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24篇
  免费   2171篇
  国内免费   2335篇
测绘学   135篇
大气科学   98篇
地球物理   772篇
地质学   9832篇
海洋学   1739篇
天文学   8篇
综合类   564篇
自然地理   682篇
  2024年   98篇
  2023年   322篇
  2022年   435篇
  2021年   482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368篇
  2018年   289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18篇
  2015年   413篇
  2014年   557篇
  2013年   455篇
  2012年   532篇
  2011年   593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81篇
  2008年   515篇
  2007年   414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25篇
  2004年   462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47篇
  2001年   450篇
  2000年   413篇
  1999年   399篇
  1998年   346篇
  1997年   372篇
  1996年   396篇
  1995年   377篇
  1994年   335篇
  1993年   243篇
  1992年   252篇
  1991年   240篇
  1990年   223篇
  1989年   159篇
  1988年   49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2篇
  1972年   2篇
  1965年   2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91.
何正檀 《华南地震》1992,12(3):36-45
1980年,笔者应用地震对称迁移图象预测了全球大地震,其中包括12项主要预测意见和5项补充预测意见。近十年间,大多数预测意见已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这说明作为一种新方法,对称迁移图象可能对地震长期预测的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许绳铭  蔡圣芬 《福建地质》1992,11(4):288-323
本文依据各类岩石的地球物理性质及地球物理场的特征.对福建省重磁场进行分区.并着重讨论重磁异常的地质意义。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及地质构造背景,认为福建火山基底构造格局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块”的特征:以福鼎—莆田—诏安断裂构造带为界,分为东西两带。以建宁—莆田断裂构造带为界.分为南北两大块。中生代火山岩的基底主要为加里东褶皱系,其上还有华力西—印支期沉积盖层;福安—平和火山喷发带两侧基底保留较完整。火山岩厚度一般小于3000m。火山活动与热流上涌、地壳拉伸减薄、上地幔及下地壳物质熔融并沿块体边界向浅部上移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与海西期峨嵋山玄武岩浆喷溢同期的火山气液,不仅形成上二叠统底部的金矿源层,还以滨岸海底热泉群方式,形成以硅化角砾岩层为主体的戈塘式金矿床。 戈塘矿区钻孔发现的龙潭组中、上部零星金异常,是燕山期活化迁移的结果,这一作用亦促成了邻区紫木凼大型金矿床的形成。该区两种型式金矿的找矿前景乐观。深入调查研究古热泉系统和迁移再造规律,将会有一系列新的发现。  相似文献   
994.
泗洪—城岗地区系指郯庐断裂带内及其两侧江苏部分。南部包括大红山、车门、重岗山,北部包括晓店、城岗、南马陵山等地。本区最高海拔为91m。地貌成因形态类型比较复杂,主要有类平缓丘、剥蚀岗地、波状倾斜平原、阶地、谷地、沂沐河冲积平原、黄泛平原及淮河冲积平原等地貌成因类型。苏北金刚石普查找矿始于1962年,曾先后在新沂城岗、徐州贾汪、泗洪重岗山及毗  相似文献   
995.
对湖南上堡、郴县及胶东地区5个黄铁矿样品和5个黄铜矿样品进行的穆斯堡尔谱及电子探针(波谱仪)的分析得出:含Fe~(2+)的黄铁矿中Fe的纯离子浓度I_(La)/I_(Ka)值为0.65±0.05,含Fe~(3+)的黄铜矿中Fe的纯离子浓度,I_(La)/I_(ka)值为0.40士0.05.可见,随Fe价态的升高,比值I_(La)/I_(ka)反而降低.  相似文献   
996.
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沉积环境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岩石组分、组构、沉积构造及岩石共生组合分析,认为湘西吉首地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主要形成在浅水碳酸盐台地.各类灰岩中的内碎屑、藻团粒、生物碎屑及低能鲕粒等颗粒类型广泛发育,白云岩中的残余组分及上述两类岩石普遍含有数量不等的陆源物并具各种流动浅水特征的沉积构造标志等事实支持了这一认识.与上述岩石共生间隔发育的砾屑灰岩(云岩)多属风暴沉积类型,在台地边缘斜坡上部-浅海陆棚环境中形成.  相似文献   
997.
本文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镇川堡含气区的下二叠统下石盒子组为例,提出对等时沉积序列进行最大熵谱分析的方法,以便寻找各地层序列间的历史成因联系和彼此间的亲疏程度,从而较好地解决了诸如古水流方向、河道形态及湖泊岸线位置等问题,研究结果表明,镇川堡含气区下石盒子组沉积物源来自东北付谷、宝德一带,古水流方向北东30—60°,发育两个河流系统,稳定主河道4条.下石盒子组地层序列最大熵谱分析的最佳滤波阶数m=62,谱跨度K的最佳参数为200.  相似文献   
998.
东升庙是华北地台北缘西段的一个特大型铅锌硫矿床。在对矿床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海底喷流沉积成因观点,并初步探讨了矿床海底喷流沉积成矿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999.
1000.
通过对柴达木盆地北缘西段重点探井的岩心观测、重矿物分析、测井数据及地震资料的分析,研究了冷湖构造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演化特征和不同时期沉积微相及砂体的展布规律.结果认为,冷湖构造带古近系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物源来自北东方向的小赛什腾山和赛什腾山附近.古近系路乐河组(E1+2)沉积期,主要发育辫状河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仅在靠近山前发育少量冲积扇沉积;至下干柴沟组(E3)沉积时期,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沉积.古近纪时期冷湖构造带表现为一次较大规模的水进过程,纵向沉积继承性明显,很好地记录了这一沉积演化过程.这一沉积体系及演化过程有利于粗碎屑和细碎屑交互沉积,形成较好的储盖组合,为柴达木盆地冷湖构造带下一步的油气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