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55篇
  免费   4764篇
  国内免费   6960篇
测绘学   880篇
大气科学   2082篇
地球物理   3862篇
地质学   18013篇
海洋学   1584篇
天文学   170篇
综合类   1734篇
自然地理   2854篇
  2024年   240篇
  2023年   948篇
  2022年   997篇
  2021年   1117篇
  2020年   923篇
  2019年   1236篇
  2018年   855篇
  2017年   896篇
  2016年   951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1608篇
  2013年   1269篇
  2012年   1454篇
  2011年   1594篇
  2010年   1454篇
  2009年   1412篇
  2008年   1478篇
  2007年   1357篇
  2006年   1348篇
  2005年   1176篇
  2004年   1072篇
  2003年   946篇
  2002年   706篇
  2001年   662篇
  2000年   532篇
  1999年   540篇
  1998年   543篇
  1997年   370篇
  1996年   402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293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284篇
  1991年   192篇
  1990年   168篇
  1989年   135篇
  1988年   50篇
  1987年   63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6年   9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大庆杏南地区葡Ⅰ组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田主力油层进入高含水期时,非主力油层接替主力油层将成为必然趋势。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较强,一直以来被作为非主力油层。为提高非主力油层的储量动用程度,必须精细研究三角洲前缘亚相储层非均质性特征,查明剩余油分布规律,从而有效指导油田开发的调整挖潜。利用密井网、岩矿鉴定等资料对杏南地区葡I油层组前缘亚相储层进行研究,将三角洲前缘细分为枝状、朵状、席状3种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环境下砂体的成因类型,描述了不同类型砂体在平面上、空间上的展布特征和组合关系,不同砂体内部性质的差异以及砂体内部微观孔隙结构的类型和分布特征,从平面、层间、层内以及微观特征等方面研究了三角洲前缘储层的非均质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储层非均质性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指出不同三角洲前缘储层中剩余油的富集位置。  相似文献   
192.
通过对塔东地区古城4井上寒武统和中、上奥陶统碳酸盐岩围岩及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流体包裹体成分的对比研究表明,充填于中、上奥陶统和上寒武统的流体分属于2个不同来源的流体体系。充填于中、上奥陶统灰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介于0.7084~0.7088,它与早奥陶世海水的w(87Sr)/w(86Sr)相近;流体体系为CH4-H2O体系;充填物与围岩间具有明显的碳、氧同位素差异,表明上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来自于奥陶系地层本身。上寒武统白云岩裂缝中方解石脉的w(87Sr)/w(86Sr)为0.7138,明显地高于同时代海水的锶同位素值;流体体系为CO2-H2O体系;下部流体体系中的流体为外来富锶流体。上、下流体体系间互不连通暗示着上寒武统地层具有相对较好的保存条件。  相似文献   
193.
塔河地区志留系缺失中、上统,只保留了下统柯坪塔格组及塔塔埃尔塔格组,发育滨海-浅海碎屑岩沉积,包括潮坪、陆棚等沉积亚相和中潮坪(混合坪)、低潮坪(砂坪)、陆棚泥等3个微相.该地区志留系分为3个三级层序,其中柯坪塔格组包括了SQ1、SQ2,塔塔埃尔塔格组为SQ3.构造运动和海平面升降是塔河地区志留系三级层序及其内部体系域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94.
探地雷达在马来西亚某石灰岩工地探测实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石灰岩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进行建筑施工之前了解清楚石灰岩的起伏及岩溶破碎带的分布情况对分析地基的稳定性非常重要.马来西亚某石灰岩工地探地雷达探测实例显示,探测解释结果同钻孔验证结果基本吻合,说明利用探地雷达可以获得关于地基的地质信息,可为建筑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5.
分析云浮镇安—阳春罗阳地区元素的分布、分配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后,指出该地区有找矿潜力,提出Au、Ag、Cu、Pb、Zn是重要的找矿元素,找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火山岩型金矿、岩浆热液型银—多金属矿前景好,主要的找矿标志是断裂和蚀变。  相似文献   
196.
欧北地区深层三维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辽河盆地由于其特殊的地震地质条件,以往采集的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已经严重制约了油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为了彻底摆脱地震资料品质对勘探工作的束缚,努力提高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辽河油田首先选择辽河盆地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北为突破口,通过采取最佳岩性激发、有效弱信号保护和变观测系统施工等一系列的技术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7.
