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6篇
  免费   945篇
  国内免费   1610篇
测绘学   132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927篇
地质学   4206篇
海洋学   482篇
天文学   72篇
综合类   142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7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23篇
  2019年   155篇
  2018年   147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65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40篇
  2009年   278篇
  2008年   310篇
  2007年   260篇
  2006年   313篇
  2005年   253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266篇
  2002年   258篇
  2001年   201篇
  2000年   221篇
  1999年   164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5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140篇
  1994年   94篇
  1993年   84篇
  1992年   4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62年   1篇
  1961年   2篇
  1957年   1篇
  1944年   1篇
  1934年   1篇
  1926年   1篇
  1924年   3篇
  192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桩网二元组合在加固软基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工程实践表明对软土地基工后沉降和不均匀沉降有特殊要求的构筑物,采用桩网加固地基是一种经济有效的处理方法。由于其作用机理、荷载传递方式是一个复杂的相互作用问题,本文运用应力扩散原理估算筋材承受的荷载,并由此计算筋材的拉力和割线模量,为桩网法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2.
该文讨论在软基地区修建高速公路时,用碎石桩进行软基处理效果的检测方法,并对其合理运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3.
作为地下隐蔽工程的钻孔灌注桩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上部构、建筑物的使用质量和安全,从成孔到灌注成桩其工艺复杂且环环相扣,相互制约又相互影响。文章从影响成桩质量的几个要点,着重分析和阐述了保证灌注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4.
桩承载力时效对桩土相互作用及沉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郑刚  任彦华 《岩土力学》2003,24(1):65-69
对软土中两根47 m长灌注桩分别在成桩28 d和1 750 d后进行了承载力试验,其极限承载力提高幅度达到30%左右。分析了单桩承载力随时间提高(称为时效)的机理,提出了单桩承载力时效对桩筏基础桩土相互作用影响的分析方法,并结合工程实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5.
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PCC桩)技术是河海大学自主开发研制的用于地基加固处理的专利技术,是一种适合于软土地区的新型高效优质桩型,可有效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和减小地基沉降。笔者介绍了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的技术原理、加固机理、施工设备、施工工艺及其设计与质量检测方法。该桩型具有承载力高、质量可靠和工程造价低等优点,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6.
根据文献[1]、[2]介绍了基桩反射波法动测正演问题的数理模型、计算方法及其通用性,并据此计算了完整嵌岩桩及有不同厚度沉渣的嵌岩桩与摩擦桩的理论曲线。提出了在一定物性参数条件下判断沉渣是否超过规定标准的方法,并给出了数个实例。  相似文献   
107.
基于预测控制的结构振动半主动控制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了半主动控制系统的理论模型,分析了半主动控制机理,并结合现代控制理论,将预测控制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提出了在线预测控制算法,建立了预测模型,并成功的解决了时滞问题,最后作了计算机仿真分析,证明该系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将预测控制思想应用于结构半主动控制中,为结构控制注入了新的思路,通过研究及仿真分析也说明了这种思想是可行的并且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相似文献   
108.
着重研究了变阻尼半主动控制在降低结构振动响应中的控制效果,在确定可变阻尼的阻尼系数时采用了控制效果较好的H∞优化控制策略,并将这种控制策略与传统控制方法进行了比较,通过数值分析比较了被动控制、主动控、半主动控制情况下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与结构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响应。并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1)在被动、主动、半主动控制方法中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最好;(2)对于刚性结构,增大结构的附加阻尼可以同时降低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和最大绝对加速度响应,应用被动控制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控制效果,而半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在应用时应慎重考虑;(3)对于柔性结构,增大附加阻尼在降低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响应的同时,却增加了结构最大绝对加速度响应,而采用半主动控制能够同时降低结构的最大相对位移和绝对加速度响应,半主动控制效果明显;(4)在柔性结构中采用半主动控制方法能取得与主动控制相近的效果;(5)由于H∞优化控制是对最坏情况下瞬时能量的优化控制,因此H∞半主动控制的控制效果要优于传统LQR控制。  相似文献   
109.
康富钢管混凝土拱桥振动特性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康富桥是一座异型钢管混凝土拱桥,该桥内拱外倾、外拱内倾,组合拱肋与系杆、横梁组成空间结构体系。该桥型较少见,为了了解该桥型的动力性能,需要对桥梁进行空间振动特性分析。采用ANSYS软件建立该桥梁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计算得到桥梁前15阶振动周期和振型。计算结果表明:该种桥型横向刚度较竖向刚度弱,桥梁低阶以拱肋横向振动为主。本文计算结果已为桥梁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0.
采用二维有限元整体分析法对深厚软弱地基上相邻的双幢桩箱基础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进行了数值模拟,探讨了SSI效应对双幢高层建筑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并分析了深厚软弱地基上双幢高层建筑和单幢高层建筑地震反应之间的差异。一般地,SSI效应使深厚软弱地基上相邻的双幢高层建筑各楼层的绝对加速度反应要比单幢高层建筑的反应略小一些,但也可能使双幢高层建筑中部楼层的绝对加速度反应大于单幢高层建筑的反应。与此相反,SSI效应一般使相邻的双幢高层建筑各楼层的相对位移反应有所增大;但也可能使双幢高层建筑各楼层的相对位移反应有所减小,两者的差异与场地条件、输入地震动特性有关。此外,还探讨了双幢高层建筑的间距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随着间距的增大,双幢高层建筑的地震反应趋近于单幢高层建筑的反应。输入加速度峰值越大,场地土越软,相邻的双幢高层建筑的间距对其地震反应的影响越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