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8篇
  免费   2186篇
  国内免费   5469篇
测绘学   169篇
大气科学   277篇
地球物理   843篇
地质学   13090篇
海洋学   1745篇
天文学   67篇
综合类   539篇
自然地理   1113篇
  2024年   173篇
  2023年   511篇
  2022年   555篇
  2021年   580篇
  2020年   506篇
  2019年   559篇
  2018年   424篇
  2017年   432篇
  2016年   472篇
  2015年   533篇
  2014年   820篇
  2013年   595篇
  2012年   772篇
  2011年   748篇
  2010年   634篇
  2009年   629篇
  2008年   625篇
  2007年   621篇
  2006年   634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518篇
  2003年   527篇
  2002年   515篇
  2001年   596篇
  2000年   449篇
  1999年   363篇
  1998年   397篇
  1997年   471篇
  1996年   417篇
  1995年   392篇
  1994年   344篇
  1993年   290篇
  1992年   307篇
  1991年   230篇
  1990年   239篇
  1989年   158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35篇
  1986年   2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6篇
  1976年   9篇
  1973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氧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9年在美国卡内基研究所,著名同位素地球化学家Zachary Sharp和James Oneil研制出了用于做硅酸盐和氧化物氧同位素分析的激光碳还原技术。 稳定同位素分析是能够获得制约各类岩石形成和变化条件信息的最有用的地球化学技术之一。然而,从硅酸盐和氧化物中萃取氧的方法过去25年一直保持不变(我国是在13年前研制成的)。由于这种分析必须有较大的样品量,很细小空间上的分辨能  相似文献   
952.
同位素地质科学技术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论述了同位素地质科学技术近年来所取得的一系列新进展,主要表现在:1.激光共振离子化质谱技术(RIMS);2.二次离子化质谱技术(SIMS);3.热离子化质谱技术(TIMS);4.同位素比值鉴测质谱技术(Irm-MS);5.流体包裹体~10Ar/~39Ar、Rb/Sr、Sm/Nd年龄测定及稳定同位素测定技术.对某些方法进行了离子分离和气体收集等方面的改进,如Pb的逐步蒸发技术,镭的化学分离和质谱测气.由于离子探针和激光技术的引进,使同位素测试可以在单个矿物的微区以及单个包裹体上进行.同位素地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它在现在及未来的应用可能性、它对地质科学及环境科学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我们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953.
中国陆相成因天然气同位素组成特征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沈平  徐永昌 《地球化学》1991,(2):144-152
本文通过10个含油气盆地的160多个天然气样品,进行了甲烷碳、氢同位素分析,其结果可将天然气划分为五种类型,即生物气、生物-热催化过渡气、石油伴生气、凝析油伴生气和煤型气。其同位素组成与沉积盆地的沉积环境、有机质类型、热演化阶段和各种气藏形成的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我国陆相成因天然气碳、氢同位素研究,探讨其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意义,从而为各种成因类型天然气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954.
955.
由10个大雹块(长轴47—64mm)切片中的43个氘样分析得知:雹块的平均δD值为-93.8‰,其相应高度为海拔807m(-14.7℃),干生长层的平均δD值为-101.8‰,相应高度为8803m(-19.5℃),湿生长层的平均δD值为-91.5‰,相应高度为7413m(-11.4℃)。氘含量与冰晶平均长度之间有较好的统计关系。  相似文献   
956.
