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226篇
海洋学   21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5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21.
邢敏 《探矿工程》2018,45(6):89-91
阜阳华纺新天地桩基工程,原计划基坑底面施工调整为地面施工,增加了近14 m的空桩。为此,工程桩施工质量存在桩位、孔底沉渣厚度、钢筋笼位置、砼质量、砼桩顶标高等方面控制的相关问题。本文介绍了其施工情况,其经验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2.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讨论了发育在赫章奥陶纪湄潭期岩石地层中的一个进积型海岸沉积序列,从下至上它由浅海陆棚相、过渡相、临滨相及前滨相组成.该序列是由海岸砂体逐渐向海推进而形成的海水由深变浅的反粒序序列,从区域特征上看不属于地壳上升造成的海退序列.  相似文献   
23.
24.
高新普  周长岩 《地下水》1994,16(4):154-155,164
本文针对阳谷县机井建设的具体情况,指出了当前存在的机井分布不均,成井质量低,配套设施损坏严重,管理技术落后等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论证,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与对策,对今后机井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位场小波分析的物理解释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进小波变换,构造了位场基小波,通过简单模型,分析了位场信号小波分解与重构的物理实质,阐明了小波变换的频带分布与“归一化”位场空间分布的一致性,以及小波重构的规律,并叙述了小波重构与异常分解的关系.  相似文献   
26.
笔者从相对海平面升降对礁生长发育控制角度建立新的生物礁成因分类(进积礁、并进礁和退积礁),提出南盘江地区(含十万大山盆地)茅口期为由两向东进积的进积礁,长兴期为并进礁.据此推断南盘江盆地和十万大山盆地均有可能存在茅口期层位相当于Yabeina和Neomisellina化石带的潜伏礁带,但存在长兴期潜伏礁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27.
28.
王筱敏  王坚 《探矿工程》2007,34(4):36-37
为在岩心钻进中实现不停钻倒杆,研究了双卡盘接力给进装置,应用到XY-4型钻机上。结构简单,夹持可靠,操作灵活,可实现钻进中不停钻倒杆。  相似文献   
29.
刘家荣 《探矿工程》2007,34(9):82-84
重点介绍了旋挖钻机的工艺特点和斜塔动力头旋挖钻机在复杂多变地层钻进的优势;斜塔动力头旋挖钻机其所用工艺多样化,可采用孔底加压的方式钻进桩孔,成孔精度高,事故率低,可在场地狭小的工地施工,适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30.
中国西南天山西域砾岩的磁性地层年代与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西域组是我国西部一重要并广泛引用的晚新生代地层,关于其年代和成因至今尚存争议。在西南天山喀什远源盆地喀什-阿图什褶皱带不同构造部位选择有代表性的5~6个晚新生代地层剖面开展了详细的沉积学、磁性地层年代学对比研究,据此限定了不同构造的起始变形时间以及西域砾岩的沉积年代。西域砾岩并非一年代地层单位,作为一岩石地层单位,其底界具有穿时特征,从山体(北)向喀什前陆盆地(南)逐渐变新。其底界年龄在盆地北部近源区约为15.5Ma[1],在盆地中部中源区约为8.6Ma[1],在盆地南部远源区的阿图什背斜为1.9Ma,喀什背斜为1.6~0.7Ma。这一穿时的砾岩沉积楔体的起始堆积起因于盆地北部边界逆冲断层(KBT)的活动。构造变形是由北南脉冲式迁移扩展的,其速率是非均匀的,在约15.5Ma至4.0Ma期间为1.4~3.4mm/a,在约4.0Ma以来剧增至>10mm/a。西域砾岩沉积前缘向南进积速率与构造变形前缘迁移速率有很好的一致性,但在时间上较构造变形可能滞后2.0Ma。这表明构造变形前缘向南的脉冲式扩展是西域砾岩进积并发生侧向和垂向上岩相突变的主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