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4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3篇
地球物理   337篇
地质学   222篇
海洋学   6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172.
采用粘性屈服模型来模拟摩耗能器的力-速度关系,建立了摩擦与粘性流体耗能器串联耗能体系的动力分析方法,为考虑框架杆件和支撑材料的几何非线性,采用增量型Rosenbrock二级三阶半隐式Runge-Kutta法求解动力方程,比较了仅有摩擦耗能器体系与串联组合耗能体系的减振效果,分析了粘性流体耗能器参数对组合耗能体系减振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3.
本文概述了由地震波速(Vp)计算地壳深部岩石生热率(A)这一方法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了提出Vp-A关系的初始理论,Vp-A关系的各种计算式、适用区域及温压校正方法,综述了近十年来围绕这一关系而展开的争论,报道了研究新进展,提出了地壳深部岩石生热率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74.
岩石摩擦滑动中声发射的多普勒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文涛  马瑾 《地震地质》1995,17(4):311-317
在双剪摩擦滑动实验中可观测到声发射的多普勒效应。对于单个声发射事件,顺断裂扩展方向上的探头可记录到较短周期的初动波半周期,而在断裂扩展反方向上的探头记录则反之,在扩展过程中,声发射前续波由初始破裂引起的前激波、声源破裂扩展的扩展相和停止相组成,显示出声源破裂有一由静到动的加速过程。而在时间序列上,声发射事件存在着3个阶段:较强声发射事件发生初期,前激波时间超前较长,停止相不明显,声发射源的破裂速度较慢;第二阶段停止相突出,扩展速度加快,前激波到时超前量减小;最后,在原初始半周期处叠加了较大振幅的高频波  相似文献   
175.
一、前言我国在地方性微弱地震的研究中,主要是使用烟紙記录的581型微震仪。从数年来野外观測的結果表明:在設备条件較差的情况下,仪器性能有所降低,因而有改进的必要。今对观測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即放大倍率的稳定性、頻带的展寬、笔尖摩擦影响和时間服务等問題作了一些討論,并在此基础上制作了改进的模型。  相似文献   
176.
能量的集中消耗和摩擦效应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本文提出将结构中的地震能量进行集中控制和集中消耗。文中推导了使能量集中的最优控制参数,论述了摩擦在耗能的同时对最优控制过程的影响。利用两个模型的振动台实验和计算机模拟证实了这一设想。  相似文献   
177.
断层物质测年的热释光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计凤桔  马胜利 《地震地质》1994,16(2):167-175
断层物质TL测年的关键,是断裂运动产生的温压效应能否使断裂带内某些矿物原贮存的TL能量完全释放而“归零”。为此,进行了不同条件的高温、高压和位移速率变化等的模拟断裂运动的实验。结果表明,断裂运动产生的摩擦增温是使断层面上矿物TL强度减弱的主要因素。讨论了摩擦增温值与断裂运动时剪应力大小、断层泥厚度和断层位移间的关系,并得到了野外断层面上实际测试的证实。据此研究成果,还对小湾坝区F_7断裂的活动时代进行了测定  相似文献   
178.
不完整岩石样品的断裂与摩擦滑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单轴压力下对具有锯口面的岩石样品的破裂和摩擦滑动进行了实验室试验。当锯口面与轴应力方向垂直时(拼合样品),研究了岩石的强度,破裂形态和前兆。对于锯口面与加载轴成65°和75°的样品,发现在宏观断裂发生之前有粘滑现象发生。粘滞时的应力降和轴向位移的变化比断裂时要小得多。实验发现,在锯口样品中的断裂往往从锯口一侧发生,穿过间断面而向另一侧发展。本文还简要地讨论了这些结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9.
利用含不同方向软弱夹层的岩石模型,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观测了模型破裂过程的波速变化。实验设备及模型与文献相同。声波探头跨模型夹层并垂直于模型长轴布置。加压时,记录轴向应力——位移曲线并定点观测纵波走时的变化。另外同时观测了模型破裂过程中穿透声波的波形变化。主要结果为  相似文献   
180.
2003年9月25日(世界时)十胜近海地震(Mw~8.0)随后的GPS时间序列揭示出了显著形变。我们采用“网络反演滤波”技术,对震后30天内后续断层滑动的时空演变进行了反演。后续断层滑动集中在同震破裂带附近,即在2003年地震断裂带、1968年十胜近海地震和1973年根室近海地震震源区之间的位置。反演表明,2003年地震断裂带中断层滑动速率衰减迅速,而周围地区衰减速度较慢。后续断层滑动地区的应力一速度路径大致遵循dτ/d In(v)~0.6MPa,这暗示着稳态速度强化摩擦。尽管不能排除其他的解释,但在沿走向的方向上,同震破裂和后续断层滑动互补的空间模型还是可能表明了摩擦特征的空间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