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151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8篇
地质学   607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33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论界牌峪地区“陀状”角砾岩成因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石门界牌峪地区存在大量的所谓“陀状”角砾岩,它们互不相连,外观圆形,有的聚集成群或者呈完全孤立的山包。角砾岩地表多为椭圆状和等轴状,与围岩多呈刺穿状接触。通过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方面研究,认为该区“陀状”角砾岩是一种由热泉气体及部分物质在封闭还原条件下产生急剧爆发所形成的特殊的角砾岩群。它们是一种极好的容矿控矿体,具有重要的找矿意义  相似文献   
32.
33.
闽西北地区隐爆作用与火山岩型铀矿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伟良 《铀矿地质》1997,13(5):285-289
隐爆角砾岩体对火山岩型铀矿化的控制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并引起高度重视。本文阐述了闽西北地区隐爆角砾岩形成的时空条件、与围岩的关系、分带性及其鉴别要素。以实例说明隐爆角砾岩体对铀矿化起控制作用的3种主要形式,指出了寻找隐爆角砾岩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34.
山西阳高堡子湾金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堡子湾金矿位于华北地台北缘天镇断拱东部阳高凸起区,是与印支未--海西期火山一次火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成矿物质主要来自重熔型岩源--石英二长(斑)岩,隐爆角砾岩为容矿岩石,与隐爆带总体走向平行的张扭性断裂为导矿构造,隐爆角砾岩的内部裂隙及角砾间隙,是良好的储矿构造。  相似文献   
35.
豫西南蒲塘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蒲塘金矿床属爆破角砾岩型,主成矿期温度236~318℃,主矿体受爆破角砾岩筒控制,含矿围岩蚀变及矿体变化规律明显,黄铁矿及黄铜矿是金的主要载体矿物。矿石中Au-Cu含量呈正消长关系,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花岗岩,从花岗岩的侵入到矿床的形成,大体上经过了晚燕山期浅成初始岩浆侵入-爆破,超浅成强烈爆破及热液成矿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36.
西藏拿若铜(金)矿床隐爆角砾岩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轲 《地质与勘探》2016,52(5):815-825
隐爆角砾岩是西藏拿若矿床的重要组成部分,赋存厚大的铜矿体。笔者将隐爆角砾岩中流体分成两个主要期次,并对这两期流体开展包裹体研究。通过包裹体岩相学和显微测温认为:角砾中的石英(早期)包裹体形状均匀呈椭圆形,大小主要在2~5μm;胶结物中石英(晚期)包裹体形状可见椭圆状、长条状和近方形,大小主要在2~7μm。早期流体的包裹体可分为两个阶段,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280~368℃和晚阶段208~305℃,盐度分布为(4.65~12.73)%Na Cleq。晚期流体的包裹体同样可分为两个阶段,其均一温度分别为早阶段309~588℃和晚阶段232~335℃,盐度变化为(3.55~12.51)%Na Cleq,两个阶段的流体分别属于高温、中低盐度和中高温、中低盐度流体。L-V型包裹体激光拉曼分析显示:包裹体中气泡成分主要为气态H2O和少量CO2。拿若矿床至少经历两次隐爆作用,由晚期沸腾热液引起,并未成矿。成矿作用发生于隐爆角砾岩形成之后。  相似文献   
37.
全球冥古宙的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其韩  耿元生  宋会侠 《地质学报》2016,90(9):2083-2099
冥古宙是地球上最老的一个地质历史时期,由于缺少可靠的岩石记录一直没有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和承认,到2004年才在建议的国际地层表中使用了冥古宙这一术语,定义从地球形成到出现地球最老岩石这段地球历史。但冥古宙与太古宙没有明确的地质界线,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不同的年代界线(3.85Ga,4.0Ga,4.03Ga),目前还存在较大分歧。目前已知残存的冥古宙岩石只有两处,一处是加拿大的阿卡斯塔片麻岩(Acasta gneiss)中两个英云闪长岩和一个变质花岗闪长岩。前者锆石U-Pb年龄为4002±4Ma和4012±6Ma,后者为4031±1Ma。另一处是东南极索尼山(Mount Sones)的麻粒岩相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已获得U-Pb年龄为3927±10Ma。