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3篇
  免费   279篇
  国内免费   296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145篇
地质学   1317篇
海洋学   116篇
天文学   80篇
综合类   156篇
自然地理   29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9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8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5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37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2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源,从聚落入手,采用聚落调查法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小尺度上建立基于研究区普定后寨河地区的总体情况、地形地貌差异、聚落等级的岩溶山区乡村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其4个时期独立聚落人口动态数量进行回归模拟。步骤为:1)建立研究区已获取人口数的聚落空间分布规模(面积)与人口数的一元线性相关关系,对研究区聚落与人口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研究区各时期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独立聚落人口数;2)建立各地貌区聚落空间规模与人口的线性关系,推算基于地貌类型无法获取准确数据的聚落人口数;3)考虑聚落空间规模的等级效应,将研究区各时期聚落按空间分布规模划分为高、中、低3个规模等级,计算不同等级内已获取人口数聚落的人均聚落面积,然后推算未知人口数聚落的人口数;4)在上述三种推算方式的基础上,使用平均法计算各时期每个独立聚落人口数。通过对比县志、人口资料和实地调查,证明通过聚落与人口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推算聚落人口数是基本有效的、准确的。  相似文献   
992.
滁州得名于滁河。滁河古称"涂水"。滁州由古代的"涂中"演变而来。滁州地名从"涂"到"滁"的演变,是古人对客观发展的认识在造字法上的运用,可以用来解析滁州山水形胜的地理特点。"涂"是一个形声字,从"水"从"余"。在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读作tu,指发源于四川益州,流向云南一条河流(即今天的牛栏江)。江淮人借用同一个字"涂",而发出了不同的音称作"涂chu水",也只是声母的差别。  相似文献   
993.
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反射(GNSS-R)技术对海洋表面地形精确信息的提取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镜点搜索的精度需求,本文提出2种镜面反射点搜索算法. 首先,在分析基本反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斐波那契法的搜索算法,并从数论的角度证明其相对黄金分割法的优越性. 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极值求导的做法,[JP2]建立变量K的距离和函数,这种做法省略了传统做法中的不断迭代过程. 最后,通过导航模拟器生成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卫星和接收机坐标,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 仿真结果表明,斐波那契法相较黄金分割有一定的提升,极值求导做法能够计算出镜面反射点的位置信息,并且摒弃了传统的不断迭代步骤.   相似文献   
994.
本文探讨了纳滤分离Al3+和Li+的可行性,研究了含盐量和铝锂比对分离效率的影响,提出了从锂云母浸出液中分离回收锂的新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纳滤膜对Al3+和Li+的截留率随含盐量的升高而降低,其中Li+始终呈现负浓度梯度扩散的趋势,而Al3+的截留率始终稳定在99%以上。当含盐量为45 g/L时,铝锂分离因子最高可达248.33,膜面相应Zeta电位的绝对值达到最大。随着溶液中铝锂比的变化,Al3+和Li+的截留率分别在不同铝锂比的条件下出现拐点,溶液的pH呈现先下降后上升最后下降的复杂趋势。本实验研究发现,DK膜能够在酸性环境下实现高效的铝锂分离和锂的浓缩,从而为锂云母浸出液中锂的提取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95.
窟野河流域河岸沙丘地貌格局及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风水交互作用是黄土高原北部风蚀水蚀交错带特殊的侵蚀营力,并致该区土壤侵蚀强度加重。以毛乌素沙地窟野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基于影像解译及数理统计方法,研究河道与沙丘交互地貌过程。结果表明:(1)窟野河“三河夹沙”区沙地以河流为中心呈现出对称条带状格局分布,距离河流,依次呈现出流动沙丘、固定半固定沙丘、丘陵沟壑区的空间格局;(2)典型河段河道与沙丘空间格局呈现出河道穿越流动沙丘、河道两侧斑块状沙丘镶嵌分布、两河交汇处流动沙丘分布等3种格局;(3)河道弯曲系数与河道两侧沙丘活动性的变化之间呈现出一定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996.
