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地震发生在活动断层上。但断层带是否活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目前,在没有大量实测资料的情况下,我们往往还要推断哪些断层是易于活动的。实验与计算结果表明,影响断层再活动的因素为力的方向、力的大小,断层带厚度,断层带物质的力学性质等。这些结果将有助于我们推测活断层。  相似文献   
2.
双剪试验的结果表明,岩石摩擦滑动过程中的AE b 值动态曲线可归纳为锯齿状和台柱状两类,分别对应于不规则粘滑和规则粘滑.滑动瞬间滑面上摩擦系数变化△μ的分布决定岩石的滑动方式,不均匀分布易发生不规则粘滑.均匀分布易引起规则粘滑;破裂和滑动是摩擦滑动过程中的两类AE 机制,两类AE 的能量分别与破裂面面积及△μ成正比.研究结果提示,平直光滑的地震断层可能显示出特征地震的发震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高温高压实验及热释光测量建立了石英在100MPa和方解石在30MPa围压下剩余热释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以此为据,通过三轴摩擦实验前后样品的热释光测量,研究了相应围压、不同错动速率下摩擦滑动对石英和方解石剩余热释光强度的影响及其反映的温度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已有理论结果和实际资料,对利用热释光方法断代及推测断层活动方式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含不同方向软弱夹层的岩石模型,在单轴压缩条件下,观测了模型破裂过程的波速变化。实验设备及模型与文献相同。声波探头跨模型夹层并垂直于模型长轴布置。加压时,记录轴向应力——位移曲线并定点观测纵波走时的变化。另外同时观测了模型破裂过程中穿透声波的波形变化。主要结果为  相似文献   
5.
地震前的波速变化是比较复杂的,利用波速变化预报地震还存在很多问题。如:对同一地震不同台站所测波速变化是不同的。弄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对地震预报是十分有意义的。利用含有断层的结构岩体(断层不贯穿岩体标本),在常温单轴压缩条件下,测量了试件不同部位的波速变化。测量纵波走时所用探头的谐振频率为1.6兆赫,测量误差△t<±1.5%。同一事件的声波参数用二道发射二道接收。实验装置如图1。测量结果见图  相似文献   
6.
沿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断层采集了断层泥,分析了断层中碎屑和粘土含量的比例。在100—300Mpa围压下测定了断层泥的力学性质,并就它们与断层粘土含量和水含量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1931年在新疆可可托海—二台断层中部不连续段卡拉先格尔发生了8级强震,沿断层发生了十几米的右旋水平错动。由于新疆气候干旱,人烟稀少,使这个五十多年前发生的地震遗迹得以保存。在新疆地震局的协助下,1984年部分作者沿这条长达200公里的地震断层进行了野外考查,并在一些部位采集了断层泥样品。本文着重提供断层泥的性质以及不同围压下的强度。由于断层泥是断层活动的产物,但又影响断层带的力学性质,故可在分析地震发生条件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断层带破裂过程与声发射特点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破裂特点、声发射特点及应力位移曲线方面讨论了软弱夹层与主压应力轴交角对断层带活动的影响。实验证明,当交角大于45°时破裂分为三阶段;主震前在断层带及其附近有大量前震,并且沿断层两盘发生较明显的位移,但交角小于45°时则没有  相似文献   
8.
把昌平花岗岩切割成20多种含两组断层交汇情况的模型.断层物质用2毫米厚的石膏模拟.模型受单轴应力的作用.实验中得出四种破裂组合情况:1.滑动破裂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主压应力轴1的交角一组大于45,一组小于45的情形下.其中,当断层物质石膏湿度为10——15%时,先在大角度面上产生剪切破裂,后沿小角度面产生最终磨擦滑动.在应力位移曲线上表现为两次应力降.当断层物质石膏湿度小于5%时,则只沿小角度面上产生磨擦滑动.应力位移曲线为单应力降。2.压楔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1夹角均大于45的情况下.其应力位移曲线为阶梯式上升型.断层位移方向反复.3.张楔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1夹角均不大于30时.应力位移曲线为单应力降.4.双滑或双破型 发生在两组断层与1夹角均在30和45之间.应力位移曲线为连续的两次应力降.根据应力位移曲线和应力声发射累积数曲线的相似性,主破裂前的声发射累积数与主破裂时峰值应力的相似性以及断层组合与声发射组合的关系中,看出声发射过程对构造条件是敏感的.文中还对不同断层组合下可能出现的地震前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地震重复间隔及震时位移与无震位移比值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马瑾  许秀琴 《地震》1989,(1):10-18
了解地区地震重复间隔对地震区划与地震预报均十分重要。鉴于在自然条件下研究地震重复间隔的艰巨性,本文利用实验方法探讨影响粘滑事件重复时间间隔的因素。实验表明,粘滑事件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准周期性。岩性、围压和应变速率不同,事件的周期不同。高围压下周期长。应变速率对粘滑事件周期的影响较复杂,在100MPa围压下,位移速率变化,每次事件的位移量不变。在300 MPa围压下,由于位移速率减慢,每次事件的位移量增大。 定义一个事件过程中震时位移量和无震位移量之和为全过程总位移量,并且定义α为震时位移量与总位移量之比值。实验表明,每次粘滑事件中存在无震位移量。微密岩石的α值比疏松岩石的大;同种岩石高围压下α值比低围压下小;断面上随着粘滑次数增多,α值变大。α值的变化范围为0.1—0.5。  相似文献   
10.
在强烈地震活动带,一般都伴随着规模宏大的活动断裂。活动断裂带内又广泛地发育着断层泥。因而研究断层泥的力学性质对研究断裂的发育、地震的活动、乃至工程的稳定性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岩石破裂实验中,所谓不稳定性是指伴有突然应力降的力学行为,既包括完整岩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