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54篇
  免费   992篇
  国内免费   782篇
测绘学   1241篇
大气科学   1696篇
地球物理   659篇
地质学   1228篇
海洋学   642篇
天文学   26篇
综合类   853篇
自然地理   2183篇
  2024年   140篇
  2023年   441篇
  2022年   546篇
  2021年   640篇
  2020年   428篇
  2019年   518篇
  2018年   349篇
  2017年   363篇
  2016年   313篇
  2015年   326篇
  2014年   409篇
  2013年   351篇
  2012年   350篇
  2011年   305篇
  2010年   332篇
  2009年   309篇
  2008年   312篇
  2007年   248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58篇
  2003年   18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79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4—9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使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农业气候资源与地理分布显著相关,东南部明显优于西北部。气候变化显著趋暖,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趋势明显,减少中心向西偏移,严重限制了西部农业发展。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响应东部比西部明显,特别是祁连山东段增暖增益显著;对降水响应西部比东部明显,尤其是西部及临近沙漠边缘地带干旱区增湿增益显著;暖湿效应使气候生产潜力普遍增加。在农业集中区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比温度显著,从根本上看降水是研究区域农业增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922.
利用揭阳市1961~2010年的降水观测资料,分析了揭阳市年降水、前汛期降水、后汛期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利用小波分析对其周期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揭阳市降水量年际波动明显,旱涝出现较为频繁,存在多时间尺度的复杂变化,其中年降水量存在2个主振荡周期,其时间尺度分别为1.3、8年,前汛期降水量存在2个主振荡周期,其时间尺度分别为8、1.7年,后汛期降水量也存在2个主振荡周期,其时间尺度分别为21、6年。据降水量振荡主周期判断,未来10年揭阳市降水量有正常偏多的趋势。降水量异常与ENSO存在一定关系。揭阳市年降水量具有山区最多,沿海次之,平原最少的特点,普宁和揭西处在莲花山脉的南侧,由于迎风坡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成为年降水量超过2 000 mm的多雨中心。  相似文献   
923.
抚州市近50年暴雨气候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抚州市1961—2010年暴雨分布规律和气候特点。结果表明,其年代际变化均呈波浪型,20世纪90年代暴雨最多,70年代最少;暴雨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夏季暴雨最多,尤其是6月中下旬最为集中;多区域性暴雨,占暴雨总日数的37.3%,连续暴雨也较多,以连续2 d区域性暴雨为主;暴雨东部多于西部,北部多于南部;年暴雨站次数与年降水量呈很好的正相关;夜暴雨多于昼暴雨。最后,分析了暴雨、大暴雨的主要影响系统和典型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924.
通过综合各地连阴雨指标因子, 确定了江苏省连阴雨过程的标准, 根据指标体系, 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 得出江苏省年均连阴雨次数为12.3次, 连阴雨的空间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北少南多的特征, 可见沿江苏南地区为连阴雨的频发地区。其中从对农作物危害程度来看, 主要是春季连阴雨(3—5月)和秋季连阴雨(9—11月)影响较大, 这两个时段连阴雨过程发生次数较多, 分别为年均3.1和2.7次, 其中春季3月和秋季9月的连阴雨出现次数最多。为了进一步定量评估连阴雨的强度, 我们设计了连阴雨强度指数模型, 对强度指数MLYY进行了分级, 实施了对连阴雨强度的进一步把握, 更好地为决策部门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925.
林卉  戴济平  李魏  刘培  夏俊士 《测绘通报》2012,(5):17-19,28
利用1995年、2003年和2008年3个时期徐州市丰县TM/ETM+遥感数据,采用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进行土地利用分类,运用ArcGIS和Matlab编程,分析丰县1995—2008年间的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演变规律和特点。研究表明,丰县建设用地不断扩展,耕地面积继续减少,林地持续增加,同时,丰县在环境保护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土地利用结构和方式正趋向合理化。  相似文献   
926.
从城镇地籍数据变更管理的发展趋势和当胁管理工作的需求现状出发,结合“3S”技术的最新发腥,引入基于时空数据模型的空删数据库技术、丽向对象等先进技术,埘城镇地籍数据变更模式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3S”集成技术的城镇地籍数据变更新模式,并探讨了在这种变更模式下城镇地籍数据变更工作实施与数据管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927.
全球电离层时空变化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谱分析和小波分解的方法对全球电离层VTEC量的时空变化特性进行了分析。使用IGS中心发布的全球电离层网格图数据,分别从高中低纬度全年变化特性、南北半球全年变化特性、全球范围内随经纬度的变化特性对电离层VTEC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高中低纬度地区VTEC量具有周日和半周年变化现象,在二分点处存在峰值,南半球电离层较北半球电离层活跃,经度变化对VTEC值的影响较纬度变化大,总体上,太阳辐射是电离层活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28.
从党的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再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宣示"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清晰展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对于打造河南测绘地理信息强省有着重要意义。"四个全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四个全面"构成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辅相成、同步同向,有着宏大的全面性、科学的系统性、  相似文献   
929.
三个陆面模式对新疆地区陆面过程模拟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金婷  马柱国  罗德海 《高原气象》2009,28(6):1242-1249
利用实测的大气观测数据建立陆面模式驱动场, 分别驱动Biosphere-Atmosphere Transfer Scheme(BATS), Land Surface Model(LSM), Common Land Model(CoLM)三个陆面模式, 对新疆地区99个测站的陆面热力过程进行了off-line模拟研究, 对比分析了三个模式模拟结果的异同, 并利用观测的土壤温度检验了各个模式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 三个模式对所吸收的太阳辐射、 地表感热通量、 地表潜热通量和Bowen比的模拟结果有明显差别, 其中CoLM模拟的太阳辐射、 感热通量和土壤温度比BATS和LSM大。用观测的土壤温度对三个模式模拟性能的检验表明 BATS模拟的土壤温度最接近观测值, 大约偏低1℃, 而LSM和CoLM的模拟结果偏高, CoLM模拟的年际变化趋势与观测值相关性达到0.877, 高于另外两个模式的模拟; BATS在天山以北模拟值偏低, CoLM在天山以南模拟结果偏高, LSM模拟的区域分布状况与实际观测最一致。这些结果为研究陆面模式在新疆地区的应用提供了一些参考, 对于深入了解新疆地区的陆面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30.
1959-2008年广西西江流域洪涝气候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59-2008年西江流域气象测站降水资料、西江干流及其支流年最高水位资料,建立逐年洪涝发生站次序列,并分析其时空特征和演变规律。结果表明:西江干流发生洪涝的频率比各支流大,各支流的中下游发生洪涝频率比上游大;西江流域洪涝的发生站次具有较显著的阶段性和突变性特征,主要突变发生在1967年和1993年;近16 a洪涝发生频率显著偏多,流域性大洪涝基本集中在这一时期。了解西江流域洪涝变化的规律,有利于提高洪涝灾害评估和预测水平,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