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5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321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127篇
地质学   992篇
海洋学   5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34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73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燕辽坳拉槽中元古界高于庄组桑树鞍亚组底部为锰富集层段,虽然对于锰质来源、锰矿成因及形成环境存在认识分歧,但多数学者均认为高于庄组锰矿的形成与燕辽坳拉槽的盆地裂谷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搜集前人锰矿勘查资料的基础上,重点对典型锰矿床——迁西秦家峪锰矿进行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类型及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其锰质主要来源于海底热液。通过分析主要锰矿点分布与燕辽裂谷盆地主要断裂之间的关系,发现在裂谷盆地内北东向主断裂与北西向传递断裂的交汇处,或被断裂所围限的闭塞、深水滞流环境,是高于庄组锰矿形成的最有利部位,矿层厚度大,品位相对较高。该研究表明燕辽坳拉槽裂谷盆地结构对高于庄组锰矿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且同沉积断裂作为热液活动的通道,为成锰盆地提供了主要的矿质来源。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中部狮泉河-拉果错-永珠-嘉黎蛇绿混杂岩带(简称SYMZ)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之间,其构造属性存在很大争议,制约了对青藏高原多岛弧盆系构造演化的理解.根据新的地质调查资料、研究成果并结合分析数据,系统总结了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特征,讨论了其构造演化过程.一系列新资料及新认识表明SYMZ是分割北拉萨地块和中拉萨地块的一条独立的蛇绿混杂岩带,是特提斯构造域多岛弧盆系的组成部分.在狮泉河、拉果错、阿索、永珠、凯蒙等地发育比较典型的蛇绿岩组合,高精度年代学数据指示洋盆主体发育于178~160 Ma,比班公湖-怒江洋盆主体发育时限(188~162 Ma)要晚10 Ma左右,阿索一带蛇绿岩残片记录洋盆一直持续到113 Ma.SYMZ侏罗纪基性岩具有MORB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T型(岛弧拉斑玄武岩)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属于洋内弧型和洋中脊型蛇绿混杂岩;早白垩世基性岩具MORB和火山弧玄武岩的双重特性,指示其很可能形成于SSZ的构造环境,不同于同时期班公湖-怒江特提斯受地幔柱热点影响的洋盆性质.同时,在拉果错、永珠、凯蒙等地区识别出侏罗纪前弧玻安岩及玻玄岩系列,一致指示SYMZ洋壳发生过洋内俯冲.在此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构建了SYMZ特提斯洋的时空格架及构造演化历史,认为经历了晚三叠世-早侏罗世洋盆裂解-扩张、中-晚侏罗世洋内俯冲、早白垩世俯冲消减和早白垩世末期洋盆消亡四个阶段,为特提斯洋的构造演化及大地构造过程再造提供了重要的地质学证据.   相似文献   
993.
赵珍  吴珍汉  杨易卓  季长军 《地质论评》2020,66(5):1155-1170
由于缺少精确的定年结果与可靠的生物标志化石,青藏高原广泛发育的上白垩统—中新统的多套陆相红层时代与分布混乱不清,影响了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认识。本文利用锆石U Pb测试手段,对双湖—伦坡拉地区红层时代开展研究。根据新发现的斑脱岩与火山岩夹层精确厘定了牛堡组中上部时代(45. 41~43. 82 Ma)和阿布山组地层时代(101. 9~73. 09 Ma);根据上覆角度不整合的纳丁错组(35. 5~32. 59 Ma)与鱼鳞山组(46~28 Ma)火山岩年龄约束了康托组与唢呐湖组的时代上限;结合前人年代学研究,初步建立了K2—N1红层时代格架,主要包括晚白垩世阿布山组与竟柱山组、古新世—始新世牛堡组与康托组、始新世—渐新世唢呐湖组和渐新世—中新世丁青湖组,均可与北部可可西里盆地对比。其中,双湖—多玛主要出露阿布山组,非早期划分的康托组;而康托组多数分布于中央隆起或山顶高处;唢呐湖组则沿双湖周边平缓低地发育;竟柱山组、牛堡组与丁青湖组普遍沿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展布,其中牛堡组向北延伸到多玛。精确厘定红层时代与分布,直接推动了对盆地沉积地层系统与逆冲推覆构造活动时代的认识,有利于进一步综合评价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的影响,探讨逆冲推覆构造与盆—山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同时,为以红层为研究对象的高原抬升过程、古环境与古气候演化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4.
洪山碱性杂岩体出露于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地处太行山南段,出露面积约53 km2,岩性以正长岩类为主体,侵位于晚古生代—中生代地层中。洪山碱性杂岩体中正长岩属于钾质的碱性系列岩石,形成于拉张环境,其形成年龄为(120.1±4.6) Ma,是华北克拉通岩浆作用峰期的产物。岩体稀土元素配分图中无Eu异常,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配分型式。富集Rb、K、Sr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具有大陆地壳特征。野外观察到岩石具有从深成到浅成-超浅成的特征,电子探针发现长石出现反环带,正长岩中不含继承锆石等特征,结合若要使地壳内岩石部分熔融产生无铕异常的正长质岩浆,那么压力应大于20 kbar,说明洪山碱性杂岩体形成于加厚地壳局部熔融,后经历了少量幔源岩浆混合及地幔流体的注入等过程,导致正长岩出现一定的地幔Hf、Nd同位素印记,而未改变其主微量元素特征,随后在拉张环境下快速上升至地表浅处。  相似文献   
995.
