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6篇
  免费   847篇
  国内免费   1000篇
测绘学   710篇
大气科学   787篇
地球物理   1168篇
地质学   1979篇
海洋学   500篇
天文学   49篇
综合类   440篇
自然地理   320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4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235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222篇
  2018年   145篇
  2017年   168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03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18篇
  2011年   278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227篇
  2006年   219篇
  2005年   211篇
  2004年   179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45篇
  2001年   142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126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75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5篇
  1954年   4篇
  1944年   4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2篇
  1937年   2篇
  1926年   3篇
  1923年   2篇
  192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南海岛礁吹填钙质砂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海吹填钙质砂的渗透性对于岛礁地下淡水的形成至关重要。通过室内常水头渗透试验研究了吹填钙质砂的级配、孔隙比和渗透性之间的相互关系,开展了相同级配钙质砂在不同孔隙比下的渗透性试验,研究了不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对钙质砂渗透系数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钙质砂的渗透系数和10~e(e为孔隙比)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并且与不均匀系数、曲率系数和颗粒粒径都有很好的相关性;通过对室内试验结果考虑多因素的分析,建立了钙质砂渗透系数计算模型,该模型公式可为岛礁吹填土层的渗透性评估和新填岛礁地下淡水的形成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2.
《岩土力学》2017,(7):1869-1877
场地地震液化灾变(液化触发与震后变形)评价对基础设施抗震设计和安全服役有重要意义。为研究目前常用地震动强度指标IM的液化灾变评价能力,开展水平饱和砂土场地离心机振动台模型试验,对模型在50 g离心加速度下进行了20次不同幅值的振动,得到了液化与非液化响应数据。基于振动台台面输入建立峰值加速度a_(max)、地震剪应力比CSR、阿里亚斯强度I_a和累积绝对速度CAV_5的算法,并利用模型试验数据检验了这几种IM与液化触发和震后变形的相关性。分析表明,几类IM对液化触发的评价能力接近,且从超静孔压产生到初始液化触发都存在明显的IM阈值;几类IM对震后沉降评价能力有一定差异,其中I_a和CAV_5优于a_(max)和CSR,并对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文中研究为选择合理的地震动强度指标评价场地液化灾变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93.
上海软黏土的孔径分布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土力学》2017,(9):2523-2530
为研究结构性对软黏土变形特性的影响,对上海软黏土原状样和不同制样方式得到的重塑样、泥浆样和压实样开展了压缩试验和压汞试验,确认固结压力和制样方式对软黏土的孔径大小及分布具有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上海软黏土原状样的孔径分布为单峰孔径分布,孔径大小主要分布在0.01~1.00?m之间;结构性对孔径分布影响较大,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大孔隙和中孔隙逐渐向小孔隙转化,尤其是固结压力大于结构屈服应力后,这种现象更加明显;不同制样方法得到的重塑样、泥浆样和压实样,在饱和状态下的孔径分布均为单峰孔径分布,但不同制样方式得到的土样孔径分布差别较大,压实样的孔径相对较大,泥浆样的孔径分布较为集中;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大,不同制样方法在相近孔隙比下的土样孔径分布差别虽然有所减小,但仍无法达到相同或接近,即固结压力无法消除制样方式对土体孔径分布的影响。用简单表示组构的参考孔隙比对不同土样的压缩曲线进行归一化整理,得到4种土样的压缩曲线可归一化为一条相关度极高的直线,说明参考孔隙比用于简单表述土体的组构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894.
《岩土力学》2017,(Z2):241-249
针对隧道掘进机(tunnel borring machine,TBM)施工阶段岩爆倾向性指标存在的不足,综合考虑围岩应力状态、岩体完整性、岩石强度、施工扰动等岩爆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一种适用于隧道施工阶段的新型岩爆及时预测方法。首先,细致地分析了岩石强度?_c _i、脆性系数?_(ci)/?_t、地质强度指标GSI、开挖扰动系数D和最大地应力?_(max)等施工阶段参数特点,引入Hoek-Brown强度准则估算工程岩体强度,基于工程岩体强度应力比思想,提出新型岩爆预测指标表达式,并给出岩爆的分级界限值。工程实例进一步验证新方法的合理性。文中方法为施工期岩爆预测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和切实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895.
