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01篇
  免费   1356篇
  国内免费   860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176篇
地球物理   3238篇
地质学   3009篇
海洋学   275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97篇
自然地理   141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84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251篇
  2020年   167篇
  2019年   244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69篇
  2016年   145篇
  2015年   169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257篇
  2012年   286篇
  2011年   260篇
  2010年   253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300篇
  2007年   225篇
  2006年   228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231篇
  2003年   208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217篇
  2000年   213篇
  1999年   194篇
  1998年   195篇
  1997年   179篇
  1996年   231篇
  1995年   231篇
  1994年   196篇
  1993年   184篇
  1992年   160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67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0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4年   3篇
  194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选用方位角覆盖较均匀的43个近场强震记录,通过基线校正、积分和滤波后得到速度时程。采用非负最小二乘法和多时间视窗技术,反演了2008年汶川地震破裂过程。研究表明:①所选43个近场台站记录对近乎平行的北川断层南段和彭灌断层的滑动分辨能力不同,所选记录能很好地分辨北川断层南段的滑动,而对彭灌断层的滑动分辨能力要差;②为满足破裂后方区域台站合成记录的第二个波包,北川断层南段或彭灌断层需产生往破裂后方西南侧方向的破裂。综合考虑波形拟合残差及反演结果与地表破裂数据的吻合情况,得到可能的破裂顺序:破裂起始于北川断层南段深部低倾角位置,接着引起彭灌断层破裂,进而引起小鱼洞断层破裂,小鱼洞断层触发北川断层南段高倾角区域发生双侧破裂。  相似文献   
992.
跨断层水准观测是一种高精度的测量工作,对水准仪的精度、稳定性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仪器老化所产生的仪器性能衰减成为行业内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Trimble DiNi12型数字水准仪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第1年、第4年和第7年的产出数据,结果表明这种数字水准仪在使用的前期性能衰减快,中后期可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Trimble DiNi12型数字水准仪与Leica DNA03型数字水准仪分别投入使用的第1年内测段往返测闭合差表明,Trimble DiNi12型水准仪所能达到的实际精度优于Leica DNA03型水准仪。进一步分析可知,Trimble DiNi12型水准仪在稳定性上也有一定优势,这和实际的使用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993.
分析了跨断层形变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地表岩土分类、影响监测场地标石稳定因素以及不同监测标石地监测实例变化等。结果表明:现有监测标石地岩土分类需要完善;重新分类了监测标石地岩土并给出了监测标石命名方法,以期促进跨断层形变监测工作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94.
非火山震颤是在远离火山地区观测到的一种具有较长持续时间,没有明显体波到时的地震波信号,与振幅相似的小震相比,非火山震颤的高频成分几乎没有。非火山震颤常在环太平洋俯冲带以及转换断层的板块交界面被探测到,并且有些非火山震颤伴随着慢地震,还能被远震面波诱发,但对于诱发非火山震颤所必需的环境尚不明确。中国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具有东南沿海俯冲带以及多个大断层构造环境,这就给国内非火山震颤的研究提供了非常充分的研究环境。本文对非火山震颤的研究历史进行了梳理,并综述其定义、识别、定位、成因以及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995.
996.
宫猛  徐锡伟  李康 《地球物理学报》2020,63(3):1224-1234
本文收集使用紫坪铺水库台网记录到的汶川地震主震P波波形资料,利用P波反投影叠加法获取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M_W7.9地震起始破裂的时空演化过程.通过分析本次大地震起始破裂阶段(0~1s)破裂点在三维空间内的分布特征,确定了本次大地震起始破裂位置及起始破裂断层几何结构模型.得到以下结果:汶川地震起始破裂点位于31.013±0.002°N、103.392±0.002°E,震源深度为8.2±0.4km,发震时刻为2008年5月12日14∶27∶58.80±0.4.汶川地震起始破裂的最佳断层面走向为NE48°,倾向NW35°,起始阶段破裂的深度范围为地下7.5~9km.  相似文献   
997.
998.
声发射观测是岩石摩擦实验中研究强震孕育机制的重要观测手段之一.传统的声发射观测以触发记录为主,难以捕捉并提取微弱的声发射信号.近年来天然地震学中发展的模板匹配技术可以在连续波形记录中识别出微弱的事件,大大提升事件检测能力.本文发展了适用于多通道连续记录的声发射信号的模板匹配技术,并将该技术应用于分析米尺度岩石断层黏滑失稳过程.研究结果显示:模板匹配技术识别出的声发射数量约为传统方法识别的5倍,相对完备震级降低约0.3.临近失稳,检测目录完备震级以上声发射率表现出幂律增加的特征,且声发射事件聚集在失稳破裂起始点附近.失稳后,检测目录完备震级以上声发射率表现出幂律衰减,其中失稳后早期表现出较慢的衰减速度.另外,失稳后早期声发射事件表现出随对数时间沿断层迁移的趋势.最后,通过与天然地震学观测的结果对比表明,声发射模板匹配识别技术是研究大尺度岩石摩擦滑动失稳过程中前震和余震时空演化规律的有效手段,该技术助于在方法上为室内实验和野外观测进行融合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99.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