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8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87篇
测绘学   9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89篇
地质学   364篇
海洋学   38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6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2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辽东湾北部地区走滑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辽东湾北部地区右行走滑构造特征较为典型,主要表现为:沿走滑断裂带发育雁行式伸展断裂;剖面上发育花状构造;走滑断裂沿走向呈“S”型或反“S”型波状弯曲;沿走滑断裂带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分析认为,渐新世晚期,辽东湾北部地区南北向拉张、东西向挤压的区域应力场控制了右行走滑构造的形成,断槽与断鼻构造相间分布是由于沿走滑断裂带局部应力场性质发生改变所致。右行走滑断裂的“S”型弯曲部位为增压弯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汇聚,地层因应力集中而形成断鼻构造;右行走滑断裂的反“S”型弯曲部位为释拉张部位,走滑断裂两侧断块在此离散,地层因拉张而发生断陷形成断槽。受走滑构造所控制,油气沿走滑断层自断槽向断鼻方向运移、聚集而成藏。研究走滑构造发育特征,对于预测圈闭分布以和研究油气富集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2.
断裂在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缝洞型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具有重要作用,包括控储、控藏和控富,是油气地质分析的热点。由于肖塘南地区二维测线对断裂的解释及识别难度大,对断裂控储控藏的认识不清,制约了该区奥陶系油气勘探。为此,基于肖塘南地区新三维地震资料,在分析区域地质概况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走滑断裂的构造、演化特征,明确了走滑断裂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进而提出了目标优选思路。研究表明,平面上肖塘南地区发育3条NE向走滑断裂带,具有线状、马尾状、半花状组合样式;纵向上发育深层、浅层2套断裂系统,深层走滑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早—中期,表现为陡直或花状样式,浅层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晚期—海西期,表现为负花状构造走滑断裂。研究区内顺南4断裂带具有明显的分区特征,由南向北表现为线性断裂区——马尾状断裂区。在马尾状断裂区内,地层破碎严重,有利于岩溶作用,断溶体油气藏更为发育,是风险勘探优先选择的区域。研究认识对该区奥陶系断溶体油气藏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3.
发震断裂的最新一次地震同震变形和晚更新世以来的变形历史是约束发震断裂强震变形行为的基础数据,是认识发震断层上地表破裂型地震的复发特征、评估地震危险性的关键数据,对深刻理解发震断裂演化历史和区域构造空间演化与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玛多M 7.4地震为青藏高原内巴颜喀拉块体活动构造及其强震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本文利用大疆M300RTK无人机搭配P1相机对5个典型观测点进行厘米级分辨率和精度的航空摄影测量和野外调查,详细定量解析了典型破裂特征,通过地貌填图和变形地貌测量分析了晚第四纪以来断错地貌记录的位移累积特征.根据破裂组合特征、同震变形量变化和几何结构,2021年玛多M 7.4地震发震断裂江错断裂同震破裂分为朗玛加合日段、野马滩段、拉木草—东湖段和朗玛哦尔—昌麻河段,整个地震事件是一次跨越四个断裂段的级联破裂过程.朗玛加合日段以左旋走滑变形位移为主兼具正断倾滑,倾滑量可达0.61±0.03 m.野马滩段以左旋走滑变形为主兼具逆断倾滑,在野马滩西观测点倾滑量可达0.31±0.04 m,左旋走滑量达到2.83±0.13 m,江错西观测点仍然有1.97±0.08 m的左旋水平位移.朗玛...  相似文献   
34.
张珂  张帆  张晖  王鑫  郝美仙  翟浩 《地震学报》2022,44(4):594-607
内蒙古敖汉旗地区在2018—2019年间曾发生多次小震丛集活动,不同地震事件的波形记录易相互交叠,导致地震目录缺失。针对以上问题,采用匹配定位(Match&Locate)方法,对台网遗漏地震进行识别、检测与定位,并通过CAP方法反演敖汉旗震群最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利用匹配定位后的小震分布定量地拟合发震断层面参数,从而综合判定敖汉旗震群的发震断层面几何形态和发震构造。结果显示:通过匹配定位方法共识别、定位405个小震事件,是原有地震目录事件的5.4倍,震群主体沿NW-SE向展布于红山—八里罕断裂与赤峰—开源断裂相交区域的东侧,震源深度集中于8—10 km。断层拟合结果和最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表明敖汉旗震群的发震构造应是一条左旋走滑型隐伏正断层,断层面走向为157°,倾角为84°。综合分析红山—八里罕断裂和赤峰—开源断裂的断层性质和活动特征,认为敖汉旗震群的发震断层可能是这两条深大断裂在不断活动中相互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35.
