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6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4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71.
普遍认为修正后的板块构造模式仍适用于新太古代地质研究,但是早期板块构造过程与后期有明显差异,包括陆块规模、造山带类型、碰撞造山过程等。典型碰撞造山带在地史上的初次形成具有划时代的构造演化意义,涉及典型板块构造初始发生过程、最早超级大陆拼合、威尔逊旋回及板块碰撞造山过程等方面。华北中部保留一条近南北向的碰撞造山带(2 600~2 500 Ma BP),保留特征的巨型复式褶皱、不同层次推覆构造、蛇绿岩混杂带等。围绕华北中部造山带及其25亿年重大构造热事件的研究,对认识华北早期构造演化及其超大陆再造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早期板块构造研究的关键突破口之一,开展其不同地壳层次构造变形及其前陆盆地的研究,将深化早期板块边界及其造山过程的科学认识。  相似文献   
72.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10):F0003-F0003
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OceanDrilling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吏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Drilling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SeaDrilling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理论,极大地推动了20世纪地球科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73.
李锦轶  肖序常 《地质论评》1998,44(4):337-338
“最近,我向领导建议,组织北方几省几个研究所和学校,研究中国北方板块和成矿的关系,以后,我还希望推行到全国各地区,……,我希望再多活20年,为祖国的四化建设,再多做一些贡献。” 摘自李春昱教授最后日子里的工作日记  相似文献   
74.
元古宙蛇绿岩研究现状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元古宙蛇绿岩研究简史的基础上,对元古宙蛇绍岩的时空分布特征,岩石组合类型,变质作用程度,大地构造背景及源区地球化学制约等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就元古宙蛇绿岩的板块构造意义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75.
目前,将北秦岭造山带视为华北陆块南缘古活动大陆边缘模式的观点颇为盛行。但从地壳演变依据、古生物资料、野外资料及地壳地震反射剖面等方面研究成果分析,华北陆块与扬子陆块之间的秦岭海槽应是发育于大陆地壳内部的沉降带,两个陆块间从未存在过真正的古大陆边缘;秦岭造山带是发育于大陆内部因碰撞挤压可起的造山带,并非形成于陆壳板块边缘;“楔入造山”是陆壳内部块体碰撞造山的一种新模式。板块构造理论有局限性,大地构造  相似文献   
76.
天山地质构造演化复杂,多阶段演化中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规模并不均衡。而石炭-二叠纪却是天山成矿带大规模岩浆活动和金属成矿作用的"爆发"期。本研究紧紧围绕岩浆铜镍矿床、斑岩型铜(钼)矿床及火山岩型磁铁矿矿床,从含矿岩体的岩浆起源、岩浆演化及成矿特点,系统研究地球深部相应岩浆活动的地质过程。通过典型矿床的深入剖析,建立相应矿床类型的成矿模式,破解制约找矿突破的控制因素,系统阐述了板块构造与地幔柱体制叠加并存的地质特征与成矿表现。联系塔里木地幔柱的活动特点和成矿表现,将其与天山造山带三类主要矿床类型建立关联,对比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天山成矿带成矿类型与塔里木地幔柱及板块构造存有密切关系,可能是两种构造体制叠加并存的结果。塔里木克拉通深部熔融的地幔物质,围绕刚性塔里木克拉通边缘不断上涌,并与表壳物质发生交换,随着板块俯冲的持续和减弱,深部上涌的地幔物质不断加强,先后形成因深部地幔物质多寡而金属聚集的不同矿床类型。该地幔柱形成时深部过程与成矿作用认识模型的建立,极大地推进了板块构造、地幔柱与岩浆成矿作用的研究,同时可为天山及邻区找矿突破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7.
根据近年来全球地壳上地幔探测的成果,分析了洋陆转换、地壳和岩石圈加厚的作用过程。洋陆转换作用可分为以下五个演化阶段:①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②海沟发生与早期俯冲;③俯冲带成熟与沟弧盆体系形成;④俯冲带汇聚和位移;⑤陆—岛碰撞和陆壳连接。同大洋扩张期的地壳增厚作用指发生在被动大陆边缘的地质作用。包括沉积作用,岩浆底侵作用,下地壳和岩石圈地幔压裂,形成海沟等。海沟形成后陆缘转变为主动大陆边缘,大地构造机制转换为板块俯冲作用。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特征是海盆扩张和板块俯冲造成的洋壳缩短取得平衡。弧后盆地和弧后边缘海的打开,表明俯冲带进入完全成熟的阶段。洋脊俯冲之后过成熟期的洋—陆转换作用,其特征是海盆逐渐缩小而且板块俯冲带汇聚。这里既有密集的俯冲带又有短期打开的边缘海岭;俯冲带不断位移,既可后撤也可前冲;俯冲板块经常发生断裂和拆沉。过成熟期的板块俯冲结果是边缘海微板块的萎缩。经过陆—岛碰撞,岛弧地壳增厚,与大陆板块连为一体,成为大陆内部的一个构造单元,即显生宙的"古洋—陆转换带"。  相似文献   
78.
TTG岩套的成因及其形成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TG岩套是一类包含了三种岩性的岩石组合,即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TTG岩套的规模在太古宙最大,是早期陆壳的主体且在各地质历史时期均有发育。该岩石组合是岩石学定名,多数样品的地球化学特征相似:富Na,高Al2O3(平均15%),低Mg、Ni、Cr,富集LREE、亏损HREE、高Sr、低Y、低Yb且无明显的负Eu异常。其微量元素特征与Adakite(高锶低钇中酸性岩,"埃达克岩")类似。目前多数学者认同其为变玄武质岩石部分熔融后的熔体,主要争论在于其源岩的变质程度。笔者认为TTG岩套的源区不应局限于某个变质相,而是涵盖了较大的P—T范围。对于其形成环境的探讨,笔者认为应该以地球演化不同时期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前提,盲目地"将今论古"是不合理的。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3.8Ga之前的TTG岩套可能是在板块构造未启动的非俯冲条件下形成的;3.8~1.9Ga的TTG岩套产生在发育俯冲式板块构造板块构造具有间歇式特点的背景下,此时可能既存在非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也存在俯冲环境下产出的TTG岩套,而且其产出应该具有幕式特征;古元古代之后的TTG岩套可能无一例外均是俯冲板片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79.
正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最大、历时最久的国际合作研究计划,所取得的科学成果证实了海底扩张、大陆漂移和板块构造  相似文献   
80.
正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ntegrated Ocean Drilling Program,IODP)是一项旨在通过研究海底沉积物和岩石来探索地球历史和结构的宏大国际研究计划。其前身国际大洋钻探计划(Ocean Drilling Program,O DP)和深海钻探计划(Deep Sea Drilling Project,DSDP),是20世纪地球科学领域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