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6篇
  免费   976篇
  国内免费   1001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527篇
地球物理   603篇
地质学   1812篇
海洋学   1294篇
天文学   87篇
综合类   177篇
自然地理   536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5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18篇
  2020年   207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162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47篇
  2015年   168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211篇
  2012年   206篇
  2011年   226篇
  2010年   217篇
  2009年   176篇
  2008年   204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45篇
  2005年   130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52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107篇
  1997年   132篇
  1996年   86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8篇
  1990年   64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54年   6篇
  1951年   2篇
  1944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海岸带边坡防浪林消浪理论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建民 《海洋通报》2008,27(2):16-21
在海岸边坡上种植防浪林是一种新的护岸形式,应用理论分析和模型实验对其进行了初步研究.建立波浪在斜坡上传播的控制方程及边界条件,应用摄动理论求解非线性解,得到了一阶精确解和二阶近似解.在模型实验中,确定几何比尺为 1∶10,选取桧柏树枝作为防浪林模型,根据量纲分析,确定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海岸边坡坡度、波高、波周期、水深与防浪林树宽.实验结果表明,防浪林宽度与岸坡坡度对消浪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92.
水下滑翔器主体外形优化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水下滑翔器主体外形的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首先,在考虑内部机械结构限制的条件下,建立了主体外形优化数学模型,并采用CFX计算了若干主体形状的绕流阻力.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映射主体外形的尺寸参数与绕流阻力的BP神经网络.然后将建立的神经网络作为优化设计问题的目标函数,采用坐标轮换法对滑翔器主体外形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尺寸参数的最优解.  相似文献   
993.
北赤道流分叉点及南海北部环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北赤道流分叉点、南海北部环流的一些研究成果,并就黑潮对南海的影响所作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北赤道流分叉点的位置对于北赤道流系水体疏运变化及在黑潮和MC之间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北赤道流分叉点位置约在14.6°N上,分叉点位置随深度增加而北移.分叉点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在春、夏季向南移动,而在秋、冬季则向北移动.年际变化与ENSO现象相关紧密,在El Nio事件NEC分叉纬度处于最北端,在La Nio事件处于最南端.对于分叉点位置的定量化研究,仍然需要更多的观测结果进行研究.季风和黑潮是影响南海北部环流的两种主要因素.南海北部上层流场主要由广东沿岸流、黑潮入侵流套、东沙海流、南海暖流和吕宋海流组成.除海盆、次海盆尺度环流外,受季风、黑潮和地形等因素的影响,南海表现出多涡结构.通过近些年的卫星观测和数值模拟的结果,人们对南海中尺度涡的认识大大加深,但要想模拟出风应力形成涡的机制,还需要提高风场和模式的分辨率.由于观测资料的限制,对南海流场的垂直结构、以及春-秋季季风转相时期的流场结构等还研究得较少.吕宋海峡水交换是西太平洋对南海影响的主要途径.黑潮在吕宋海峡附近的形变一直是有争议的热点问题,目前对于黑潮入侵有3种观点:(1) 认为黑潮经过吕宋海峡形成流套结构,并分离出中尺度涡影响南海流场、水团结构;(2) 认为黑潮有一直接分支分离出来进入南海形成黑潮分支;(3) 认为吕宋海峡水交换不属于以上两种情况,西太平洋对南海的水团输送另有机制.北赤道流分叉点在对黑潮的水体、热量、盐度输运的分配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黑潮对南海北部环流的影响可能与NEC的分叉点位置有关,但目前对NEC的分叉点位置与南海北部环流相关性的研究甚少.最后提出了对未来加强该方面研究的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994.
对X渡段雷达记录的连续雷达图像进行分析,能够获取海浪和表层流信息.不存在海洋表层流情况下,雷达图像的谱能量分布在静水频散关系确定的平面上,而雷达相时海浪场的运动(比如表层流)使雷达图像的谱能量分布产生多普勒频移,对此频移进行最小二秉拟合.可以确定表层流的大小和方向.  相似文献   
995.
以海洋油气开发工程为实例,利用HYSYS和PIPEFLOW软件,分析了影响海底混输管网计算的若干因素,指出了HYSYS和PIPEFLOW的适用条件,最终确立了海底混输管网优化算法,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996.
西边界流输运可以用Sverdrup理论推算出来.本文首先利用ECMWF再分析风场数据,计算了44年的月平均的风应力旋度及Sverdrup体积输运,在北太平洋3条纬度上对Sverdrup体积输运进行积分,得到Sverdrup体积输运的季节变化,从中发现,在向赤道流动的方向上,Sverdrup体积输运在冬季存在最大值,夏季存在最小值;同样利用ECMWF再分析波浪数据,计算了44a的月平均的Stokes体积输运,在相同纬度上对Stokes体积输运进行积分,得到Stokes体积输运的季节变化,从结果中发现,在向赤道流动的方向上,Stokes输运在冬季存在最大值,在夏季存在最小值.在本文中设定R=T_(st)/T_(sv)×100%,T_(st)为Stokes体积输运,T_(sv)为Sverdrup体积输运,发现Stokes输运和Sverdrup输运存在同位相的季节变化,并且(-R)冬季平均值在5%以上,年平均值在2%~3%左右,从而推断出波浪诱导的输运对Sverdrup输运,既对西边界流有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997.
利用Hatch滤波对双频消电离层组合伪距观测值进行相位平滑讨论,对原Hatch滤波公式中的定权方法进行了改进.在此基础上,利用伪距与星地距比对法对广播星历中卫星预报钟差精度评定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载波相位平滑能有效地提高伪距观测量的精度,从而提高伪距与星地距比对法评估卫星预报钟差的可行性.利用双频消电离层相位平滑伪距计算的卫星钟差精度优于1 ns(1σ),测定的卫星钟差与实际卫星钟差不存在系统差.  相似文献   
998.
卡里马塔海峡贯穿流将中国南海的低盐水输运到爪哇海,与印度尼西亚贯穿流(印尼贯穿流)携带的西太平洋高盐水在印度尼西亚海(印尼海)交汇,二者通过混合、浮力强迫等过程相互作用.这改变了印度尼西亚海的水体热盐性质,影响局地海气交换和热带太平洋-印度洋之间的热盐交换.依据卡里马塔海峡、龙目海峡和望加锡海峡的实测表层海流数据,采用...  相似文献   
999.
舒大兴  韦立新  曹贯中 《水文》2021,41(3):13-18
防洪抢险水情信息服务对河道水位流量要素的实时性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研究河道在线推流方法.H-ADCP已经投入一些应用,侧扫雷达和视频监测方法也在进行比测试验.从驱动河道水流运动的动力要素出发,建立水位、涨落率和落差水力因素与断面流量的关系模型.通过在线推流这些易得的综合水文要素信息,使用模型可以推算出断面实时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1000.
基于开源的计算流体力学模式REEF3D,建立了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水槽数值模型,在验证单向流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往复流作用下的海底管道局部冲刷机制进行了研究,并作对比分析。研究表明,总体上往复流对管道所在海床的局部冲刷规模比单向流弱。当流向改变后,原先下游的堆积区转变成上游,优先受到冲刷,并填充到管道下方的冲刷坑,同时使水流在管道下方的作用减弱。这种回填过程使短周期下的往复流作用需要更长的冲淤平衡时间。在回填与冲刷的共同作用下,上下游的冲刷坑坡度会因流向变化而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