朱焕来  陈岩  王卫学 《地质科学》2022,(4):1324-1335
为了研究含油气盆地源外斜坡区油气分布规律,在源外斜坡区断砂配置运聚机制及有利分布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砂体连通分布区和砂体所在地层顶面砂体输导油气汇聚区,确定油气成藏期砂体输导油气分布区;通过断裂填充物泥质含量与断裂侧向封闭所需的最小填充物泥质含量的相对大小,确定油气成藏期河道砂体上倾方向断裂侧向封闭部位,二者叠合建立了一套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预测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扣村断裂与沙一下亚段砂体配置分布区的预测中。结果表明: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扣村断裂与沙一下亚段砂体配置分布区主要分布在其东部,有利于西北歧南次凹沙三段源岩生成油气在扣村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内聚集成藏,与目前扣村断裂附近沙一下亚段已发现油气主要分布在其东部相吻合,表明该方法用于预测源外斜坡区有利于油气运聚的断砂配置分布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6.
能形成所谓“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必是先有冲沟,后被断错的水系。而先有断层,后溯源侵蚀发育的冲沟则不能形成”肘状拐弯“的断错水系。因此,断层一侧沟的长度—断尾沟长度与断层年龄无关,最终与断层运动速率之间的关系也不易确定。  相似文献   
37.
昌马断裂带的水平断错与强震重复率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32年昌马地震(7.6级)震中区(昌马盆地—西水峡断陷谷地内)的大比例尺活断层填图(1:5万),获得了沿地震断层带分布的时代、规模不同的山脊及冲沟的水平断错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水平断错量具明显的分级特点,全新世以来,最大一级水平位错量平均为39米,平均年滑动速率为4.1毫米/年。 依据古陡坎侵蚀斜面的主坡角与其年龄的相关统计公式,求得最近一次历史未记载的强地震事件发生在距今约1968年,它与1932年昌马地震的间隔时间为1911年,由这些资料粗略的求得昌马断裂的蠕滑速率为1.37毫米/年,占整个走滑量的31.8%。本文由上述资料求得昌马断裂带的强震(M≈7.6)重复周期约为2051年。  相似文献   
38.
海原断层系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Okubo等人测量圣安德烈斯断层系所用的复盖维数法,对海原断层系进行了分形测量,求出海原断层系的整体维数D_0=1.137,其景泰段D_0=1.109,海原段D_0=1.182。计算中未得到邵家水段和李使堡段的分维数。此外,文中还着重探讨了断层几何与地震活动性及其力学环境的关系,进一步证明了自相似断层的几何复杂性与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剪切断裂带具较低分维数(1.1—1.3),而在张性环境中形成的断裂体系具较高的分维数(1.5—1.6)。最后本文讨论了断层迹线图等因素对分形测量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9.
地震断错地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先岳 《内陆地震》1991,5(1):17-26
大地震产生的断错,能改变震前的地表形态,这种改造后新出现的地形景观称为地震断错地貌。地震断错地貌可分为地震断层崖、地震断错——挠曲崖、地震断错水系和地震断错台地四类。研究地震断错的相关堆积时,发现逆推断层崖也有崩积楔。提出的崩积楔发育模式与正断层崖的发育模式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40.
王鸣  张廉强 《地震学报》1994,16(1):124-128
1991年山西省大同-阳高M_s5.8地震的断层面王鸣,张廉强,王培德(中国北京100081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对1989年Ms6.1大同-阳高地震的震源机制,许多作者根据各种不同来源的资料、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大致相同的结果.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