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21篇
测绘学   116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498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30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3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2篇
  1950年   1篇
  194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中巨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南天山托云盆地新生代玄武岩中同时产出有深源岩石包体和辉石、角闪石、长石、金云母等高压巨晶. 巨晶主要产于火山活动早期形成的锥状岩席中, 辉石巨晶主要产于剖面下部, 角闪石、金云母以及深源岩石包体主要分布在中部, 长石巨晶主要分布在上部. 晶体的完整性、缺乏变形组构及其与寄主岩的关系表明, 它们是从寄主岩浆中晶出并快速上升到地表的. 矿物学研究表明, 辉石巨晶为铝质普通辉石, Al2O3含量高(>9%); 角闪石TiO2含量很高(>4.5%), 为钛闪石; 长石巨晶主要为歪长石, 双晶发育. 部分普通辉石和钛闪石巨晶发育磁黄铁矿包裹体. 巨晶辉石结晶温度为1185~1199℃, 压力约为1.53~1.64 GPa, 为壳幔边界晶出的产物; 巨晶角闪石结晶压力约为0.85 GPa, 温度约为1000℃, 大致于30 km处晶出. 巨晶歪长石结晶压力在0.8~1 GPa, 温度为900℃左右. 角闪石巨晶中没有金红石等富钛包裹体, 反映了岩浆的快速上升. 辉石巨晶和斑晶成分计算的温压条件位于玄武岩液相线附近, 其大致的P-T轨迹斜率较大, 也可以作为岩浆快速上升的证据之一. 但是, 角闪石巨晶形成温度明显低于同等压力条件下的辉石巨晶, 可能暗示角闪石巨晶形成于岩浆活动前锋温度较低且富含挥发分的环境. 因此, 托云新生代玄武岩应当形成于拉张环境中, 巨晶的形成和上升具有较为复杂的历史.  相似文献   
72.
长石有序度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石是自然界非常重要的造岩矿物,广泛产于各种成因类型的岩石中,其总质量约占地壳质量的50%.长石的化学式通常表达为MT4O8,其中M=Na、Ca、K、Ba及少量Li、Rb、Cs、Sr等,它们为离子半径较大的一价或二价碱金属及碱土金属离子;T=Si和Al以及少量的B、Ge、Fe3+、Ti等,它们多数为离子半径较小的四价或三价离子.  相似文献   
73.
在总结传统手工晕渲经验和方法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计算机地貌晕渲的原理,着重研究了坡度和坡向对地貌晕渲中阴影强弱和明暗程度的影响,提出了变比例调整高程和晕渲笔调调整两种方法。实验表明,利用本文方法能有效改善地貌晕渲图的三维立体视觉效果。  相似文献   
74.
山东新城金矿床的叠加晕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7年研究了Ⅰ号矿体地球化学异常特征,下部异常显示有深部盲矿前缘晕叠加,1994年探明的Ⅴ号矿体正好与其对应。1997年继续研究和建立了新城金矿的原生叠架晕模式,并用模式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5.
上置晕与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吴传璧  施俊法 《地学前缘》1998,5(2):185-194
阐明了上置晕的术语概念,指出文献中术语运用的失当之处,归纳出以上置晕为基础的各类隐伏矿化探方法。按传统的观念,上置晕主要是由不同形式的水迁移作用造成的。地气法、MFE法和离子晕法的出现,揭示出在覆盖层中存在着一种新的元素迁移机制,即元素以非常细小的固相微粒随地气流迁移。一系列实验和实测结果表明,这种固相微粒可能是纳米粒径的物质,它们具有类气相的性状,故可将这种迁移机制称为物质的类气相垂向迁移。这一机制可以说明按传统机制难以解释的现象,对相应化探方法的研制、改善和应用有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6.
