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33篇
  免费   1213篇
  国内免费   641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3190篇
地质学   2550篇
海洋学   163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345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58篇
  2021年   202篇
  2020年   133篇
  2019年   200篇
  2018年   120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19篇
  2015年   140篇
  2014年   237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32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86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89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194篇
  1999年   180篇
  1998年   180篇
  1997年   174篇
  1996年   223篇
  1995年   224篇
  1994年   187篇
  1993年   176篇
  1992年   150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111篇
  1989年   66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利用宋桥井田奥灰群孔抽水试验资料,根据补(隔)水边界水位曲线的特征,采用半对数直线图解法,将井田F2-9断层定性为补给边界。为了解补给边界的补给量,选用边界补给量计算方法.计算出了边界补给量占孔流量的65%,从而较客观地确定了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类型。  相似文献   
992.
文章针对贵港市六梅金矿85m中段断层附近上盘运输道受地压活动影响面临塌陷的具体情况,分析了巷道被破坏的原因,并介绍了有针对性的预防塌陷的治理方案——废石充填的具体实施过程,可为其他矿山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西部的边界断层-乌西断裂, 对该凹陷的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研究发现该断裂的生长发育有着明显的幕式演化特点: 经历了分段连锁、宁静、活化和反转等4 个演化阶段, 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构造和沉积特点。其中, 分段连锁和活化阶段是凹陷的主要生长期, 分段连锁阶段以发育张性断块构造样式为特征, 活化阶段则以发育盖层滑脱型构造样式为主。乌西断裂的幕式演化对乌尔逊凹陷烃源岩演化、储盖系统的分布及含油气系统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4.
宁飞  汤良杰 《世界地质》2009,28(3):345-350
构造物理模拟是目前研究构造变形过程与成因机制最为有效的手段。在系统展示并归纳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总结了物理模拟实验的理论、材料及技术进展。在挤压地区, 构造物理模拟已经被证明是一种模拟逆冲褶皱系统演化过程的强有力工具; 在推覆体或双冲构造、冲断带的反转与基底卷入、挤压造山作用与表面过程、挤压地区构造转换带及地幔对流与板块碰撞俯冲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  相似文献   
995.
杨扬  胡建中  林畅松 《地球学报》2009,30(2):263-270
阿其克背斜是塔里木盆地西南坳陷南缘的一个横向转换构造, 该构造的特殊性在于其枢纽走向与造山带总体是垂直的, 而非平行。笔者通过分析阿其克背斜南、中、北3段地质剖面及各剖面中核部与两翼地层的极射赤平投影, 揭示了阿其克背斜的几何学、运动学、动力学特征。结合地震解释剖面、区域构造背景及前人研究成果, 建立了阿其克背斜形成过程的地质模型, 认为它是在断层传播褶皱和断层转折褶皱共同作用下, 以断层传播作用为主分3个阶段形成的断坡背斜构造, 垂向上自下而上分原地系统、准原地系统和外来系统中的推覆体3个构造层次。塔里木盆地的菱形边界性质造成阿其克地区EW向的挤压应力场。由于背斜上部外来系统中的推覆体南部翘起遭受剥蚀, 东侧被阿其克断层破坏, 因此对油气圈闭不利, 但在北部异地推覆体之下, 原地系统中过熟烃源岩及毗邻凹陷内的烃源岩可以通过断层、不整合面向上部准原地系统中的宽缓背斜圈闭供给油气。  相似文献   
996.
在野外专题考察、大比例尺活断层地质填图、高精度地质剖面及阶地剖面实测的基础上,较系统地讨论了武威- 天祝- 庄浪河NNW 向断裂的活动时代、变形方式及分段特征。结果表明: 该断裂带是一条典型的全新世活动断裂,整个断裂可分为不同几何结构、不同构造类型、不同变形特征的南、中、北三个断层段。其中北段和中段为隐伏断层,发育有第四纪活动褶皱和1927 年古浪8 级地震破裂带;南段断裂呈弧形几何形态展布,显示了逆断层构造面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997.
