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04篇
  免费   1618篇
  国内免费   2727篇
测绘学   26篇
大气科学   121篇
地球物理   660篇
地质学   8177篇
海洋学   738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335篇
自然地理   540篇
  2024年   58篇
  2023年   266篇
  2022年   272篇
  2021年   294篇
  2020年   237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270篇
  2017年   228篇
  2016年   293篇
  2015年   304篇
  2014年   432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412篇
  2011年   426篇
  2010年   355篇
  2009年   373篇
  2008年   375篇
  2007年   348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34篇
  2004年   278篇
  2003年   326篇
  2002年   301篇
  2001年   293篇
  2000年   247篇
  1999年   253篇
  1998年   281篇
  1997年   293篇
  1996年   269篇
  1995年   270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197篇
  1992年   225篇
  1991年   245篇
  1990年   254篇
  1989年   129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194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西秦岭北缘天水地区关子镇蛇绿岩由变质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片岩)和蛇纹岩、变辉石岩、变辉长岩等构造岩块组成.其中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具有N-MORB的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关子镇蛇绿岩是洋脊型蛇绿岩残片.对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得到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499.7±1.8)Ma(MSWD=2.2),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关子镇蛇绿岩是晚寒武世在西秦岭北缘李子园-关子镇-武山洋盆扩张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代表了东秦岭早古生代商丹古洋盆在西秦岭造山带北缘向西延伸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992.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风化壳类型及成矿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贵州西部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普遍存在不整合面,在不整合面上往往发育厚度不等的风化壳。风化壳主要可归纳为三种类型:茅口组顶部的喀斯特漏斗、洼地中堆积的红粘土风化壳,锰质(铁质)风化壳,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上或玄武岩顶部与龙潭组(宣威组)之间的的高铝高岭石风化壳。喀斯特侵蚀面上的红土风化壳是红土型金矿的赋存层位,峨眉山玄武岩喷发间断面上的高铝高岭石风化壳是铜矿、铝土矿赋存层位,喀斯特侵蚀面上的锰质(铁质)风化壳是锰矿、铁矿赋存层位,而玄武岩顶部与龙潭组(宣威组)之间的高岭石粘土风化壳是稀土、硫铁矿、铝土矿赋存层位。中、上二叠统界线附近风化壳对金、铜、铝土、硫铁、锰和稀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93.
在塔里木东北部,甘肃省西部敦煌市柳园镇南侧,有一条近东西向展布的粗面玄武岩带,长度约150km,宽度达10km,厚度为1900m。这条粗面石玄武岩带属下二叠统哲斯群,岩浆喷发方式以裂隙式溢流为主,枕状构造特别发育。在玄武岩层间夹有很薄的酸性凝灰岩和沉凝灰岩层,属典型的双峰式火山岩组合。按照岩石化学组成的 TAS 分类命名,主要岩石类型为玄武岩、夏威夷岩和橄榄粗安岩。主要造岩矿物为钠长石(Ab 91~100)和普通辉石。普通辉石斑晶、钠长石斑晶和部分基质中的钠长石具有中空结构,并被层状硅酸盐微晶充填。这些岩石基本属碱性玄武岩系列和过渡型系列,大部分属演化的岩浆。演化程度较低的样品具有轻稀土元素亏损型配分曲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具有 MORB 亲和性,ε_(Nd)(t)= 10.14~10.89。玄武质岩浆与陆壳物质之间有较轻的同化混染作用。普通辉石、铁钛氧化物的分离结晶作用是岩浆演化的主要机制。玄武质岩浆源区属于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发生于尖晶石稳定域,是软流圈地幔减压(上涌)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994.
冀北红旗营子杂岩的锆石、独居石年代学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较为详细的SHRIMP、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独居石电子探针Th-U-b化学法定年揭示,隆化-山地块的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二长花岗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484Ma和2180Ma,同时存在3164~2553Ma的锆石记录和约1854Ma的变质改造事件;细粒二长花岗岩形成于413Ma,独居石内核记录了约628Ma的继承年龄。凤山-宁地块的钾长花岗质糜棱片麻岩、角闪黑云石英闪长质片麻岩和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分别形成于1876Ma、1838Ma和1810Ma,其中存在2042-1904Ma的捕获锆石,遭受了1756Ma、1694Ma和313.5Ma的多期改造,其中晚古生代的构造-浆-质事件的改造尤为强烈。赤城-礼地块的角闪黑云花岗闪长质片麻岩分别形成于2535Ma和2529-2480Ma,石榴英云闪长质片麻岩和石榴黑云斜长变粒岩分别形成于1871Ma和1841Ma,发现有约2602Ma的继承锆石,并记录了从古元古代到晚古生代多阶段的改造事件,尤其清楚地记录了343-320Ma的地质事件。结合前人的年代学资料,综合分析上述地质年代学的特征,认为红旗营子杂岩从东到西可能由不同来源的微陆块组成,这些微陆块都经历了晚古生代的构造-岩浆-变质事件,可能在古生代晚期才与华北克拉通北缘拼贴。  相似文献   
995.
