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0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294篇
测绘学   216篇
大气科学   343篇
地球物理   383篇
地质学   446篇
海洋学   245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82篇
自然地理   119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8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5篇
  1962年   2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2篇
  1937年   1篇
  193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强度与环境气流切变关系的气候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JTwC(美国关岛联合台风警报中心)资料,对1974~2004年5~10月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TC)强度和环境风垂直切变进行了趋势特征、振荡周期和空间结构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太平洋热带风暴强度以上TC的最大风速和环境风垂直切变在时间上有相反的变化趋势,弱的环境风垂直切变有利于TC强度的增大;前12 h的环境风垂直切变对TC强度的发展影响最大.环境风垂直切变在两北太平洋TC最强的年份表现为环境风切变值小,TC发生密集;最弱的年份表现为环境风切变值大,TC发生稀疏.  相似文献   
72.
土体压实可以通过外力迫使土颗粒压密来增大土体密实度,从而改善土体的力学性能.因此,土体压实参数的确定对于土工结构有着重要影响.本文采用基于粒子群优化的随机森林模型对最优含水率(wopt)和最大干密度(ρdmax)进行了预测.首先,利用灰色关联度算法计算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与特征变量(含砾量,砂含量,细粉含量,液限,塑...  相似文献   
73.
平缓地区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地形湿度指数( topographic wetness index) 可定量模拟流域内土壤水分的干湿状况, 在流域 的土壤及分布式水文模型等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现有的地形湿度指数计算方法在应用于 地形平缓地区时会得到明显不合理的结果, 即在河谷地区内, 地形湿度指数仅在狭窄的汇水线上 数值较高, 而在汇水线以外的位置则阶跃式地变为异常低的地形湿度指数值。本文针对此问题对 地形湿度指数的计算方法提出改进: 以多流向算法MFD- fg 计算汇水面积, 相应地以最大下坡计 算地形湿度指数, 再基于一个正态分布函数对河谷平原地区内的地形湿度指数进行插值处理。应 用结果表明, 所得地形湿度指数的空间分布不但能合理地反映平缓地区坡面上的水分分布状况, 并且在河谷地区内地形湿度指数值也都比较高, 其空间分布呈平滑过渡, 因而整个研究区域的水 分分布状况得到了比较合理的反映。  相似文献   
74.
DGZ-1多功能共振柱常规试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新研制的多功能共振柱讕验机常规土类试验,发展此类仪器的试验可靠性分析理论,建立一套检验自身可靠性的分析方法傌技术,包括试验误差分析、试验定量考核、土工试验等多种技术手段。首先建立了共振柱仪动剪切模量误差、应叐误差和阻尼比误差的分析公式,得到了几种主要影响因素及其对试验误差影响程度的新认识。同时,通过若干已知动剪切模量且频率和土频率相接近的钢杆和铝杆试件的自振和共振试验,定量上验证该仪器常规试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砂土和原状粘土常规试验,定性上检验土工试验结果的合理性。通过对新研制的多功能共振柱试验机的常规试验功能进行可靠性的自身检验,所有试验结果是令人满意和可靠的,结果符合现有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75.
