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9篇
  免费   340篇
  国内免费   405篇
测绘学   14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152篇
地质学   1500篇
海洋学   212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24篇
自然地理   65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60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09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65篇
  2008年   104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9篇
  2004年   81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50年   3篇
  1946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1年   2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8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根据密井网测井、录井以及其它分析化验资料,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松辽盆地杏树岗油田杏三区东部白垩系姚家组一段葡萄花Ⅰ组油层1-3小层(葡Ⅰ1-3小层)沉积微相类型、特征、组合模式和不同地质时期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葡Ⅰ1-3小层为浅水湖泊三角洲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分流平原和三角洲内前缘2种沉积亚相,含11种沉积微相,具有不同的沉积特征和测井相模式;利用自然电位曲线幅变值和砂体厚度,有效识别天然堤、水上决口沉积、溢岸薄层砂3种有成因联系、测井曲线形态类似的沉积微相;进一步根据各沉积微相的测井曲线形态组合、沉积成因及沉积作用的不同,总结出7种沉积微相组合模式。葡Ⅰ1-3小层沉积演化经历了早期湖退、中期稳定、晚期湖侵3个阶段,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微相展布各异,总体表现出湖盆发育规模由大变小,再变大,骨架砂体厚度和理想钻遇率逐渐减小的特点。  相似文献   
72.
以松辽盆地北部西斜坡青山口组二段至姚家组一段高频层序地层为研究对象,研究各体系域内沉积体系充填类型和展布规律,利用地震、测井、岩心和古生物资料,建立松辽盆地西斜坡中青二段至姚一段四级层序格架;分析四级层序格架内沉积微相类型、沉积体形态及规模,确定沉积微相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山口组二段划分为2个四级层序(Cg4、Cg3),青山口组三段划分为3个四级层序(Cg2、Cg1、Cg0),姚家组一段划分为1个四级层序(Cp1),各四级层序内均能识别出相应级次的湖泊扩张体系域和湖泊收缩体系域。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前缘河口坝、远砂坝、滨浅湖混合滩、砂滩和钙质浅滩沉积微相,富砂的三角洲前缘、滨浅湖砂质滩坝微相与富泥的滨浅湖混合滩微相在剖面上形成储盖组合;平面上,来源于四个物源方向的三角洲沉积体在青山口组二段的各体系域沉积时期逐渐向湖推进,与滨浅湖混合滩、泥滩微相共存,并新发育西北物源三角洲;青山口组三段沉积阶段三角洲沉积体规模明显缩小,以发育滨浅湖钙质浅滩微相为特征,Cp1时期三角洲再次向湖迁移,滨浅湖不断萎缩。该研究结果为研究区地层—岩性油气藏预测、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3.
程俊  石卫刚  翟杰  李海波  刘江华 《地质通报》2016,35(9):1472-1478
综合露头剖面、砂岩碎屑组分、地球化学、阴极发光等资料的研究,对西藏白朗地区南部三叠系沉积环境及物源开展了研究。该区三叠纪地层以灰黑色泥岩、浅灰白色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色灰岩为主,沉积背景为拉轨岗日被动陆缘盆地的浅海-半深海环境。碎屑岩及其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反映,物源总体来自克拉通内部。阴极发光结果表明,物源区石英主要为变质成因,次为火成岩成因。综合判定,研究区该套地层为下—中三叠统吕村组和上三叠统涅如组,物源区来自南部高喜马拉雅基底杂岩带。  相似文献   
74.
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成矿区带数据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能源矿产是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的战略资源,加强我国及周边地区油气和煤等能源资源的研究和开发利用意义重大。依据板块构造和大陆动力学以及油气与煤成藏地质学理论,以深部构造控制盆—山发育、盆—山耦合和热动力系统控制成矿的研究工作思路,应用70个油气田、471个煤田的基础地质资料,从沉积盆地发育的区域地质特征、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单元诸多方面,在地理信息系统(GIS)平台上提示了该区板块构造格局与能源资源的时空分布规律。中国南部及邻区能源资源可划分为3个成矿域,每个成矿域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成矿省、含矿区(盆地)、矿田聚集区带、矿田(油气田)五个级别的成矿区域。数据集由构造带(断裂带和造山带)类型和时代、盆地类型和时代、能源矿产资源类型和丰度、成矿区带等元数据组成。该数据集是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沉积盆地能源矿产(石油、天然气、煤)资源评价资料,综合分析成矿区带特征,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库,不仅是对中国南部及邻区区域地质认识和沉积盆地能源资源勘查工作成果的集成,而且为国家科学地引导地质找矿工作部署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5.