利用ERS-1/2雷达卫星数据,通过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提取了西藏崩错地区的数字高程模型(DEM),得到的ERS-1/2DEM在反映微地貌特征时明显优于中国1/25万DEM和2004年美国公布的90m分辨率的SRTMDEM。基于ERS-1/2DEM对崩错断层带进行地貌分析发现:在崩错断层带和蓬错断层带的交接部位地貌特征复杂,一类似于蓬错断层带的构造地貌穿过了崩错断层带上达孜-打沙断层,在这一位置达孜-打沙断层切过冲沟,表明达孜-打沙断层的这个段落在近期内活动过,同时被达孜-打沙断层切穿的冲沟切断了那卡-纳堆多断层,说明那卡-纳堆多断层比达孜-打沙断层形成时间要早  相似文献   
996.
北京西山周口店地区房山岩体周围关坻杂岩的长英片麻岩和伟晶岩脉具有类似简单岩浆结晶成因锆石的蒸发法Pb-Pb年龄.伟晶岩中3个颗粒锆石的t(207Pb/206Pb)最大年龄分别为2.04,2.05,2.06 Ga,长英片麻岩中3个颗粒锆石的t(207Pb/206Pb)最大年龄分别为2.37,2.41,2.45 Ga.据此分析,关坻杂岩时代应为太古宙,经历了2.5 Ga的华北克拉通化的构造热事件,且可能保存了华北东部地块与西部地块于古元古代晚期(2.06~1.85 Ga)最终拼合为华北克拉通的年代学记录,最终拼合时间与Columbia超大陆连结过程同步.  相似文献   
997.
Neoarchean metamorphic mafic rocks in the lower and the middle Wutai Complex mainly comprise metamorphic gabbros, amphibolites and chlorite schists. They can be sub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according to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Rocks in Group #1 are characterized by nearly flat REE patterns (Lan/Ybn=0.86-1.3), the lowest total REEs (29-52 ppm), and weak negative to positive Eu anomalies (Eun/Eun=0.84-1.02), nearly flat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patterns and strong negative Zr(Hf) anomalies. Their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in REEs and trace elements are similar to those of ocean plateau tholeiite, which imply that this group of rocks can represent remnants of Archean oceanic crust derived from a mantle plume. Rocks in Group #2 are characterized by moderate total REEs (34-116 ppm), LREE-enriched (Lan/Ybn=1.76-4.34) chondrite normalized REE patterns with weak Eu anomalies (Eun/Eun=0.76-1.16), and negative Nb, Ta, Zr(Hf), Ti anomalies in the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spider diagram. The REE and trace element characteristics indicate that they represent arc magmas originating from a sub-arc mantle wedge metasomatized by slab-derived fluids. Rocks in Group #3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est total REEs (61-192 ppm), the strongest LREEs enrichment (Lan/Ybn=7.12-16) with slightly negative Eu anomalies (Eun/Eun=0.81-0.95) in the chondrite normalized diagram. In the primitive mantle normalized diagram, these rocks are characterized by large negative anomalies in Nb, Ta, Ti, negative to no Zr anomalies. They represent arc magmas originating from a sub-arc mantle wedge enriched in slab-derived melts. The three groups of rocks imply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Neoarchean Wutai Complex is related to mantle plumes and island-arc interaction.  相似文献   
998.
西藏勒青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科 《地质与勘探》2006,42(6):26-31
文章通过对西藏勒青拉铅锌矿床稀土元素的研究,判定矿石与地层(灰岩)有着相同的稀土元素特征,同时矿石与岩浆岩也有着密切的关联.夕卡岩全岩的稀土元素分布模式表现出承袭了围岩的分布模式,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夕卡岩矿床相比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特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岩体距碳酸盐岩地层(围岩)较远,热液需经过构造等通道的远距离运移后才能流经围岩并与其发生接触交代作用,而在接触交代作用过程中,热液又萃取了大量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所造成.稀土元素相关的特征值变化表明在成矿过程中,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环境从相对还原条件向相对氧化条件改变.  相似文献   
999.
陈伟 《福建地质》2021,40(2):110-120
为确定惩香错地区拿布隆措拉岩体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对石英二长岩和角闪二长岩进行了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研究.结果表明,岩体中SiO2含量为56.56%~63.9%、Al2O3含量为15.26%~18.38%、MgO含量为1.08%~2.19%,分异程度一般.富集Rb、Th、Zr、Hf等元素,亏损Ba、U、Nb、S...  相似文献   
1000.
新疆阿吾拉勒山一带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主要由火山熔岩和火山碎屑岩组成,为钙碱性系列的火山岩建造。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的各种参数和图解表明,其形成于陆缘岛弧环境。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记录了阿吾拉勒地区早石炭世沟—弧—盆组成的体系和板块俯冲碰撞的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