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0篇
海洋学   9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选用高毒性微小亚历山大藻台湾株和菲律宾蛤仔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毒藻投喂量对贝类累积和排出麻痹性贝毒(PSP)的影响.实验分为累积和排出2个部分,累积实验设计了4个投喂梯度(A组:2.0×107cell/d、B组:7.0×107cell/d、C组:1.1×108cell/d和D组:2.0×108cell/d),在排出毒素阶段,每实验组又分成投喂无毒饵料藻组和饥饿组并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不同投喂梯度组间PSP毒素累积存在明显差异.随着毒藻投喂量的增加,PSP毒性增加,但毒素累积率下降,这说明在一定范围内毒藻投喂量的大小对蛤仔的毒素累积有影响.A组、B组、C组的最高累积量依次为6.5,82.9,113.9μgSTXeq/100g,D组达到本实验的最高累积量154.1μgSTXeq/(100g),但累积率却随着投喂量的增加而递减,分别为1.79%,0.92%,0.42%和0.39%.停止投喂毒藻后蛤仔体内的PSP毒性迅速下降,在排出阶段,对投喂饵料组和饥饿组的比较结果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得出P<0.05,结果差异显著,饥饿组的毒性均高于投喂饵料藻组,说明投喂无毒饵料有助于菲律宾蛤仔体内的毒素排出.其中D饵料组和饥饿组间排出速率差异最明显,饵料组的排出速率为13.2 μgSTXeq/(100g·d),饥饿组的仅为8.3μgSTXeq/(100g·d),因此将菲律宾蛤仔归属于快速排毒者.  相似文献   
22.
选取有机质类型为Ⅱ1型的烃源岩进行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对排出油和滞留油中的萘菲系列化合物成熟度参数进行对比分析,同时结合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判断排出油和滞留油中成熟度参数的适用性。研究表明,随着模拟温度的升高,排出油和滞留油中的萘菲系列成熟度参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不同参数的有效成熟度指示范围有所差别;对前人提出的基于萘菲系列成熟度参数计算等效镜质体反射率的方法进行验证,结果显示由二甲基萘参数DNR得出的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c)与实测镜质体反射率(Ro)相关性较好,基于三甲基萘参数TNR-2、甲基菲指数MPI-1得到的Rc具有一定局限性;对比三甲基萘参数TMNr和四甲基萘参数TeMNr及甲基菲分布分数F1和F2对热演化程度的划分结果,发现应用三甲基萘参数和四甲基萘参数判断成熟度误差较大,甲基菲分布分数与Ro相关性较好,是良好的成熟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