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00篇
  免费   1219篇
  国内免费   1371篇
测绘学   278篇
大气科学   23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8788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331篇
自然地理   597篇
  2024年   52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253篇
  2021年   248篇
  2020年   169篇
  2019年   245篇
  2018年   143篇
  2017年   180篇
  2016年   282篇
  2015年   283篇
  2014年   624篇
  2013年   529篇
  2012年   749篇
  2011年   661篇
  2010年   558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419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360篇
  2005年   249篇
  2004年   230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98篇
  2001年   359篇
  2000年   255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65篇
  1997年   226篇
  1996年   233篇
  1995年   238篇
  1994年   231篇
  1993年   214篇
  1992年   277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264篇
  1989年   191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60 毫秒
1.
2.
纱岭金矿床位于焦家断裂中南段,属于典型的焦家式金矿床,探获金资源量约389.2t,目前是国内平均勘查深度最大的金矿床。为进一步探讨纱岭金矿床深部成矿潜力,该文在野外地质工作的基础上,选取钻孔岩心样品,采用构造叠加晕研究方法,重点研究Ⅰ-2号主矿体地球化学特征、原生晕分带特征,建立构造叠加晕模型并进行深部找矿预测。研究结果表明:矿床的前缘晕指示元素为As-Sb-Hg,近矿晕指示元素为Au-Ag-Cu-Pb-Zn,尾晕指示元素为Bi-Mo-W-Sn;Ⅰ-2号主矿体构造叠加晕出现"反分带"现象,表明纱岭金矿床具有多期成矿成晕特征;在矿体尾部存在前缘晕与尾晕共存叠加现象,指示深部有良好的找矿前景,预测矿体侧伏方向深部(-1600m之下)有盲矿存在,预测靶位标高为-1600m~-2000m。  相似文献   
3.
盐水沟北铜矿区位于新疆库车县北部,其大地构造位置处于塔吉克-塔里木陆块区、塔里木陆块、塔里木北缘隆起、库车前陆盆地,区内构造活动强烈。铜矿床赋存于新近纪中新统康村组第一岩性段,矿体呈层状,严格受地层控制。区内共圈定10个铜矿体,矿石矿物主要为孔雀石、赤铜矿、水胆矾、自然铜等,矿体内无夹石,顶、底板围岩均为褐红色及浅红色粉质泥岩。该矿床为砂岩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4.
5.
杨明 《地理教学》2020,(1):52-55,39
思维是指人脑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的概括和间接反应的过程,以感知为基础,又超越感知的界限,它探索与发现事物的内部本质联系和规律性,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目前国内针对地理解题的思维研究相对较少,本文以浙江省历年选考地理试题为例,总结和提炼出六大解题思维,即:逆向思维、收支平衡思维、比较思维、发散思维、空间思维、辩证思维,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分析和解答地理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提升高中地理学习和复习效果,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同时在培养学生的地理解题思维过程中,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通过我国南方一些金银矿床和锡—银多金属矿床中的银黝铜矿的化学成分标型特征分析对比,结合其光性、物理性质及与其它矿物连生组合特征,探讨了不同矿床(矿田)银黝铜矿的成因标型意义。并指出银黝铜矿可作为广西找银矿的标型矿物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8.
9.
从桐柏─大别山成矿带区域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入手,分析与金成矿有关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控矿因素的地球物理场及地球化学特征;建立区域金矿找矿模型。  相似文献   
10.
吴俊华  袁训红 《湖南地质》1995,14(4):259-260
谈谈现代地质学的思维结构吴俊华,袁训红(江西地质科学研究所南昌向塘330201)OntheThinkingStructureofModernGeologyWuJunhua;YuenXuntong(JiangxiInstituteofGeology)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