西昆仑山前冲断带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卫片解译、DEM数据处理、地形图分析与剖面制作的基础上,结合野外构造地貌考察与观测,对西昆仑山前冲断带的构造地貌特征进行了定量、半定量的研究。沿山前发育系统的水系变化、冲积扇变化、不对称背斜、大规模正断裂、不对称河流阶地等典型的构造地貌,表明这条由南向北逆冲的冲断带在扩展过程中存在着由西向东迁移的特征。冲断带的东西分段以桑株河为界,以西发育固满背斜,其构造样式为向北的逆冲伴随向南的反冲;以东发育一系列不对称的背斜,表现出明显的由南向北逆冲的特征,地表无明显的反冲构造出现。利用生长地层和河流阶地估算了西昆仑山的隆升速率:晚上新世—早更新世以来的最低隆升速率为0.21~0.25mm/a,100ka以来的隆升速率为1.5mm/a。  相似文献   
996.
伊春地区晚印支期I型花岗岩带特征及其构造背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晚印支期花岗岩岩石类型主要为一套含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及含黑云母正长花岗岩,岩石中暗色闪长质岩包体发育较普遍,富含角闪石及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以榍石、磁铁矿、磷灰石常见,Al2O3/(Na2O十K2O+CaO)〈1.1,显示出I型花岗岩特征。利用岩石矿物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判别其产于碰撞后构造环境,认为造山后伸展体制是这期花岗岩形成的重要原因。岩石(^87 Sr/^86 Sr);及δEu值反映其源区为壳幔过渡区,氧同位素(δ^18 O)测定值在5.5‰-10‰之间,具壳幔混源的特点,表明岩石来源于下地壳或壳幔过渡部分,与下地壳的部分熔融或壳幔过渡区部分熔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97.
李淳  赵丽君  王立亭 《中国科学D辑》2007,37(10):1281-1286
记述了产自云南北部中三叠统法郎组竹杆坡段海相沉积中一件比较完整的陆生原龙类化石: Macrocnemus属一新种—Macrocnemus fuyuanensis sp. nov. 该标本以背椎数目, 股骨与胫骨、以及肱骨与桡骨之间相对长度的显著差异区别于欧洲的属型种Macrocnemus bassanii. 这是Macrocnemus化石在瑞士圣乔治山(Monte San Giorgio)地区以外的首次发现, 也是中国南方海相三叠系中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陆生爬行动物化石. Macrocnemus在法郎组竹杆坡段的出现, 不仅为颇具争议的竹杆坡段时代归属—中三叠世拉丁期(Ladinian)提供了新的证据, 同时明确显示该地区存在着一个未知的三叠纪陆生动物群, 这个陆地生态系统很可能起源于此前的安尼期(Anisian), 在拉丁期达到成熟阶段. 中生代早期特提斯洋北缘的岛屿和岛链, 是多种爬行动物特别是陆生爬行类东西迁移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998.
运用电离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X射线荧光光谱(XRF)、冷原子吸收光谱(AAS)、离子选择性电极(ISE)、带能谱仪的扫描电镜(SEM-EDX)、X射线衍射分析(XRD)等方法对重庆松藻矿区4个主要煤层6、7、8和11号煤的地球化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松藻矿区8号主采煤层(其储量占松藻矿区总储量的60%)没有明显富集有害微量元素;而11号煤层明显富集的微量元素有碱金属元素、Be (9.14μg/g)、Sc (12.9μg/g)、Ti (9508μg/g)、Mn (397μg/g)、Co (23.7μg/g)、Cu (108μg/g)、Zn (123μg/g)、Ga (32μg/g)、Zr (1304μg/g)、Nb (169μg/g)、Hf (32.7μg/g)、Ta (11.4μg/g)、W (24.8μg/g)、Hg (2.8μg/g)、Pb (28.1μg/g)、Th (24.1μg/g)和稀土元素(509.62μg/g),其中Nb和Ta的含量之高,非常罕见。Nb和Ga已经超过了工业品位,其工业利用价值值得关注。除黄铁矿、石英、方解石、高岭石外,在11号煤层中发现的痕量矿物有黄铜矿、白铁矿、菱铁矿、钠长石、伊蒙混层矿物、独居石、磷灰石、锐钛矿、绿泥石和石膏等,并首次报道了煤中的热液成因的硫锰矿和胶态状的锐钛矿。在11号煤层中发现了由碱性火山灰蚀变形成的粘土质微层,其主要成分为伊蒙混层矿物,并和有机质相间排列、重复出  相似文献   
999.
达县—宣汉地区长兴组礁滩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川东北达县—宣汉长兴组礁滩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作者通过大量岩石常规薄片、铸体薄片观察研究,发现该礁滩白云岩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成因的晶间孔、晶间溶孔、粒间粒内溶孔、生物体腔内溶孔和生物格架间溶孔。这些孔隙的形成和演化除了受沉积作用、构造作用和有机质热演化史的影响外,还受成岩作用的控制。首先在海底-暴露-浅埋藏环境下,压实及胶结使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而准同生混合水白云石化及早期暴露溶蚀作用改变了沉积物内部结构,形成众多微小孔隙的网络及溶孔,为后期形成大量孔隙创造了条件。其次在中—深埋藏环境下,强烈的重结晶作用和溶蚀作用使得岩石形成大量的次生孔隙,大大提高了礁滩白云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本文运用短期基准面旋回界面的识别标志,将川西坳陷南部须家河组—蓬莱镇组短期基准面旋回层序划分为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型)和向上变深复变浅的对称型(C型)两种基本结构类型;再根据可容纳空间大小和上下两个半旋回的厚度,进一步划分为5个亚类型:低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1型),高可容纳空间向上“变深”非对称型(A2型),以上升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1型),近完全—完全对称型(C2型),以下降半旋回为主的不完全对称型(C3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