层组的浊积岩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孔隙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长6及长7浊积岩主要为细粒长石砂岩.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交代作用和溶解作用是控制浊积岩储层物性演化的主要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强烈破坏了浊积岩的原生孔隙,它们造成的平均孔隙度丧失分别为23.1%和6.5%,但早成岩阶段绿泥石薄膜的形成使浊积岩的一些原生孔隙得以保存.溶解作用和交代作用有效地改善了浊积岩的孔隙结构,从而提高了浊积岩储层的孔渗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6,自引:1,他引:46  
锶同位素地层学(SIS)根据地质历史中的任何时间全球范围内海水的 锶同位素组成都是均一的,海水87Sr/86Sr比值随时间变化这一基本原理,利用代表原始海水的海相碳酸盐(以及磷酸盐和硫酸盐)的87Sr/86Sr比值确定海相地层的年代,研究海平面变化,造山运动,古气候等全球事件,在地层学,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和矿床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同位素地层学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地质学家的普遍关注,并已获得迅速的发展,国内的有关研究则刚刚起步,锶同位素地层学研究的难点主要在于对样品成岩蚀变的挖掘和分析技术上,同时还需要有良好的地层学研究基础,在样品选择上应充分考虑其原始组分的抗成岩蚀变能力,锶同位素地层学的研究需要地层学家,沉积学家和地球化学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