东沟坝金、银、铅、锌、黄铁矿重晶石型矿床的形成明显可以划分为两个不同的成矿期,本文主要讨论了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期的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在此期间,成矿温度为176—263℃,成矿压力为50—100MPa,成矿流体的密度为0.845—0.935g/cm~3,成矿流体的盐度3×10~(-2)—6×10~(-2)(NaCl),成矿流体的氧逸度为10~(-31)—10~(-37),硫逸度10~(-15.7)—10~(-11.6),成矿流体的pH上限=5.80—6.00,pH下限=5.30—4.70,成矿流体的化学组成类型为Na~+-Ca~(2+)-K~+-Mg~(2+)-Cl~--HS~-(SO_4~(2-))-HCO_3~-型、金主要以硫金配合物的形式迁移。黄铁矿的δ~(34)S_(CDT)为0.1×10~(-3)—10.5×10~(-3)、重晶石的δ~(34)S_(ODT)为16.9×10~(-3)—20.3×10~(-3)、成矿流体的δ~(34)SΣ_S介于上述两者之间、明显偏离幔、源硫、系火山成因硫同海相硫的混合体。铅同位素组成在铅同位素演化曲线图解上,落在造山带,上地壳演化曲线附近,反映其多来源特征。成矿流体的δD积δ~(18)O_(H_2O)的变化范围较大,显示出海水变质水和大气降水的三要特征,说明东沟坝矿床的成矿流体的多来源特征。并指出该矿床为一受变质同生的火山沉积型金银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957.
杜道生 《地图》1994,(4):58-60
地理信息系统的组成及其内容(3)杜道生地理空间是人类活动的场所,地理资源与环境因素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人类与自然界的斗争可归结为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以描述地球表面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地理信息,就成为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主要信息源。...  相似文献   
958.
本文综述了岩溶不整合的内涵和研究意义,系统总结了古岩溶不整合的鉴别依据,把组成岩溶体系的改造形态(体)和建造作为主要标志;认为岩溶改造形态(体)有古个体形志标志和组合形态(体)——地形地貌标志,这些形态(体)应有岩溶建造充填或覆盖才有鉴定意义;还认为岩溶建造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主要依据,与建造同时形成的生物化石及同位素年龄是直接的关键证据;岩溶建造底部建造层中的溶积钙砾岩和溶积钙屑灰岩,两岩石系列中的岩石成因类型、结构构造、层面构造是确定古岩溶不整合面产状、古岩溶水流向的决定性标志;此外,古构造对岩溶和岩溶建造都有一定控制作用,有建造充填、覆盖,也是确定岩溶不整合的标志。  相似文献   
959.
The Baishitouquan amazonite and topaz-bearing granite is one of the typical high-rubidium and high-fluorine granites 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Mid-Tianshan belt. This intrusion is in sharp contact with Mid-Proterozoic schists, gneisses and marbles, and is composed of four zones transitional from the bottom upwards: leucogranite, amazonite granite, topaz-bearing amazonite granite and topaz quartz albitite. The Baishitouquan granite contains highly ordered K-feldspar, Li-rich mica, Mn-rich garnet, α-quartz and low temperature zircon and is chemically high in Si, K, Na, Al, Li, Rb, Cs and F, and low in Ti, Fe, Ca, Mg, P, Co, Ni, Cr, V, Sr and Ba, with Na2O<K2O. Amazonite from the amazonite granite zone contains 1867 ppm Rb. The F contents of bulk rocks are 3040 and 4597 for the amazonite granite and topaz-bearing amazonite granite zones, respectively. These two zones have δ18O values of 8.97–9.85‰ (SMOW) and show flat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with strong Eu depletion. K-Ar and Rb-Sr ages of this intrusion are 226. 6 Ma and 209. 6 Ma respectively, with an initial87Sr/86Sr ratio of 0.987±0.213. The Baishitouquan granite is the product of crystallization of a low temperature, and water, rubidium and fluorine-rich magma, which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partial melting of muscovite-rich crustal rocks. Consolidation of this granite involved two contrasting and successive stages: melt crystall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metasomatism and precipitation. Various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his granite were formed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the magmatic to the hydrothermal stage.  相似文献   
960.
The effect of Co2 and CH4 degassing from the mantle on the carbon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diamond has been quantitatively modeled in terms of the principles of Rayleigh distillation.Assuming the δ^13 C value of -5‰ for the mantle,the outgassing of CO2 can result in the large negative δ^13 C values of diamond,whereas the outgassing of CH4 can drive the δ^13C values of diamond in the positive direction.The theoretical expectations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full range of δ^13 C values from-34.4‰5 to 5‰ observed for natural diamonds.It is possible that diamond formation was triggered by the degassing of Co2 and/or CH4 from the mantle and the associate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of carbonate-bearing m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