世界上最老的表壳岩(≥3870Ma)出露在格陵兰。冥古宙年代久远,地球形成最初的600~700Ma的初始岩石经历了陨石撞击、地壳再循环、重熔等改造,甚至再循环到地幔,几乎已经消失殆尽。目前主要以年轻岩石中的碎屑锆石或继承锆石作为桥梁,来追索这些古老锆石原来母岩的类型、特征及成因。3800Ma的碎屑锆石已在全球十多个地区发现,而以西澳伊尔岗克拉通的杰克山最多最全,从3800Ma到4404Ma都有,在3840Ma,3900~3920Ma,4000~4200Ma,4260~4300Ma和4404Ma显示峰值,其中以3900~4200Ma最为发育,4404Ma是目前世界公认的最老碎屑锆石。此外在北美克拉通、南非克拉通、华北克拉通等古老克拉通以及一些年轻造山带中都发现有冥古宙的碎屑锆石,这些锆石是追索冥古宙地质事件的重要桥梁。通过对冥古宙碎屑锆石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的课题和内容。包括早期地壳的性质,一些锆石具有与太古宙之后岩浆锆石特征相似的环带结构,因此这些碎屑锆石的母岩大部分被认为相当花岗质,来自老地壳的重熔。冥古宙碎屑锆石的Hf同位素等综合分析表明这些碎屑锆石来源于中性熔岩的结晶,或许表明早期地壳具有中性成分特征。冥古宙锆石的成因也是一个重要的课题,根据锆石中钛的含量、锆石Ti饱和温度计计算的温度以及锆石的一些结构特征,有的研究者提出冥古宙相当一部分碎屑锆石是陨石撞击导致的岩石熔融结晶产生的,是追溯地球早期撞击事件的重要手段。在4300Ma的碎屑锆石中包裹有金刚石和石墨晶体,前者表明锆石的母岩曾处于高压条件,而后者石墨的碳同位素接近有机碳,有人认为可能为生命起源的迹象。多个地区的碎屑锆石的边部Th/U比值低,U-Pb年龄为4000Ma左右,属于变质作用的产物,表明当时地壳已具有一定厚度。冥古宙碎屑锆石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问题,但是由于资料有限,有些认识还存在矛盾,还需要获得更多实际资料,才能对冥古宙的地质事件过程取得更可靠的科学认识。因此今后应加强可能赋存古老碎屑锆石地区的寻找,并发现更多古老碎屑锆石。对现有的古老碎屑锆石加强综合研究以及各地区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8.
研究月海撞击盆地,尤其是古老的月海撞击盆地,有助于深入认识月球乃至太阳系中两种动力学即内动力和外动力地质作用的演化过程,也是研究月球早期演化和现今状态的重要纽带。云海撞击盆地为古老的撞击盆地之一,形成于前酒海纪,在后期的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盆地有很大程度的改造。为了恢复云海撞击盆地原貌,深入认识该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本文利用了LRO宽角相机影像数据、LOLA地形数据和GRAIL重力数据等多种类型的遥感数据,开展了云海撞击盆地演化的研究。结果显示,云海盆地是由一次撞击事件形成,具中央隆起的三环结构的撞击盆地,三环直径分别约为740km、500km、340km,盆地中心约为16°W,21°S。云海撞击盆地事件破坏了该地区原始月壳结构,随后岩浆喷出或溢流充填在撞击盆地中形成云海,塑造了现今观察到的云海地形特征和重力异常特征。  相似文献   
39.
东海是月球上最年轻的多环撞击盆地,关于其形成机制的研究很多,但成果大都基于正撞击的机制提出的,虽然有部分学者提出东海是斜撞击的,但缺乏具体撞击参数。本文通过多源数据融合,综合分析LRO影像数据、LOLA地形数据、M~3高光谱数据和IIM高光谱数据,对东海地区的地貌特征、物质成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解译,发现在东海中央熔融区存在一条与东海撞击方向垂直的中央隆起区域(中央隆起线),其也是中央熔融区粗糙部分与光滑部分的分界线,结合撞击坑成坑理论,认为其可能是撞击过程冲击波作用引起的堆叠作用形成的。同时利用GRAIL数据及对该地区的重力异常的成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异常是由于压强、温度及岩石粘度的改变引起局部莫霍面抬升和中央熔融物的形成而出现的,进而估算出熔融物占盆地内物质的25%,约为1.1×10~6km~3。同时,对GRAIL数据的剖面分析结果也支持了本文的斜撞击理论。最后,综合多方面的信息和撞击理论获取东海盆地构造分布图,并根据中央隆起线、溅射物及线性构造的分布特征等,提出东海盆地理论上是由一直径在50~100km的撞击体以10~30km/s的速度自东偏北约20°~30°方向以20°~30°的角度斜撞击月表而形成的。这可为研究更早期的月球撞击坑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马元矿床矿石组构研究,总结归纳矿床矿石主要结构包括自形晶结构、半自形结构、他形结构、包含结构、压碎结构;构造主要以角砾状为主,其次有浸染状、脉状构造、晶洞构造、雪顶构造。根据矿床矿体野外地质现象并结合镜下矿石组构和电子探针分析,认为马元铅锌矿床为典型的与后生热液有关的MVT铅锌矿床;热液期是其主要成矿期。根据矿物组合特征将热液期划分为石英-黄铁矿阶段、白云石-闪锌矿-方铅矿阶段。对矿体大量发育于角砾岩中、矿体中发育大量有机质进行探讨,总结角砾岩化、有机质和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