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0篇
海洋学   24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0 毫秒
41.
《全球定位系统》2012,37(4):F0002-F0002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垫的甓杰蕊蕊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酌工程建设;加强“囊理娩叫时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42.
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辉  刘俊 《地理科学》2012,(9):1075-1080
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是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的中心问题,建设创新型区域是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提出了一套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测度指标体系,分析研究了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形成机理及其数学模型,针对该问题的灰色不确定性,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对影响广东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因素进行了灰色关联度的定量分析,描绘出影响(1999~2006年)广东经济增长(GDP)的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因素的灰色关联图。结果显示,该模型的有效性较好、可靠性较高、实用性较强。最后,根据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测度的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广东省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3.
中原经济区要建设成为全国"三化"协调发展示范区、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板块、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华夏历史文明传承核心区,必须加快自主创新体系建设,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撑作用。科技创新是一类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其专家系统、技术支撑系统、数据信息系统构成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内核。通过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推进知识创新体系建设;狠抓科技投入和输出,推动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政府政策扶持引导,推进制度和管理创新体系建设,必然会推动区域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然会推动和促进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全面、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4.
发展低碳能源 优化能源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对气候变化,江西在行动。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就是重大行动。2010年是江西全面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的开局之年。发展低碳经济,是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题中应有之义。江西省政协为了策应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3-4月份组织部分常委、委员、有关专家学者及政府相关部门,就"发展低碳经济,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于5月8日召开省政协常委会议,专题民主协商。本刊现将调研总报告和5个委员大会发言汇集刊载,以飨广大读者,并以期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战略的实施和项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5.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曾刚  胡森林 《地理科学》2021,41(8):1314-1323
创新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利用2006—2018年黄河流域7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首先构建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技术创新及绿色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表明:① 2006—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水平均得到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显著,总体呈“下游>中游>上游”阶梯式递减特征。② 黄河流域城市技术创新对绿色发展总体上没有显著影响,但在加入技术创新的二次项后,两者之间呈现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即技术创新先抑制后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这也验证了技术的“回弹效应”假说;③ 技术创新对黄河流域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可以通过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共同体现,但这两种效应正好相反,即一个城市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对该城市绿色发展存在显著的“U”型(先抑制后促进)关系,但对邻近城市的作用呈现倒“U”型相反的关系。根据研究结论,从技术创新对城市绿色发展的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2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6.
资源型经济转型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及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掣肘和关键突破口,同时先进制造业集群已成为提升全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根基。本文主要结合德国德累斯顿区域和美国阿克伦城市群从锈带到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发展历程,剖析其资源型经济转型及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共性路径特征,总结其经验启示。研究发现,区域发展过程是路径创造与演化的过程,德累斯顿区域和阿克伦城市群均持续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建立区域转型发展的磁极,本地蜂鸣与全球网络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是转型发展的主导力量;采用以主体多元化、领域跨界化、结构扁平化、组织开放化为主要特征的网络化创新组织模式,有效推动形成了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共同体和创新型产业集群;空间组织形态兼顾本区域的地理空间集聚和跨区域的集群间协作;集群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在促进本地技术创新网络、跨区域协同合作网络以及本地-全球互动网络构建和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织网人”作用。建议我国资源型经济区域全面对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集群策动战略,专注于一到两项界限分明的科技创新,以本地根植性为聚集核,以培育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为导向,制定区域经济转型与集群化高质量发展的完整路径,同时加快建立集群组织、联盟组织等网络化协作组织,通过其“织网人”和“粘合剂”作用推动构建本地技术创新网络和全球协同创新网络,推进区域发展路径的演化与转型。  相似文献   
47.
胡杨  李郇 《地理研究》2017,(4):695-706
多维邻近性是研究产学研合作创新影响因素的恰当的分析视角。构建"多维邻近→互动学习→合作程度"理论分析框架,运用多案例方法研究多维邻近性对项目形式的产学研合作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1)地理邻近、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产学研合作程度的提升均有积极影响,但在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存在差异。(2)互动学习对多维邻近与产学研合作程度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在内容、方式、强度上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3)地理邻近、认知邻近、社会邻近对产学研合作程度的交互影响呈互补效应或替代效应,在特定情况下存在阶段性差异;互补效应的积极影响通常优于替代效应。  相似文献   
48.
建立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推动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东是海洋资源、经济和科技大省,为了进一步开发海洋资源,迎接新世纪挑战,山东省委、省政府根据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和技术创新的有关精神,成立了山东海洋工程研究院(简称海工院),旨在组织协调各方力量,加强海洋技术创新,加快海洋科技产业化进程,为推动海洋经济的持续发展服务。海工院是深化海洋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是多年来山东海洋科技力量联合创新实践的结晶。海工院的成立将进一步优化配置海洋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资源与产业资源的融合,提高海洋开发的国际与市场竞争能力,为建立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奠定组织和工作基础。王建立海…  相似文献   
49.
以九届一次人大通过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为起点,煤田地勘行业出现了两大变革:一是管理体制由国家统管已经变为地方主管;二是其经济性质将由事业单位变为企业单位。这就表明,地勘行业“二次创业”的进程开始进入一个崭新阶段。面对这种变革,“求生存谋  相似文献   
50.
文章基于2006—2018年中国11个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数据,综合政府主导与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利用熵权法得到海洋环境规制强度;结合SBM模型和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度了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此基础上实证分析环境规制对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环境规制能够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在长江流域以南、长江流域以北沿海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环境规制通过影响海洋科技创新投入和产出,可以影响海洋经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从深化环境规制改革和强化技术创新两方面提出促进海洋经济绿色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