通过横渡水库所在区域地震构造背景、水库影响区及库区断裂活动性等方面的研究,采用构造类比法对横渡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进行讨论和分析,最终给出横渡水库诱发地震的可能性以及一旦诱发地震的最大震级,为水库建成后,可能出现的水库诱发地震问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本文使用中国气象局、美国联合台风预警中心和日本气象厅的3套热带气旋最佳路径资料(CMA资料、JTWC资料和RSMC资料)分析了1951—2016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特征。3套资料反映的结果如下:热带气旋主要发生在10°N—25°N范围内,且1980年前其位置点在纬度上有南移的变化趋势,1980年后则相反;移速主要分布在2~6 m/s区间,在25°N左右移速明显加快,1980年前移速呈显著减小趋势;最大持续风速主要分布在10~15 m/s区间,1980年前最大持续风速有减小趋势;在风速较大的区域热带气旋最大风速半径较小,2001—2016年热带气旋和台风最大风速半径每年分别减小0.46 km和0.54 km。CMA和RSMC资料的结果高度一致,而JTWC资料结果与它们都存在一定的差异。热带气旋位置点频数和强度的变化受资料间差异的影响较大,而其位置及移速的变化则受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
高分三号SAR影像双阈值变化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双阈值合成孔径雷达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变化检测算法具有在发现变化区域的同时还能确定地表发生后向散射变化类型的优点。针对广义高斯双阈值最小误差法D-GKIT(Dual Generalized Kittler and Illingworth Thresholding)在进行阈值选取时直方图中不同类别像素灰度级重叠严重时,分割结果容易在尖峰单侧选取出双阈值而导致无法正确分割差异图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结合归一化最大类间方差和广义高斯最小误差法GKIT(Generalized Kittler and Illingworth Thresholding)的双阈值SAR变化检测方法。首先,提出以归一化最大类间方差值作为灰度级重叠程度的判别参数,确定阈值的选取顺序及两个候选区间;然后,利用GKIT在候选区间内进行分割,获取单侧阈值及非变化类拟合函数;最后,提出利用非变化类拟合函数更新后的直方图作为另一侧阈值选取基础进行分割,得到对应分割阈值。以宁波地区高分三号(GF-3)SAR卫星影像作为试验研究数据,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能较好地解决灰度级重叠时D-GKIT无法进行正确分割的问题,具有良好的变化检测效果和更强的鲁棒性且达到了利用研究区数据验证利用GF-3号SAR卫星影像进行变化检测研究可行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78.
针对刚体定位同时估计目标的位置和姿态信息的问题,研究了在三维空间中利用单基站进行刚体定位(RBL)的框架.该框架采用单个基站对安装在刚性目标表面的小规模无线传感器信号的波达方向进行测量,并将其与传感器拓扑信息融合,提出了两种用于RBL的最大似然估计算子.利用改进的高斯-牛顿算法对旋转矩阵和平移向量的最大似然估计算子进行优化估计,解算出了目标物体的三维位置和姿态.仿真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最大似然算子可以接近理论克拉美罗下限,并且在收敛成功率和运算成本方面具有较为出色的性能.   相似文献   
79.
王瑁  丘书院 《台湾海峡》2000,19(4):484-488
研究了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最大摄食量与温度和体重的关系。花尾胡椒鲷幼鱼的最大摄食量与体重呈正相关 ,二者的关系为 :Cmax=1 5 95 .3W0 .6 87(Cmax:最大摄食量 ,J/d ;W :体重 ,g)。最大摄食量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为 :在实验温度为 2 2~ 2 8℃范围内 ,二者呈正相关 ,超过 2 8℃之后呈负相关。最大摄食率与体重的相关关系为 :Rmax=1 5 0 7.6W-0 .313[(Rmax:最大摄食率 ,J/(d·g) ]。采用回归分析 ,建立了由温度和体重预测该种鱼的最大摄食量和最大摄食率的模型 :Cmax=2 86 790e-0 .90 4ln(T3-77.738T2 1985 .185T -16 42 9.710 ) W0 .6 16  n =1 6 ,r =0 .994Rmax=0 .887e1.2 6 4ln(-T3 78.0 6 1T2 -2 0 0 3.397T 172 36 .5 2 0 ) W-0 .2 83 n =1 6 ,r=0 .978  相似文献   
80.
鸭绿江洪季的河口最大混浊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1 994年 8月在鸭绿江河口的水文和悬浮泥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在洪季鸭绿江河口的最大混浊带 ,出现在第一个河口锋面内侧。它的核心处盐度小于 1 ,从上游带入河口的细颗粒泥沙多数被河口第一锋面截留 ,还有一部分上游来沙穿过该锋面 ,聚集在河口第一和第二锋面之间。垂向密度环流作用和絮凝作用在鸭绿江洪季最大混浊带的维持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