王瀚  肖异凡  张宁  蒋杨  孙曦  何卫红 《地球科学》2018,43(11):3901-3909
古-中生代之交,不同古地理背景中生物灭绝的表现不同.有关放射虫动物群研究,一方面,提供古地理背景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为生物多样性演变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盆地相放射虫的研究对揭示不同沉积相生物灭绝和古环境演变具有重要意义.贵州惠水以南克脚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剖面位于南盘江盆地北部,为盆地相沉积.对克脚剖面大隆组和大冶组底部放射虫动物群进行了初步统计、类群组合特征分析,结合放射虫的保存状态,对克脚剖面二叠纪末古水深进行了详细研究,认为大隆组至大冶组底部地层沉积于浪基面以下,古水深普遍浅于150 m,大隆组上部最大海侵时古水深最浅达200 m左右.   相似文献   
76.
张森  石蕾  鞠楠  苏建伟 《地质与资源》2018,27(3):257-262
以"油铀兼探"的找矿思路,带动松辽盆地中南部开展砂岩型铀矿调查选区及钻探验证工作.将异常强度250 API和450 API确定为划分潜在铀矿孔、潜在铀矿化孔和正常孔的关键技术指标,对中央拗陷区南部1572个钻孔进行异常筛查工作.排查发现潜在铀矿孔362个,潜在铀矿化孔223个.对191号钻孔和36号钻孔进行钻探验证,发现1个工业孔、1个异常孔.认为区内寻找砂岩型铀矿的有利地段为油田区反转构造形成的隆起区边部四方台组河流相砂体,并总结了中央拗陷区南部6种主要控矿因素.  相似文献   
77.
吴桐  周铁锁 《地质与资源》2018,27(5):438-444
基于露头资料,利用有机地球化学分析技术,通过研究大兴安岭南部林西组地层及烃源岩发育特征,探讨有利勘探方向.结果表明:大兴安岭南部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广泛发育,其沉积环境主体为三角洲-湖相沉积;林西组暗色泥岩有机质含量以中等为主,有机质类型为Ⅱ2~Ⅲ型,有机质热演化达到高熟-过熟阶段.该区开展油气勘探应远离侵入岩发育区,在有中生界覆盖地区,保存条件及盖层条件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78.
藏北羌塘南部埃迪卡拉系达布热组的建立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  曾孝文  李才  李航  解超明  范建军 《地质通报》2018,37(8):1379-1386
羌塘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构造上处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因其特殊的构造位置,羌塘地体的起源及构造演化对于探讨青藏高原的早期形成演化、冈瓦纳大陆裂解,以及特提斯洋演化等关键科学问题至关重要。最近,在羌塘南部达布热地区发现一套碎屑岩夹玄武岩的岩石组合,碎屑岩具有低成分成熟度的特点,虽然岩石发生了低绿片岩相变质,但仍然保留了原岩类复理石沉积的特点。根据碎屑锆石定年结果,该套地层中碎屑锆石的最年轻年龄为550Ma左右。此外,该套地层中玄武岩夹层的测年结果表明,该套地层形成于埃迪卡拉纪(约550Ma)。结合地层剖面及区域地层对比,建立了埃迪卡拉纪达布热组。达布热组是羌塘地区首次发现的埃迪卡拉纪地层,该组地层的建立为探讨冈瓦纳大陆北缘构造演化提供了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79.
编辑部 《地质论评》2018,64(4):6404912-6404979
正2018年5月2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在黑龙江省安达市松科二井工程现场召开大陆科学钻探工程(松科二井)完井暨学术研讨现场会。中国地质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松科二井工程领导小组组长李金发宣布松辽盆地大陆深部科学钻探工  相似文献   
80.
浅水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松辽盆地主要勘探开发目标之一,由于该类储层砂泥岩薄互层十分发育,一直以来都是储层预测中的难点。利用覆盖全区的三维地震资料和已有钻井、测井信息,在建立研究区青三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基础之上,运用"相位调整-地震相-地层切片"的地震沉积学综合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乾安地区上白垩统青山口组三段的砂体类型、特征及层序格架内砂体演化规律作了进一步探讨。研究表明,青三段可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三级层序内进一步划分为12个四级层序;地震资料进行相位调整后,将地震同相轴与岩相建立相互对应关系,红色波峰代表偏砂相,黑色波谷代表偏泥相;在四级层序约束下提取典型地层切片,并识别出枝状水下分流河道、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末端水下分流河道3类主要砂体,各类砂体具有不同的地震相特征;SQ1三级层序早期以发育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晚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SQ2三级层序湖侵体系域早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晚期以发育末端水下分流河道为主。SQ2三级层序湖退体系域以发育枝状水下分流河道和曲流状水下分流河道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