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01.
<正> 一、概述硼是人类生产实践活动所需要的主要化学元素之一,因此,研究硼矿床在地壳中的形成和分布是一项重大的课题。板块构造理论的建立为这一课题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对解决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和分布规律等地质问题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2.
中国天山板块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3.
辽宁锦西地区中元古代-中生代砂岩构造背景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和政军 《沉积学报》1989,7(2):21-28
砂岩的碎屑组成特征与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关系密切.利用砂岩的构造属性,可对区域构造的演化过程、性质及延续和转折时间等进行有效的分析.砂岩的QFL和QmFLt碎屑组合分析表明,从中元古代至中生代,辽宁锦西地区经历了基底隆起、克拉通化、再旋回沉积、活动大陆边缘深挖拗陷和强烈断陷活动等几次性质不同的沉积-构造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04.
河南古板块构造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潜龙 《河南地质》1989,7(4):21-27
  相似文献   
205.
塔里木板块周缘晚古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训 Graham  S 《地球科学》1994,19(6):715-725
塔里木板块在晚古生代以来,经历了一系列碰撞和拼合事件,受北侧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碰撞的影响,南天山石炭纪再生洋盆于早二叠世末隆起,并导致天山山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塔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并导致天山山前的前陆盆地形成,这一时期里木西部强烈的热活动事件,反映了一次地壳开裂活动,同时进一步推动了塔里木向天山下插的陆内俯冲活动及前陆盆地的形成,中生代时期,特提斯洋盆的活动及先  相似文献   
206.
地震灾害--应汲取的教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震是一种常见的强度和破坏范围不定的现象.每年有数百万地震事件被遍布在全球的无数地震仪所记录.这些地震的发生地点,根据20世纪中叶发展起来的板块构造理论是完全可以预知的(这里指地震发生在板块边缘上--译注).  相似文献   
207.
全球应力场与构造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介绍了近年来全球构造应力研究方面的一些新进展并以“世界应力图”提供的资料为背景 ,结合一些最新的研究成果 ,阐述了全球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及其与板块构造运动之间的联系。研究结果表明 :(1)全球存在大尺度的统一性构造应力场 ;(2 )全球大多数板块内部地区为挤压应力作用 ,其应力结构多为逆断型、走滑型或逆走滑型 ;(3)大陆板块内部的扩张区大多位于高海拔异常地区 ,其应力结构为正断型或正走滑型 ,如青藏高原、东非裂谷和贝加尔裂谷等 ;(4)全球大部分地区的地壳上部构造应力作用方向较为均一 ,存在区域统一应力场 ;(5 )全球大部分地区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板块绝对运动 (角速度 )迹线保持较好的一致性 ,反映出构造应力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密切 ;(6 )板块汇聚、洋脊扩张可能是产生岩石圈上部构造应力的主要力源。  相似文献   
208.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公湖—怒江位于西藏中部 ,西起班公湖日土 (33.5°N ,79°E) ,向东经由措勤、尼玛、那曲至东部怒江带 ,走向近东西、其中部大致平行于北纬 32°线 ,延长大于 15 0 0km。该带蛇绿岩发育 ,是中生代板块缝合线 ,是南部拉萨地块与北部羌塘地块的分界线。其中段班戈地区白垩系地层发育 ,包括下白垩统底部川巴组 (K1c)、多巴组 (K1d)、郎山组 (K1l)和上白垩统江巴组 (K2 j)。川巴组为浅海相黑色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煤层和火山岩 ;多巴组为含有海侵夹层的陆相碎屑岩建造 ,海侵层为含园笠虫 (Orbitolinasp .)钙质砂岩 ;郎山组为浅海相—泻湖相台地型碳酸盐岩沉积 ;江巴组以陆相、厚层块状的砂砾岩红层为特征。本区白垩系层序的总体特征 ,是以海相火山岩—细碎屑岩为先导、经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到陆相红层 ,形成于与B型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209.
Mesoproterozoic volcanic rocks occurring in the north of the western Kunlun Mountains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first group (north belt) is an reversely-evolved bimodal series. Petrochemistry shows that the alkalinity of the rocks decreases from early to late: alkaline→calc-alkaline→tholeiite, and geochemistry proves that the volcanic rocks were formed in rifting tectonic systems. The sedimentary facies shows characteristics of back-arc basins. The second (south belt) group, which occurs to the south of Yutian-Minfeng-Cele, is composed of calc-alkaline island arc (basaltic) andesite and minor rhyolite. The space distribution, age and geochemistry of the two volcanite groups indicate that they were formed in a back-arc basin (the first group) and an island arc (the second group) respectively and indicate the plate evolution during the Mesoproterozoic. The orogeny took place at -1.05 Ga, which was coeval with the Grenville orogeny. This study has provided important geological data for explorin  相似文献   
210.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华北南缘、扬子西北缘地区中晚元古宙时期存在一个由两个三联点构成的复合“三叉”裂谷系。该复合“三叉”裂谷系演化过程中有关的成帮作用可划分出四个具有一定成矿远景和战略勘探意义及多金属成矿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