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川西拗陷上三叠统气田水化学形成演化的重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区沉积演化、构造演化和上三叠统含水系统、水文地质期定位的基础上, 论证了T3x2水起源于35 g/kg的海相同生沉积盐水, 经历了沉积、沉压埋藏、构造热液3个“期”的浓缩盐化正向变质, 演化成为最高浓度160 g/kg的海相后生沉积孔隙裂隙卤水、浓卤水; T3x4、T3x6水均起源于陆相同生沉积淡水, T3x4经历了沉积、沉压埋藏—淋滤、沉压埋藏、构造热液4个“期”, 主要是高度浓缩盐化正向深变质, 演化成为最高浓度100 g/kg的后生沉积孔隙裂隙盐卤水; T3x6与T3x2经历的期相同, 经高度浓缩盐化正向深变质, 演化成为最高浓度84 g/kg的后生沉积孔隙裂隙盐卤水。  相似文献   
22.
长岭地区东北部拗陷层油气成藏特征及储层预测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长岭凹陷隐蔽油气藏勘探实际出发,以分析该区的油气地质条件、控砂主导因素及油气成藏规律为主线,利用钻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地震属性分析、测井约束反演等方法对该区进行了储层预测,寻找有利的储层分布范围,研究砂体在空间展布特征,掌握砂体与断层的配置关系、砂体的尖灭情况,进而识别不同类型隐蔽型圈闭.指出该区隐蔽油气藏主要有三种成藏类型,即构造-岩性复合型、砂岩上倾尖灭型、砂岩透镜体型.远物源缓坡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控制该区砂体分布,使得油气富集成藏规律主要表现为多层位含油,各个砂组交互发育;单个油藏面积小,在平面上具有多套砂体形成迭合连片的特征.主要目的层,如青一、二段砂体,以三角洲前缘分支河道发育为主,河道走向北东向.研究区内的断层走向近南东—北西向,与砂体走向垂直.这种断层与砂体配置关系,易形成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相似文献   
23.
吐鲁番拗陷中侏罗世孢粉植物群及古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永栋  江德昕 《沉积学报》1997,15(3):133-140
根据吐鲁番拗陷葡1井和草南1井中侏罗世的孢子花粉化石及其组合特征,研究孢粉植物群、古植被面貌及古生态环境,探讨中侏罗世的古气候性质、演变及其对聚煤作用和油气生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25.
根据自己研制的高压控温泥岩压实仪,对我国三水、泌阳和黄骅三个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和拗(凹)陷进行了压实模拟,从而证实了我国东部三个中新生代盆地和拗(凹)陷存在四个压实阶段,证实了泥质沉积物和地温梯度是严重影响压实和流体运移的主要因素,同时还证实了三水盆地和泌阳凹陷存在着严重的剥蚀。  相似文献   
26.
第四纪洞庭盆地澧县凹陷构造活动特征及动力学机制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第四纪澧县凹陷为洞庭盆地西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澧县凹陷及周缘第四纪沉积物和地貌及其反映的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构造活动的动力机制.澧县凹陷呈由南、北西、北东边界正断裂所限的三角形.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边界正断裂强烈活动,凹陷区大幅沉降,充填了一套以砂砾层为主的沉积,其厚度自凹陷边缘向中央增加;正断裂下盘局部存在较大幅度沉降.与此同时,澧县凹陷南面、西面的外围地区产生构造抬升,形成由冲积层组成的多级基座阶地.中更新世晚期开始凹陷区及周缘地带整体抬升,凹陷区北部及凹陷南缘产生自西向东的掀斜,凹陷区北部形成小型褶皱构造.上述构造活动特征指示澧县凹陷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具断陷盆地性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具拗陷盆地性质.提出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构造活动与地幔上隆有关:深部地幔上涌对地壳加热,使凹陷区中地壳韧塑性物质膨胀而向周边侧向迁移,尔后冷却收缩致上层地壳"塌陷"而产生整体性下拗沉降,并于下沉块体侧翼发育正断裂.此外,重力均衡机制可能也起到一定作用.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构造活动可能与深部物质蠕移运动的弹性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7.
尹凤娟  张子福 《地质通报》2001,20(4):377-383
哈密拗陷北部下侏罗统按其岩性、化石组合和地震波组等特征自下而上分为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根据两组所产的孢粉化石,建立了两个孢粉组合Osmundacidites Apiculatisporis Cycadopites组合和Cyathidites Pinuspollenites Cycadopites组合.根据孢粉组合特征及其对比,探讨了八道湾组和三工河组的地质时代.  相似文献   
28.
隆起与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地表热流和5公里深度内区域地温场时,考虑构造形态对地温场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采用有限差分法,通过对几组不同导热系数比值和盖层厚度模型的数学模拟,讨论了隆起和拗陷地区地温场的特点,以及岩石导热性变化对地温场影响的程度,为研究一些特殊构造部位局部热异常带形成的原因提供了理论根据。  相似文献   
29.
再论大陆地壳断裂拗陷带中的华南型块状硫化物矿床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华南海西-印支断裂拗陷带中的块状硫化物矿床(MSD)主要产于晚古生代海侵岩系底部附近碎屑岩向碳酸盐地层的过渡部位,含矿岩系中伴有少量双峰式火山岩和大量喷流岩,矿床中最基本的矿物共生关系是变质反应关系,金属元素和矿物相的分布往往显示地层学垂直分带和侧向分带,这种分带是同生沉积-成岩、活化转移和后期改造叠加等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层状矿体下盘可以存在着代表海底热液通道的脉状、角砾状和浸染状矿化,与之伴生的硅化、绢云母化和钾长石化等蚀变反映了大陆地壳及其沉积物的富硅、富钾特征。与块状硫化物呈相变关系的层状铁锰矿床下方可存在脉状铅锌和金矿床。南岭地区的断裂拗陷带形成于后加里东大陆内部,而长江中下游则处于向被动陆缘演化的环境。两个地区晚古生代MSD在成分和成矿特征等方面的一系列差异,反映了成矿时基底陆壳成熟度的差异,而钨和锡则是成熟陆壳上MSD的特征元素。与国外苏利文型明显不同的是,华南地区矿床除了与确定无疑的火山岩伴生外,所含有用金属更加丰富多彩,并且往往受到后期花岗岩类岩浆及其热液的改造和叠加,因此可称之为华南型矿床。并以此代表大陆地壳上MSD的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30.
渠效文 《山东地质》2003,19(C00):81-84,89
车西洼陷北部潜山油气藏沿箕状断陷深大断裂下降盘一侧呈断续的条带状分布,存在着3套较好的储层,油源丰富,储封盖体系良好,形成了潜山顶面风化壳型油气藏和潜山内幕油气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