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9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573篇
测绘学   649篇
大气科学   203篇
地球物理   85篇
地质学   1643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528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114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114篇
  2016年   110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143篇
  2012年   236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310篇
  2008年   259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247篇
  2004年   88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35 毫秒
991.
《探矿工程》2007,34(11):2-2
勘探技术研发是地质工作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直接面向社会,为地质勘查一线提供技术支撑与服务。勘探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对于推动地质事业发展、实现重大找矿突破、缓解资源“瓶颈”压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测绘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地测绘成果的数量急剧增加,给测绘成果的有效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根据地域需求特性,从建立新疆大地测量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平台选择、各模块功能的实现、主要核心部件的设计等方面阐述系统实现的具体措施及方法,并结合工作的要求及实践经验,对大地测量成果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认识,仅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993.
隋铭明  束蝉方  陈健  王志杰 《现代测绘》2007,30(6):43-44,48
测量控制点成果管理信息系统是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众多拥有测绘专业的高校来说,对校园内的控制点成果加以科学管理,为教师和学生及实验人员提供准确、高效的数据服务,是校园测量控制点成果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根本出发点。本文介绍了测量控制点的特点,研究设计了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和数据组织,最后实现了集GIS功能于一体的图、文、表并茂的校园测量控制点成果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994.
全球海表温度场中主要的年代际突变及其模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肖栋  李建平 《大气科学》2007,31(5):839-854
用滑动t检验法对NOAA提供的改进扩展重建的全球海表温度场(1867~2005年)的年平均时间序列进行了年代际突变的定量检验。给出了几个年代际突变时期的时空分布,这些时期有:1894~1901年、1905~1909年、1920~1930年、1939~1945年、1954~1958年、1973~1979年和1994~1998年,并确定了全球海表温度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不仅发现了大家熟知的1924、1942和1976年左右的突变,还发现了1894、1907、1956年和最近的1997年的突变。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和南太平洋是海温变化的敏感区的可能性较大,其次是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用合成差分析得到了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模态的空间分布,1895~1906年和1908~1923年、1925~1941年和1943~1955年以及1977~1996年和1998~2005年这三对模态分别在大部分海域大体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反位相结构,太平洋上各个时期均表现为PDO模态,只是强度和范围有所不同,大西洋的南北结构具有不对称性,增暖占主导地位。用滑动t检验法对PDO的年代际突变的信号进行了定量的检验,发现其年代际突变的时间依次为:1908、1924、1942、1956、1976和1997年,除了1894年的突变外,其余突变年份与上述全球海表温度场的年代际突变时间基本上是一致的,这说明PDO是全球海表温度场年代际突变的重要成员之一。假如存在1997年左右的突变,1998至今时段就是全球海表温度场一个新的年代际背景,就其年代际模态而言,目前的强度比1943~1955时段的年代际背景还要强;就PDO目前的强度来说, 与1909~1923和1957~1975这两个时段的强度大体相当。  相似文献   
995.
2004年9月川渝大暴雨期间西南低涡结构及其环境场的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赵思雄  傅慎明 《大气科学》2007,31(6):1059-1075
采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卫星云图资料及地面降水资料, 对2004年9月2日~8日发生在川东和重庆的大暴雨的影响系统及其环境场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此次暴雨分为三个阶段, 降水系统主要有两个:第一、三阶段的主要降水系统是低空切变线;第二阶段的主要降水系统是西南低涡, 而西南低涡影响期内的雨量最强、范围最大。西南低涡开始时为一β中尺度系统, 最后发展达α中尺度系统。其影响时间从4日00时到6日06时 (国际协调时), 持续了54小时。本文对此次暴雨过程所做的研究表明, 川东地区的特殊地形, 500 hPa高空小槽以及700 hPa、 850 hPa低层鞍型流场均是西南低涡产生和维持的重要条件; 西南低涡上层为暖性结构; 在暴雨过程中有20个雨团接连发生, 中尺度系统是这次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对水汽收支的计算表明, 水汽可能来自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本文还对西南低涡与东北低涡的异同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996.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大气含水量及降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刘屹岷  刘琨  吴国雄 《大气科学》2007,31(6):1201-1211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所发展的高分辨率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SAMIL, 自从发展成R42L26新版本之后, 显示出对全球气候基本态的模拟能力, 但模式对流层低层以及热带地区整层偏干, 且对热带地区的降水模拟存在“双赤道辐合带”这一普遍误差, 在赤道地区以及北半球中纬度降水偏少, 而在拉丁美洲降水偏多。敏感性试验表明这些误差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将700 hPa以下的相对湿度趋近于“观测资料”的试验显示模拟的降水误差减小了。据此, 对Tiedtke 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中的浅对流部分进行修改, 增加了浅对流的侧向混合的卷入以及卷出率, 并减小了对流方案中的云水[CD*2]雨水的转换率, 将其耦合到模式中。积分结果表明, 修改后的方案明显改进了湿度和温度场的模拟, 对降水的模拟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基本消除了“双赤道辐合带”现象。  相似文献   
997.
