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09篇
  免费   460篇
  国内免费   687篇
测绘学   335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387篇
地质学   1801篇
海洋学   239篇
天文学   29篇
综合类   259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65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7篇
  2014年   139篇
  2013年   11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84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5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8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68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6篇
  1958年   2篇
  1948年   4篇
  1942年   2篇
  1941年   2篇
  192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武音茜 《矿物学报》2011,31(3):449-452
地质遗迹资源不仅在地学中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而且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美特征,对于促进和发展旅游业来说,是既有文化内涵、又有观赏价值的重要旅游资源。贵州板庚滩保存了大量三叠纪物种大灭绝和生命重新复苏的地质历史遗迹,是全球保存最好、研究程度最高的三叠纪孤立碳酸盐岩台地——“大贵州滩”的核心区域。本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在申报贵州三叠纪世界地质公园的基础上,实行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制定《“板庚滩”旅游发展规划》,指导“板庚滩”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打造“板庚滩”的世界名片和科学文化内涵;整理和发掘少数民族文化以提升“板庚滩”的人文内涵;开发以“板庚滩”奇石和石材工艺品为主的特色旅游产品;以科学文化和人文内涵为灵魂,围绕新农村建设开辟集科普、民俗、休闲于一体的专门旅游线路;发掘少数民族特色饮食,发展民居式旅馆,发挥牛车、马车等传统交通方式的优势和特色,使“板庚滩”成为不可复制的精品旅游点,推进贵州旅游产业升级以促进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982.
国内外学者对巴颜喀拉三叠纪的沉积物源主体来自扬子板块已达成共识,但对巴颜喀拉地区金矿成矿物质来源研究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成矿机制的探讨。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巴颜喀拉地区中二叠世玄武岩和三叠世碎屑砂岩进行了系统分析,认为金矿成矿物源与峨眉山玄武岩有关,这为深入研究巴颜喀拉地  相似文献   
983.
1概况嘎拉勒铜金矿位于西藏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与南羌塘—三江复合板片缝合带西段,狮泉河晚燕山期结合带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两大构造单元的交汇处。早白垩世,班怒洋向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和向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片的双向俯冲,于南北两侧形成了冈底斯北缘  相似文献   
984.
近些年来,辽宁省国土资源厅通过治理整顿,违法勘查、开采矿产资源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矿产开发秩序持续向好。但也面临不少问题,受利益驱使,无证勘查、无证采矿、越界开采、非法转让等违法违规问题时有发生,“发现难、制止难、查处难”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有的地区矿产开发秩序仍然比较混乱。  相似文献   
985.
为了研究断层崩积楔各部位沉积物光释光信号晒退情况及崩积楔形成年龄,利用中颗粒石英(63~90μm)单片再生法(SAR)对山西忻定盆地西田探槽断层崩积楔3个部位的4个样品进行光释光(OSL)定年。选择一代表性样品(08-OSL-22)进行等效剂量(DE)、LN/TN、循环比率、回授率与预热温度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预热温度260℃、预热时间10 s为样品最佳预热条件。4个样品的测片循环比率基本在0.9~1.1之间,回授率均小于5%,表明所采用的中颗粒SAR法流程可以很好地校正测量过程中产生的释光感量变化,其等效剂量可信。利用等效剂量分布直方图和累积频率图,发现古地形面和坡积物的样品晒退均匀,崩积层样品则较差。对于晒退较差的样品利用累积频率法得到其等效剂量,从而得到崩积楔的近似年龄。最后获得该期崩积楔的形成年龄为(27.09±0.71)ka。  相似文献   
986.
通过参与1:5万岚县测区矿调填图,仔细研究了各地质体构造边界的识别关系,发现了区内有两条非常明显的构造边界,它们是:二青山—大蛇头逆冲型韧性断层,羊脑山—后马宗逆冲型韧性断层。此两条断层将区内古元古代晚期构造岩片划分为东会岩片、王狮岩片、岚县岩片三个区。  相似文献   
987.
X射线荧光光谱仪同时测定红土型镍矿中主次量组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无水四硼酸锂作熔剂,硝酸铵为氧化剂,碘化钾为脱模剂,在高频熔样机上于1050℃熔融,制成玻璃片,使用标准曲线对谱线重叠干扰和基体效应进行校正,建立XRF测定红土型镍矿中TFe、SiO2、Al2O3、Cr2O3、MgO、Ni、Co的分析方法,经标准样品和检测样品外部比对结果验证,结果准确,可靠,方法快速、简便。  相似文献   
988.
中国东南部中生代基性岩脉时空分布与形成机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南部发育的基性岩脉见于中生代各个时期,其年龄从内陆至沿海逐渐变新,与区内花岗岩年龄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但两者活动高峰期不重合。基性岩脉主要发育于花岗岩体内部的拉裂带,鲜见穿过花岗岩上方或周围的沉积变质盖层。中生代各时期的基性岩脉与相应时期的中酸性和基性火山岩浆活动具有清晰的分带现象。进一步研究表明,基性岩脉与同期基性火山岩应是同源不同相的产物,而中酸性喷发的岩浆与基性喷发(侵入)的岩浆,则可能分别来自壳内熔融层和壳下(地幔)熔融层或壳内岩浆层的上部和下部。中酸性与基性岩浆活动的"错峰"现象和基性岩脉带的"迁移"现象,均与本区中生代陆壳系统的内能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989.
对华南诸多花岗岩体暗色微粒包体的野外调查表明, 非均一包体是包体中最普遍的类型,常具有暗色基性边.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表明,包体边缘的岩性为二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闪长岩,中心则为石英二长闪长岩-英云闪长岩.从包体中心到边缘,具有Si、Ca含量和Na/K比值降低,K、Al、Ti、P和Fe+Mg含量升高的变化趋势,揭示包体应...  相似文献   
990.
本文结合作者从事的压密注浆加固软土地基的设计及检测的工程.叙述了压密注浆的加固原理、加固效果;影响加固效果的各种因素、适用范围等,并例举了二个项目成功加固案例,同时指出了压密注浆在建筑工程上其它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