光照模型是影响数字地貌晕渲的一个关键因素。在参照传统晕渲着色规则的基础上,结合数字地貌晕渲的投影方式及视点、光源的设置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Lambert漫反射模型、基于坡向光照模型的特征;分别利用规则物体和地形数据对这两种光照模型所产生的效果进行了实验和对比;结果表明漫反射模型更适合起伏较平缓地区的晕渲,基于坡向的光照模型更能突出山体的起伏特征。最后结合理论分析讨论了产生这种实验结果的原因并提出了3点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77.
地貌晕渲生成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地貌晕渲生成技术方法的研究,重点讲述了ArcInfo和Atlas3D软件在生成地貌晕渲的主要过程,并分析了各自的特点,旨在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貌晕渲图的生产效益和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78.
长石/石英(F/Q)比值是评估碎屑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的传统指标.在长江大通站和黄河利津站及相应河口区各取9个沉积物样品,将其<125 μm的部分按1间隔分离成7组不同的粒级,用X-ray衍射法半定量分析测定了全样和不同粒级沉积物中石英和长石的相对含量,计算了长石/石英(F/Q)、钾长石/石英(Fk/Q)、斜长石/石英(Fp/Q)比值,据此评估了长江和黄河入海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随粒级的变化.结果显示取自黄河样品的F/Q,Fk/Q和Fp/Q比值在总体上显著高于长江样品,与长江流域的化学风化强度高于黄河的结论一致,可以作为流域沉积物化学风化强度替代指标.长江样品的F/Q,Fk/Q和Fp/Q比值随粒级变细持续变低,黄河样品则呈波动式下降.黄河样品的F/Q高出长江样品的部分主要发生在<32 μm的细粒级,在粗粒级区间差别很小,当沉积物粒级下降到一定区间后F/Q差异出现快速增加,显示长江流域沉积物的风化程度高于黄河主要发生在较细粒级.上述比值在黄河样品的2~4 μm粒级中高出长江样品3~5倍,是凸显两河化学风化强度差别的敏感粒级,也可以作为两河物源示踪的指标.  相似文献   
79.
张雷  付超 《现代测绘》2009,32(4):46-48
分析了基于DEM数据的自动晕渲地图生成的意义,介绍了将1:5万数据库中等高线文件转换到CartoShading软件中,利用软件本身功能生成晕渲的方法.  相似文献   
80.
玛湖凹陷二叠系风城组是近几年准噶尔盆地页岩油接替的主攻领域,但其页岩成岩改造强烈,原始岩性归属尚不明确。X射线粉晶衍射测得风城组页岩黏土矿物含量普遍较低(<10%),长英质矿物含量较高(60%~80%)。薄片分析发现风城组长英质页岩存在三种类型:① 粉砂级(4~63 μm)长石和石英碎屑含量丰富,为典型的粉砂岩;② 燧石条带和团块发育,为富硅页岩;③ 长英质基质发育,呈非碎屑状,且火山尘及火山玻璃少见,其矿物组成和形态与典型的黏土岩、粉砂岩及沉凝灰岩明显不同。背散射图像和高精度扫描电镜测得该长英质基质由碎屑和自生石英、钾长石和钠长石共同组成,可见黏土矿物、碎屑钾长石和钠长石向自生石英转化,碎屑钾长石向自生钠长石转化。通过调研全球中新生代碱湖沉积中自生硅酸盐矿物组合特征和成岩演化规律,探讨了二叠系风城组“贫”黏土矿物和“富”自生长英质矿物的原因,并提出风城组发育一类“改造长英质页岩”,主要由原始黏土和长石碎屑矿物和火山物质经过多期成岩改造而成。早期高碱(pH>9)沉积和成岩环境增加了SiO2溶解度和元素铝的活性,导致黏土矿物、泥级—细粉砂级长英质碎屑、火山灰等在入湖后发生“溶解、转化”,形成次稳定的硅酸盐矿物,如沸石和含镁蒙皂石,在经历漫长埋藏成岩后进一步转化为更为稳定的石英、钾长石和钠长石。碱湖页岩的成岩改造过程消耗了黏土矿物和火山灰,极大增加了页岩脆性,同时伴生了大量基质溶孔和晶间孔,是一类优质的页岩储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