为探索不同格栅强度条件下桩-网复合地基桩-土应力比的变化规律,首先基于桩-网复合地基工作机理,推导出桩-土应力比的解析式;然后依托赣龙(赣州-龙岩)和哈大(哈尔滨-大连)高速铁路桩-网复合地基工程实例,由实测数据对比分析了格栅强度100kN·m-1和300kN·m-1条件下的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最后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进一步分析了格栅强度在100~400kN·m-1区间的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格栅强度在100~300kN·m-1区间时,桩-土应力比随格栅强度增幅较大,当格栅强度超过300kN·m-1以后增加的幅度较小。考虑复合地基承载特性最大贡献,建议选取格栅强度200~300kN·m-1,此时桩-土应力比为3.8~4.5。  相似文献   
896.
孙君 《城市地质》2017,12(4):83-86
天然地基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的关键,为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的计算。目前规范尚未明确1≤E_(S1)/E_(S2)3时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计算方法,本文分别采用附加应力系数法和地基压力扩散角法(含叶戈罗夫理论解法、高大钊建议方法及地方规范提供方法),同时考虑了压缩模量比和计算深度的变化,对各计算方法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对比,并给出1≤E_(S1)/E_(S2)3时软弱下卧层顶面附加压力的计算方法建议。  相似文献   
897.
为缓解宁东油田合理开发与地质环境问题的矛盾,基于"3S"技术并现场调查宁东油田的地质环境背景及特征,采用工程类比法参考临近油田评估结果,针对该油气田地质环境进行现状与预测评估,查明该油气田的开发主要造成土地资源占压与地形地貌损毁的不良地质问题,而其水文地质及地质灾害问题影响较轻。针对上述不同影响程度的地质环境问题,提出场地整理+植被绿化的综合治理方法进行治理,并开展水文地质监测工作,有利于该油气田的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对其可持续开发具有重要实际价值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98.
济南地区的中基性岩体,大面积隐伏分布于济南市北部地带,零星出露为孤峰或丘陵,构成济南地区著名的"齐烟九点"地貌景观。药山为"齐烟九点"之一,地处济南杂岩体的中西部,岩性主要为闪长岩、辉长岩等,块状结构,节理裂隙发育,易球状风化形成临空状危岩体,构成崩塌地质灾害隐患。结合济南药山危岩体组合特征,进行了稳定性计算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治理方案以及具体施工方法和施工顺序,以期达到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目的,切实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类似地区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9.
为明确煤系薄层砂岩储层油气富集区展布,利用"地质主因分析—测井图版界定—地震定量预测"研究思路,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西斜坡Aih12井区八道湾组为例,分析研究区16口井183个岩心样品的粒度刻度(岩心—铸体薄片交互验证)—测井归位,比较不同粒度储层塑性岩屑体积分数及压实减孔效应,建立基于自然伽玛曲线的煤系砂岩储层定量评价图版并预测油气富集区。结果表明:粒度为煤系砂岩储层质量的关键控制因素,物性、含油性较优的高效储层主要为粒度较粗的(含砾)粗砂岩和(粗)中砂岩;根据砂岩界定标准(38GR≤80API)、高效储层界定标准(38GR≤51API),通过自然伽玛曲线反演实现砂地比、高效储层平面展布预测,综合适中砂地比、高效储层和良好烃源岩—储层沟通条件等油气富集要素,优选A-F共6块油气富集区,累计面积为44.8km2,为准噶尔盆地及其他盆地煤系砂岩高效储层定量评价及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00.
针对目前水准测量中尺度比参数的附加系统参数的平差模型,本文对模型进行重构,提出尺度比参数的附加系统参数的partial errors-in-variables(Partial EIV)模型,给出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的解算公式及迭代算法。实际算例和模拟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与传统方法在处理尺度比参数为附加系统参数时的效果基本一致,并给出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