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347篇
  国内免费   399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1499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3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2 毫秒
61.
青藏高原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和进展综述(南区)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2.
青藏高原南羌塘基性岩墙群U-Pb和Sm-Nd同位素定年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羌塘地区是青藏高原古特提斯研究的关键地区,羌塘南部地区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代与构造背景对确定古特提斯阶段联合古陆解体的具体时间和青藏高原构造演化有重要意义。选择单颗粒锆石U-Pb法和全岩Sm-Nd等时线法对基性岩墙进行定年研究,获得了(312±4)Ma单颗锆石U—Pb谐合线年龄和(299±13)Ma和(314±5)Ma两个Sm-Nd全岩等时年龄。结合区域地质资料研究认为,基性岩墙群为羌塘地块裂离作用的产物,所获得的同位素年龄代表了基性岩墙群的侵位时间,为羌塘地块裂解提供了构造事件年龄,为重塑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盆的形成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63.
根据对大别山南部宿松磷矿含磷地层的区域分布、地层序列、时代归属、构造变形的系统研究,提出磷矿层属震旦系的新认识。含磷岩系经受了两次强烈的变形改造,原始层理经过了强烈改造,宿松磷矿构成总体包络面呈北西西走向、向南倾斜的褶皱化单斜。矿层的多层化、尖灭复合和加厚现象等主要受构造的控制,而非完全受古地形的控制。用褶皱的观点对原先勘探剖面中的磷矿体进行了重新圈连,籍以指导磷矿的调查、评价和开采。最后对磷矿分布的古地理特征进行了讨论,并从构造的观点对磷矿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4.
张建东  朱志新 《新疆地质》2004,22(2):160-163
依据英吉沙县卡拉巴西塔克山新发现的牙形石化石,结合所发现的腕足、珊瑚等化石,认为库山河组的时代为晚泥盆世法门阶中晚期.其生物群面貌与中国南部同期陆架相(珊瑚一腕足相)地层生物面貌相似.塔里木盆地西南缘泥盆一石炭系界线位于库山河组和克里塔克组之间.  相似文献   
65.
李振江  赵奎  杨秋莹  李春雨  张术权 《世界地质》2004,23(2):179-182,186
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原始地震记录接收能量弱、信噪比低、各种干扰波严重和地表条件多变等存在严重的静校正问题,尝试利用CGG、Foucs、Grisys、Promax等多套处理系统的优势模块对跨工区二维大吾4面进行深部地层的折射波静校正、反褶积、剩余静校正、DipMoveOut、偏移等关键技术的联合处理方法试验研究,形成了一套针对松辽盆地南部深层地震资料处理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6.
通过详细研究百岗组沉积相发育特征,将三角洲进行不同类型划分,认为百色盆地东部坳陷的南北两侧分别发育两套不同的沉积体系。沉积响应完整地记录了构造活动情况,在百岗早中期,盆地南部构造抬升强烈,北部构造相对稳定,三角.洲强烈向北西方向进积:百岗晚期,南部构造活动相对稳定,北部构造发生了强烈抬升。南部三角洲在百岗期表现为“发育-发展-稳定-萎缩”的一个完整的演化旋回特点,而北部扇三角洲则体现为“稳定-进积”的过程。整个盆地构造活动在百岗期表现出了两侧构造运动明显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67.
本文总结了盛源盆地铀成矿控制因素,建立了盆地铀矿找矿模式;应用物化探新技术、新方法解决了深入找矿的一些基础地质问题,发现了深部矿化信息;分析了工作区地面伽玛、航空能谱及航磁、重力场特征;阐明了工作区水文地质及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认为盛源盆地南部寻找白垩系红层覆盖下的深部铀矿化具有一定的前景,应以寻找65、70矿化类型为主攻方向,坝口—燕窠—杀神塘吴家一带为最有希望突破的地区,南源周家地区有必要进一步开展攻深找盲工作。  相似文献   
68.
青藏高原南部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进一步系统和深入地认识青藏高原地质作用过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区域主要结合带和断裂带时空分布的查证取得重大进展,为进一步建立区域构造格架提供了基础资料;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高压麻粒岩的发现和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探讨藏南基底的形成机制、折返过程提供了新资料;一些地层及大量古生物化石的发现和确定,为区域地层系统的建立、划分与对比提供了重要依据;一些岩浆岩岩石类型的发现及大量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的获得,为建立区域岩浆岩的时空格架和演化过程提供了新资料;重要不整合接触关系和沉积相的确定,为区域构造-岩相古地理恢复和沉积盆地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第四纪地质及新构造区调成果,为青藏高原隆升、环境演变和古大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人文古迹、生态环境、旅游地质等方面取得众多进展,为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古人类文化研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资料;矿产资源调查取得众多新发现,为开展重要成矿区(带)的矿产资源调查评价提供了基础信息和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69.
通过2 0 0 4年度各相关图幅的大力工作,在基础地质、矿产和资源等方面取得了大量实际材料,综合研究区域构造地层格架、青藏高原地质图和青藏高原南部火山岩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等,取得重要进展和新认识,在矿产资源、旅游和人文景观等方面也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相似文献   
70.
恩平组是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已经获得勘探证实的主要烃源层系。对其物源的清晰认识是潜力烃源和有利储层发育研究的重要基础。基于大量的三维地震解释和有限的钻井资料分析,提出白云凹陷恩平组时期不仅有来自北部盆外物源的输入,同时存在来自南部隆起的物源贡献。已钻井岩石学特征、古地貌分析、地震剖面特征和碎屑锆石年代学特征表明,白云凹陷西南部恩平组具有砂地比超过80%、粒度较粗、发育NE向大规模高角度"S"型前积地震相、具有物源通道的古地貌以及碎屑锆石以中生代岩浆锆石为主的特征,这与凹陷北部盆外具有NW向较平缓的"叠瓦状"前积地震相和较老的前寒武纪—古生代的碎屑锆石年龄的特征截然不同。综合分析认为,恩平组时期白云凹陷的南部隆起物源为白云凹陷西南部提供了充足的陆源物质供给,对白云西南部的优质陆源海相烃源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同时云开低凸起恩平组砂体埋深浅,粒度粗,是重要的潜在优质储层,具有重要的勘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