中国西天山矿产勘查十年成果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胡建卫  王庆明 《新疆地质》2000,18(3):273-278
西天山(包括西南天山)是新疆重要的金和有色金属成矿远景区,“八五”、“九五”期间,新发现和评价了一批重要的矿产地,为新疆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矿产普查勘探和找矿科研两个方面回顾近十年来西天山矿产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今后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998.
1:25万松西幅、温泉幅地质调查成果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地层方面,共确定组级地层单位27个,段级地层单位9个、非正式地层单位2个,绝大多数地层化石丰富,时代依据可靠;在拉竹龙组采获大量早中泥盆世珊瑚、腕足化石,且拉竹龙组不整合覆盖于奥陶系和志留系之上;发现了几个重要的不整合界面;在三岔口西部发现丰富的早奥陶世化石,建立了三岔口组,是羌塘地区目前有化石控制的最低层位;在龙木错北新发现志留纪地层;在测区中西部起用了中侏罗统龙山组;发现了大量新近系松西组安山质火山岩沉积盆地;在舒木营地一龙木错一多梁山一带发现3个古近纪陆相地层蚂蟥山组;在拉竹龙组中发现规模较大的珊瑚礁体,可细分出礁基、礁格架、礁前塌积角砾及礁间相沉积;在喀喇昆仑地层区发现台地相的石炭-二叠纪地层;在上石炭统擦蒙组中发现冰川坠石沉积。岩石方面,在羌塘北部首次发现碱性花岗岩类;详细调查了古生代辉绿玢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发现大量古近纪安山质火山岩。构造方面,识别出3期褶皱,发现间隔状分布的南北向构造带,对龙木错-双湖断裂带、阿尔金断裂带和南北向断裂的研究取得进展。  相似文献   
999.
地层古生物方面,在北喜马拉雅地层分区,新圈定出了石器坡组、普鲁组,在测区东部划分出了石炭系亚里组、纳兴组,确定了测区内札达以东不存在该时期的局部隆起;取得了聂拉木岩群形成于古元古代的年龄信息;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的原修康群、侏罗-白垩纪地层解体;将原亚如那嘎组解体;将原打昌群进一步划分,完善了雅鲁藏布江地层区石炭纪地层系统;在阿里地区普普嘎组和聂聂雄拉组中首次发现了韦拉海扇;古新世早期浮游有孔虫动物群的发现在西藏尚属首次.岩浆岩方面,对区内冈底斯南缘火山岩浆弧带的侵入岩进行了解体,将其划分为白垩纪、古近纪、新近纪3个形成期10个填图单位的侵入体.混杂岩方面,雅鲁藏布江结合带划分为南北两个混杂岩带和札达-仲巴微陆块,在南北混杂岩带内划分了19个填图单位,其中在北带首次发现了早侏罗世混杂岩,同时发现了基质时代为古近纪的泥砂混杂岩.  相似文献   
1000.
在测区中南部仁多乡新发现一套侏罗纪地层;在测区西部新发现大面积分布的第四纪火山岩;对原芒乡组进行了从新厘定;将原赛利普群解体为中新统布嘎寺组和第四系赛利普组;对隆格尔岩体进行解体;新建侏罗系仁多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