Using seismic data of the aftershocks sequence of the April 20, 2013 Lushan earthquake recorded by seismic temporary and permanent stations in the source region, with the visual inspection of particle motion diagrams, this paper preliminarily contains the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of fast shear wave and the time-delays of split shear waves at every station, and analyzes the crustal anisotropic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ource region. In the study area, the polarization direc- tions at stations BAX, TQU, L 132, L 133, L 134, and L 135 are northeast,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Dachuan- Shuangshi fault. There are two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at MDS and L131, which are northeast and southeast. The scatter of polarization directions suggests the complex stress field around these two stations where two faults intersect. For the normalized time-delays at every station, the range is 1.02-8.64 ms/km. The largest time-delay is from L134 which is closest to the mainshock, and the smallest one is from L133. The variations in time-delays show the decreasing at stations BAX, L134, and L135 because of the stress-relaxation after earthquake.  相似文献   
998.
利用跨断层形变资料研究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应变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2—2009年云南地区跨断层短基线观测资料,采用应变分析方法得到云南地区断裂带的应变特征,并探讨了云南地区断裂带应变变化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本次工作求解了断裂在各测点处的走滑速率。结果显示,楚雄-通海断裂带的应变量值高于剑川-丽江断裂带,云南地区主要断裂带对于本区域内的大地震的应变响应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99.
井下槽波地震勘探——预防煤矿灾害的一种地球物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在煤层中激发地震波时,由于顶、底板围岩速度明显高于煤层中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当地震波入射角大于临界角时会发生全反射,经过多次全反射混合叠加,在煤层中形成槽波.槽波是一种围限波,它最大的特点是频散现象,槽波在煤层中传播时还具有速度低、衰减弱等特点,因此可以用来探测煤层中的采空区、断层等地质构造.本文初步阐述了槽波地震勘探技术的研究现状,槽波的形成,槽波的特点、槽波地震勘探的工作方法以及应用实例等内容,并基于其特点对槽波地震勘探技术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00.
谱分解和C3相干联合识别煤层小断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3相干具有较好的煤层小断层识别能力,但其易受随机噪声的影响,在信噪比较低的情况下容易产生假异常.另一方面,基于S变换的谱分解可以提高地震资料的时频分辨率,并对随机噪声具有一定的压制作用.为提高煤矿采区煤层小断层解释精度,结合谱分解技术与C3相干技术,以提高煤层小断层的解释精度和可靠性.本文分别利用正演剖面和实际三维地震数据,对所提出的方法进行了验证.首先建立了含不同落差的单一煤层模型,利用正演模拟方法获得了其正演剖面和含白噪声剖面.对于这两类剖面,利用S变换获得了其对应于不同频率的谱分解剖面.通过沿煤层反射波提取C3相干属性,获得了不同剖面所对应的C3相干值.对于无噪声地震剖面来说,文中所述方法能明显提高小断层的识别率;对于含白噪声的地震剖面来说,文中所述方法能显著提高所有落差断层的识别率,并基本克服了C3相干算法在低信噪比低情况下容易产生假异常的缺点.将文中所述方法应用到济宁二号煤矿15301工作面的实际三维地震数据中,发现较高频段的谱分解剖面所计算的C3相干同样比常规剖面所计算的C3相干有更好的小断层识别能力.对于煤系地层地质构造较简单的采区来说,利用较高频段谱分解剖面计算的C3相干对落差小于3m的小断层有明显反映.经过井巷工程的实际验证,所解释小断层的可靠性和精度都较高.但当煤系地层地质构造较复杂时,识别落差小于3m小断层的难度较大,还需进一步研究.总之,将谱分解技术和C3相干技术相结合,利用较高频段谱分解剖面计算C3相干,能够明显压制低信噪比所产生的假相干异常,提高煤层小断层的识别精度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