海水和淡水之间的显著电性差异使得直流电阻率法可用于识别和监测海水入侵。洋戴河平原不同海水入侵程度含水层,其电阻率呈现出显著分异,一般规律为:严重入侵(5Ω·m),轻度入侵(5~13Ω·m),未入侵(13~150Ω·m)。结合水文地质钻孔资料,依靠含水层电阻率分布识别海水入侵。结果表明,洋戴河平原部分地区海水入侵进程具有明显的季节效应,由于农灌开采地下水导致6月海水入侵程度较为严重,3、11月海水入侵程度相对较弱。研究区滨海浅层地下咸水(微咸水)区主要分布在河道两侧,并向周围抽水灌溉区发展,其主要来源是海水沿河床入侵后形成的混合咸水以及灌溉回归水。现有的措施已经对海水入侵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减缓作用,但仍需加强典型地段的防治。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海上实测的秋刀鱼舷提网沉降和提升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2015年7-10月和2016年6-10月蓬莱京鲁渔业有限公司"鲁蓬远渔019"在西北太平洋进行的海上秋刀鱼舷提网网具性能测试所获得的数据,采用线性回归方法,分析了舷提网在沉降和提升阶段,网衣的沉降深度和提升深度以及网具沉降速度和提升速度的变化状况。利用广义加性模型(GAM)探讨秋刀鱼舷提网沉降深度和提升速度各自有效的影响因子,且分析了这些影响因子与舷提网主要性能参数两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网衣沉降深度随时间连续增加;网具下纲和侧纲的沉降速度都是先逐渐增大,然后缓慢减小,直至沉降过程结束;网衣沉降速度波动剧烈,无规律性变化。(2)网具下纲、侧纲的提升速度均快速达到最大值然后随时间连续降低,下纲的最大提升速度大于侧纲,网衣提升速度无规律性变化,上下波动剧烈。(3)GAM模型结果显示,30 m水层流速、60 m水层流速、下纲纲索松放长度3个因子对网衣最大沉降深度有显著性影响(P0.05),影响程度依次为30 m水层的流速下纲纲索松放长度60 m水层流速。30 m水层流速和绞网速度两个因子对平均提升速度有着显著性影响(P0.05),其中,绞网速度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98.
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5年8月11日贡嘎山东坡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运动过程进行了描述,并采用现场实地勘查等手段,定量计算泥石流流速和流量等动力学特征,还运用得到的流量反演泥石流运动过程,从而得到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雅家埂河特大型泥石流的形成与降雨有直接关系;雅家埂河支沟泥石流的群发性造成主河泥石流规模巨大;经对雅家埂河流域泥石流形成、发生的历史分析,推断出该流域泥石流存在18~21年的暴发周期;雅家埂河松散物源充足,降雨与水源丰富,地形地貌陡峭,极易再次发生规模较大的泥石流。  相似文献   
999.
石鸡河一带是近年新发现的北祁连山多金属成矿带, 气侯和自然条件恶劣, 研究程度很低.该区地层岩性为阳起石岩、角岩和细碧岩; 岩石地球化学和Nd同位素数据显示岩石来源于亏损地幔, 具有N-MORB洋脊玄武岩特征; Sr同位素特征显示地层Sr同位素组成的改变是蚀变引起, 而不是由地壳物质加入引起的.Sm-Nd等时线年龄为481±20 Ma.提出了石鸡河地区地层形成于早奥陶世, 成岩环境为北祁连洋扩张环境, 而非区域资料上显示的残留海盆封闭、大陆碰撞造山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汤原断陷古近系扇三角洲沉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汤原断陷新安村组-达连河组中广泛发育扇三角洲沉积。根据岩心观察、测井和地震资料分析、岩性鉴定、粒度分析等资料,识别出扇三角洲平原、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3个亚相,并进一步识别出8个微相。从扇三角洲平原到扇三角洲前缘,不同沉积微相的沉积特征呈现规律性的变化:沉积物结构如支撑关系由杂基支撑到颗粒支撑,颗粒间由点接触变为面接触,颗粒分选由差到好,成熟度由低到高,沉积物的粒度由粗变细等;沉积层理构造由扇三角洲平原砂砾混杂的块状层理到前缘小型低角度的交错层理、波状层理等;概率累计曲线由扇三角洲平原的一段式、低角度两段式到扇三角洲前缘的斜率较大的二段式、三段式;在C-M图上,扇三角洲平原的点群多在CM值较大的PQ段,前缘多在OR、RS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岩心特征、粒度分析等资料得出扇三角洲的水动力机制主要为牵引流沉积,少量重力流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