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6篇
  免费   193篇
  国内免费   209篇
测绘学   41篇
大气科学   10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864篇
海洋学   105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70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65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2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53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2年   1篇
  1948年   1篇
  1947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压实分地中的流体运移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系统介绍压实盆地流体运移研究基本方法和手段的基础上,主要以渤海湾和莺歌海舅地为例,结合近年来的主要进展,讨论了渗透层孔隙流体压力水平成层性和泥岩孔隙流体压力旋回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在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模型基础上,以信息系统论思想确定了以油气运移聚集为核心的石油地质过程系统边介界及主要事件;研制开发了沉积盆地油气运移聚集计算机模拟系统,该系统主要由4大部分构成:参数输入部分,模型主部件,中间数据链,成果输出部分,模型主部件包括原邕厚度恢复模型,沉积压实,异常导层压力演化模型,成烃模型,油气运移聚集模型。系统在中国东部的渤海湾盆地,西部酒西盆地得到广泛应用检验,取得了满意的集模型  相似文献   
73.
韧性剪切带元素的聚集和离散行为及其定量化,是变形地质学研究一个重要方面,所有这些定量研究涉及一些理论和计算方法。剪切带内物质平衡计算就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本文就是介绍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这对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4.
某锡石-多金属矿床氧化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化学》1972,(3):i001-i009
该矿床氧化带就其发育而言既罕见而又比较典型。在各种有利因素长期、反复的作用下,使矿床氧化带极为发育,竟深迭700余米,原生矿石几乎全部氧化,残留无几。  相似文献   
75.
在泥河湾盆地可望找到二百万年前的人类遗迹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20年来,在泥河湾盆地陆续发现了一系列早更新世的旧石器遗址,由于没有发现人类化石,出土的石制品成为泥河湾盆地早期人类活动的唯一证据,在帮助了解当时人类技术发展水平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长梁遗址出土石制品的某些技术的"超前"与年代的古老,曾给我国老一辈考古学家裴文中和贾兰坡先生留下深刻印象。贾老还考虑人类起源的时间比目前习惯所说的二三百万年还要早得多,并推论在泥河湾会发现更加古老的人类活动遗迹。1997年夏在东谷防遗址的新一轮发掘门中出土了一系列具有固定打片程序的预制石核,为上述推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类型和技术两方面的初步观察还表明,这套石核与东北亚、北美传统的细石叶石核关系十分密切,可  相似文献   
76.
描述了发现于合川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三种似木贼植物化石,即Equisetites flus Harris,E.1ateralis(Phillips)和E.columnaris(Brongn.)Phillips。标本保存良好,依据植物和双壳类化石的分布关系,提出自流井组东岳庙段的时代为早侏罗世晚期至中侏罗世早期。同时,分析了东岳庙段的岩相特征和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7.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牙哈断裂带负反转过程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汤良杰  金之钧 《沉积学报》2000,18(2):302-309
采用地层厚度分析、“零点”分析、位移 /距离曲线分析和断层生长指数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牙哈负反转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主反转期及控油作用,结果表明牙哈主断裂主反转期为早白垩世,负反转活动结束于中新世康村期-上新世库车期。牙 1号断裂主反转期为中新世苏维依期,牙 2号断裂主反转期为晚白垩世-老第三纪,二者都于中新世康村期结束反转活动。牙哈断裂带油气聚集和分布与断裂的负反转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78.
《高原地震》2006,18(4):31-31
根据大型探槽观测和热释光测年资料,发现西大滩断裂东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距今5万年前,晚更新世发生过4次强烈古地震,全新世发生过5次强烈古地震事件;西大滩断裂西段最早古地震发生于约1万年前,全新世共发生4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古地震发生于距今1000年前。库赛湖断裂自5000年以来(全新世晚期)共发生3次强烈古地震事件,最近一期强烈地震为2001年11月14日发生的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  相似文献   
79.
碱性花岗岩分布于西藏羌塘北部的花岗岩带内,岩石K2O Na2O含量达11.27%~12.02%,具高铝、高碱、低铁镁组分的特征,属碱性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碱性岩形成于后碰撞期.形成该岩体的物质主要来源于加厚陆壳的中下部,反映了研究区古特提斯闭合后经历了陆内造山阶段.霞石正长岩同位素锆石U-Pb年龄为248.7Ma±2.6Ma,相当于早三叠世晚期.碱性花岗岩的出现是西藏西北部古特提斯造山带崩塌开始的岩石学标志.  相似文献   
80.
报道了首次在河南省汝阳县发现的大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从股骨近端的大小来判断,该股骨的实际长度可能超过2m,应属于巨型蜥脚类恐龙的股骨无疑。虽然化石破碎,种属的归属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它的发现无论从晰脚类恐龙的分布、演化还是从地层学上都具有重要意义。该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将该地区原认为属于古近系蟒川组的时代向前推至早白垩世晚期或晚白垩世早期,同时其下伏地层陈宅沟组也应划归白垩纪时期的沉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