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50篇
  免费   878篇
  国内免费   1485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39篇
地球物理   390篇
地质学   4342篇
海洋学   425篇
天文学   47篇
综合类   160篇
自然地理   19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52篇
  2022年   146篇
  2021年   156篇
  2020年   141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26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14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09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89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70篇
  2002年   150篇
  2001年   149篇
  2000年   132篇
  1999年   141篇
  1998年   161篇
  1997年   157篇
  1996年   140篇
  1995年   161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15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110篇
  1990年   134篇
  1989年   58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76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1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11.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2.
山东省宋家沟金矿位于胶莱盆地东北缘 ,产于莱阳群林寺山组断裂破碎带中。牟—即断裂带为切割莱阳群的断裂 ,对金矿起控制作用。早白垩纪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为深部含金热液的运移提供了通道 ,并在其有利的构造部位沉淀成矿。稀土元素特征和氧、硫同位素特征亦说明宋家沟金矿的物质来源以深源为主 (幔源及下地壳中的金 ) ,是早白垩世晚期的火山—岩浆活动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3.
在1∶25万赤布张错幅区域地质调查中,于原划下二叠统开心岭石灰岩组中发现晚二叠世长头期Gallowayinella类动物群化石,表明该区二叠纪地层非属早二叠世,而似应与青海省南部晚二叠世鸟丽群对比。  相似文献   
114.
华南晚二叠世克氏蛤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二叠世是否出现 克氏蛤(Claraia), 是个有争议的问题, 经研究认为Claraia已在晚二叠世早期出现. 对假克氏蛤(Pseudoclaraia)和类克氏蛤(Claraioides)属征的研究以及与Claraia的比较表明,属级特征上三者基本相同. 根据命名优先律, PseudoclaraiaClaraioides应归入Claraia. 华南晚二叠世Claraia生活在次深海大陆斜坡中下部的低能静水中, 营表栖足丝附着、具一定游泳能力的生活方式. 对克氏蛤演化关系的研究表明, 三叠纪的克氏蛤是由二叠纪克氏蛤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15.
华南沿海基性麻粒岩捕虏体的地球化学研究和下地壳组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华南沿海新生代火山岩中的麻粒岩捕虏体都是镁铁质的, 分为岩浆麻粒岩和堆晶麻粒岩. 前者具有与大陆火山弧玄武岩相似的不相容微量元素模式; 后者亏损K2O和P2O5以及大离子亲石元素. 华南麻粒岩捕虏体是晚中生代玄武质岩浆底侵于壳幔边界结晶-变质形成. Sr和Nd同位素特征显示麻粒岩母岩浆受到了陆壳物质混染, 它们的变化由AFC成岩模式控制. 微量元素和常量元素的变化主要受结晶分异控制. 捕虏体麻粒岩与研究区地表出露的晚中生代辉长岩和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 它们很可能是同一时期相同构造背景下岩浆活动的产物. 华南同时代花岗质岩浆的形成与这期强烈的基性岩浆活动有关. AFC模拟和现有资料显示, 华南下地壳主要由早中元古代变质岩和中生代底侵形成的基性麻粒岩构成.  相似文献   
116.
海阳断裂是胶东半岛NE向牟平 -即墨断裂带东部一条规模较大的断裂 ,尽管晚更新世以来该断裂的地表断错活动总体上已基本停息 ,但东石兰沟段在晚更新世晚期以来仍有断错地表的活动。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发生在距今 3 7~ 1 2万年 ,但接近 1 2万年。地表破裂长度约6 5km ,活动段长度 8km。地表断错以走滑活动为主 ,可见最大倾滑位移 0 2m ;根据断层擦痕侧伏角推测最大水平位移 1 13m。最后一次断错地表的活动若以距今 1 2万年计算 ,则最大平均倾滑速率为 0 0 17mm/a ;最大平均右旋走滑速率为 0 0 94mm/a。野外观测到该活动段的断错活动表现为突发断错 ,根据地震地表破裂参数、活动段长度与地震的关系 ,估计其最大潜在地震为 6 级  相似文献   
117.
对采于四川北部江油 北川地区 (31.4°N ,10 4 .3°E)下石炭统 39个采点的 334块灰岩标本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古地磁学研究 ,结果表明 ,标本中剩磁方向具有明显的双分量特征 ,低温 (10 0~ 30 0℃ )分量在地理坐标系下与现代地磁场方向基本一致 ,且不能通过褶皱检验 ,应是现代地磁场的重磁化 ,中温 (30 0~ 4 80℃ )反极性分量在地层坐标系中具有高负倾角的特征 ,其形成可能与早侏罗世岩层的褶皱弯曲有关 .  相似文献   
118.
甘青地区中晚全新世植被变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史前时期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是近几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在甘青地区,全新世的孢粉资料比较多。但在中晚全新世,该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作用及其程度仍不清楚,许多孢粉分析资料中并没有充分考虑人类活动的影响。本文选取孢粉分辨率较高、代表性较好的青海湖、兰州、秦安大地湾三地的资料,着重研究了其中乔木成分的变化。分析发现,孢粉组合中乔木成分的变化与气候变化的趋势并不一致。通过对考古及历史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该区的植被很早就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自全新世中期,本区植被中的乔木成分波动下降。5000-3000a BP期间,史前农业对植被的影响较大。3000-2000a BP期间,植被略有恢复。2000a BP以后,人为影响加剧,植被中乔木成分迅速下降。研究者认为,依赖孢粉资料重建中晚全新世的气候变化历史应当慎重。  相似文献   
119.
韩江  聂立军 《吉林地质》2003,22(3):19-23
在延边开山屯地区大蒜沟组地层中,发现的植物化石大部分在吉南—辽东地区太原组中所常见,具有明显的晚石炭世华夏植物群的色彩;动物化石也大多属石炭—二叠纪常见分子。将具有这种生物组合的大蒜沟组置于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是合适的。  相似文献   
120.
羌塘盆地最大规模沥青脉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羌塘盆地已经发现了190余处油气显示。近年笔者在盆地北部晚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迄今最大规模的沥青脉。研究结果表明,该沥青脉产出于上侏罗统索瓦组地层之中,地层下部系与沥青脉的形成有一定关系的中株罗统夏里组局部含油气显示的盐丘。沥青族组分(%)为:饱和烃5.72、芳烃18.46、沥青质52.37、非烃23.45,说明核沥青脉经过了运移、氮化的过程。同时,沥青脉产出于复背斜范围内,利于油气聚集成藏。这一发现对于羌塘盆地的油气地质的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