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6篇
  免费   846篇
  国内免费   1538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38篇
地球物理   372篇
地质学   4468篇
海洋学   393篇
天文学   41篇
综合类   165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43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34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9篇
  2012年   21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76篇
  2006年   173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83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73篇
  2000年   142篇
  1999年   175篇
  1998年   163篇
  1997年   168篇
  1996年   153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4篇
  1993年   127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50篇
  1989年   57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2篇
  194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运用岩性一岩相和地球化学方法对东乌旗满都胡地区中晚泥盆世塔尔巴格特组碎屑岩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其碎屑岩岩相、物源区及地球化学特征,将区内塔尔巴格特组划分为2种沉积相、5种沉积亚相。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塔尔巴格特组砂岩和泥岩具高SiO2、K20和A12O3/(Na2O+CaO)值,低CaO含量特征,其碎屑物质来源于相对稳定的大陆源区;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具轻稀土富集,重稀土比较平坦,轻重稀土分留明显,砂岩(La/Yb)N=6.66~11.15,平均值为9.01,泥岩(La/Yb)N=4.7~7.39,平均值为6.14,并伴有明显的Eu负异常。在La-Th—Sc、Th—Sc—Zr/10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多数落入被动大陆边缘区域;主量元素构造判别图中也显示具有被动大陆边缘和活动大陆边缘的特征。结合区域分析,笔者认为塔尔巴椿特组碎届岩形成干被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962.
中新元古界的油气资源潜力业已引起国际地质界的密切关注.近年来,新的钻探资料证实,华北克拉通中新元古代发育多个克拉通内拗拉槽,且拗拉槽内发育多套优质烃源岩及生储盖组合,显示具有巨大的油气勘探潜力.本文以华北克拉通东北缘燕辽拗拉槽和南缘熊耳拗拉槽中 新元古代地层为研究对象,以6条典型基干剖面实测、9条重点辅助剖面观察、3口...  相似文献   
963.
哈尔里克山位于天山造山带东北缘,是古亚洲洋板片俯冲、弧—陆(或弧—弧)增生拼贴造山作用的产物。出露于哈尔里克山南麓的中—高级变质带中发育有混合岩,其成因和时代尚无详细研究。文章对哈尔里克变质带中的混合岩进行了野外岩相—构造分析与LA-ICP-MS 锆石U-Pb 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该混合岩与高级变质沉积岩紧密伴生,可能是变质沉积岩经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混合岩带中多条变形程度不同的浅色岩脉的锆石U-Pb 年龄均在332~330 Ma 之间,部分浅色岩脉具有典型的同构造变形特征,从而可以限定哈尔里克山南麓变质带的混合岩化作用发生在330 Ma 左右。结合前人对研究区变质岩和侵入岩的研究结果以及区域地质演化特征,笔者认为哈尔里克山地区在330 Ma 可能已进入了后造山伸展阶段,该变质带中混合岩可能形成于后造山伸展减压部分熔融,是哈尔里克岛弧基底的组成部分,其折返抬升与同期后造山岩体的侵位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964.
树轮记录的伊犁地区近354年帕尔默干旱指数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伊犁两个采样点的雪岭云杉树轮样本,采用X-Ray树轮密度分析方法,提取出7种树轮宽度和密度参数,建立了7种树轮参数的年表,并以其为基础进行气候序列的重建.通过相关分析发现1~8月的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与树轮晚材宽度年表具有良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0.66(建模期,1970-2005年).利用树轮晚材宽度年表...  相似文献   
965.
本文以川西安宁河河谷第四纪沉积记录和晚第四纪地表构造变形研究为基础,借助孢粉分析、构造过程等诸多定量信息,试图较深入地认识河谷阶地成因及其块体边界断裂的活动特征和强震活动特征,为进一步开展边界断裂动力学研究和强震预测提供详实和可靠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66.
根据海相和陆相记录定量重建白垩纪大气CO2含量对于深入了解这一时期的"温室气候条件"尤为重要,但目前多个阶段的古植物数据还非常有限.基于气孔指数技术,本文根据黑龙江嘉荫永安村组3个层位的铁线蕨型银杏化石表皮,重建了晚白垩世三冬期大气CO2含量.回归法分析的结果显示,三冬期CO2含量存在明显的下降过程,即从早期约661ppm(1ppm=1μLL.1)降低到晚期约565ppm.上述结果与GEOCARBⅡ基本吻合,表明三冬期CO2含量远高于现代.相对高的CO2水平为这一时期气候的温暖性提供了新的证据.此外,植物数据显示,白垩纪CO2含量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在不同时期存在不同幅度的波动,并以赛诺曼晚期、土伦期、三冬早期、坎潘晚期和/或马斯特里赫特晚期最为明显.对古植物数据的综合分析表明,晚白垩世全球陆表均温亦存在多次波动.全球陆表均温的增量(ΔT)在赛诺曼早期约为3℃,土伦中期增至4.7℃,而随后又在柯尼亚克中期迅速降低至2.2℃.自三冬期以后,全球陆表均温逐渐降低,并伴有一些小幅波动.  相似文献   
967.
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划分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4个钻透上更新统钻孔为例,以岩性和沉积构造为基础,采用“C、微体和孢粉等分析方法,结合气候地层和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对渤海湾晚第四纪地层进行了划分,讨论了岩相古地理和新构造特征.渤海湾沿岸晚第四纪地层可以划分为9组地层,自下而上分别为海洋氧同位素5e(MIS5e)、MIS5d、MIS5c、MIS5b、MIS5a、M...  相似文献   
968.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在中亚南天山造山带形成了大量的花岗质侵入岩.中国境内这些岩体以晚石炭世Ⅰ型花岗岩、早二叠世Ⅰ型和S型花岗岩以及最晚期的A型花岗岩为代表.不同类型的岩石在源区特征和岩浆形成的温压条件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这些差异性反映了该时期内构造环境的演化过程.本文选取铁列克岩体、盲起苏岩体、英买来岩体、川乌鲁杂岩体、...  相似文献   
969.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阶地调查研究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罗云山山前断裂带位于山西临汾盆地西侧,控制着盆地的西界.对罗云山山前断裂带8条冲沟的阶地测量资料的研究表明:该断裂带冲沟发育T1~T5五级阶地.T1 阶地拔沟3m左右,T2 阶地拔沟8~10m,T3 阶地拔沟20m左右,T4 阶地拔沟30m左右,T5 阶地拔沟40~50m.阶地测年数据及断错地貌调查表明: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在晚第四纪以来有过多次活动.晚更新世中晚期以来阶地的抬升速率为0.41 mm/a,全新世以来抬升速率为0.75mm/a.罗云山山前断裂带冲沟阶地从晚更新世中晚期到全新世抬升速率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反映该断裂带自晚第四纪以来构造抬升作用逐渐加强,这与临汾盆地从晚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沉降速率也有增大的趋势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970.
本文通过对合肥某建筑基坑揭露的中更新世晚期粘土中构造节理进行详细调查编录,分别采集各期节理充填物,进行年代测定和节理发生年代分析,并辅之节理充填物定向显微分析,结果显示中更新世晚期,该地形成多组切割关系清晰的构造节理,反映研究区段、时段曾多次发生构造事件.这一发现和认识对于丰富合肥地区中晚第四纪之交期间变形历史和研究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