安徽省廖家地区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构造地球化学找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安徽祁门廖家地区矿区进行1:1万地质调查工作与1:1000地质剖面测量工作,认识和总结了廖家地区出露的地层岩性组合及其沉积特征,确定了矿区的基本构造格架、主要控矿构造及其演化历史。在此基础上,运用构造地球化学方法进行了找矿研究。因子分析及对应分析表明,上溪群及石英脉均富集铁族元素组合Cr、Ni、Co、V、Ti,反映其组成上具有一定的亲源性;石英脉中Au、As元素组合相关性强,As可能作为成矿介质参与金的成矿作用。利用分形理论,对不同地质体金含量的分形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因子得分等值线图表明,几因子(Cr、Ni、V、Ti、Co)得分高值区与岩浆岩分布范围一致。成矿元素因子得分高值区明显受北东向与近东西向构造控制。显然东西向断裂是下一步金矿找矿的重点区段。本区的金矿类型为受断裂控制的含金石英脉型与层间破碎带型。上溪群可能是本区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而岩浆岩主要提供热源,构造既作为成矿作用,也提供了有利的成矿环境和聚矿空间。  相似文献   
198.
海南岭壳铜(银-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迎春 《地质找矿论丛》2008,23(3):209-212,244
岭壳铜(银-金)矿床赋存于白垩纪岭壳村组流纹质角砾凝灰熔岩和早白垩世花岗闪长岩中.目前已发现11条铜(银-金)矿(化)体,矿体的产出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围岩蚀变呈现出自东(20线)向西的钾化→绢云母化→强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蚀变分带,矿化相应呈现从铜(金)向铜(银)的过渡.根据其对称性的蚀变分带,应加强20线以东的地质找矿;根据成矿元素分形和统计研究发现,Au,Ag矿化具有专属性,即在流纹质凝灰熔岩中寻找Cu,Ag矿,而在花岗闪长岩中以寻找Cu,Au矿为主.  相似文献   
199.
基于光谱和纹理的SVM矿化蚀变信息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传统矿化信息提取方法单一,利用光谱或纹理、信息量相对较少、需要大量样本的缺陷,利用基于光谱和纹理的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建立矿化信息提取模型.选择青海泽库县析界日地区作为典型研究区.首先提取研究区光谱和纹理信息,选取训练样本;然后求解最优超平面,进而确定决策函数;最后泛化推广识别其他待识别的样本.通过所提取的遥感蚀变异常信息与重砂异常点叠加分析,叠加基本吻合;从野外实地验证来看,均发现了不同程度的矿化现象,并指出了5个重点异常区.  相似文献   
200.
Extensive organic-matter (OM) rich facies (black shales) occur in the Ordo-Silurian boundary successions in the Yangtze area, South China. To investigate the redox changes of the Yangtze Sea during the Ordo-Silurian transition, two OM sections (Wangjiawan in Yichang, Hubei Province, and Sanjiaguan in Zhangjiajie, Hunan Province) straddling the Ordo-Silurian boundary are studied. The measurements finished in this study include contents of the 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pyrite sulphur, and different species of Fe, including dithionite-extractable Fe (FED), pyrite Fe (FeP), HCl-extractable Fe (FeH), and total Fe (FeT), in black shales, as well as other redox proxies, such as the SIC ratio, the ratio between highly reactive Fe (FeHR = FeD + FeP) and FeT, and the FeP/(FeP + FeH) ratio, known as the degree of pyritization (DOP). In the Wangjiawan section, the Middle Ashgill sediments have high FeHR/FeT ratios (0.20-0.77; avg. 0.45), high DOP values (0.21-0.72; avg. 0.54), and a relatively constant sulfur content independent of the organic carbon content. By the contrast,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deposits generally have low FeHR/FeT ratios (0.10-0.35; avg. 0.21), low DOP values (0.11- 0.40; avg. 0.28), and SIC values are clustering on the normal marine value (SIC = 0.36). The late Hirnant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deposit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Middle Ashgill deposits, are characterized by high FeHR/FeT ratios (0.32-0.49; avg. 0.41), high DOP values (0.46-0.68; avg. 0.53) and fairly constant sulfur contents. These data suggest the occurrences of marine anoxia on the Yangtze Sea shelf during intervals of the Mid Ashgill, Late Hirnantian and Early Rhuddanian, and ventilated and oxygenated marine conditions during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time. The mid-early Hirnantian ventilated event was concomitant with the global glacial period, likely resulted from the glacio-eustatic sea-level fall and subsequent circulation of cold, dense oxygenated wat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