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2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233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17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58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5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49 毫秒
561.
权亚楠  沈璐  许志凤 《北京测绘》2018,32(5):573-577
目前,基于散射模型的非相干分解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忽略交叉极化信息导致体散射功率过高;二是未遵循非负特征值分解。因此,本文提出了基于相干矩阵完全分解的PolSAR分解方法。一是在非反射对称下进行极化分解,考虑交叉极化相位信息,将相干矩阵中的9个参数全部用于散射功率计算。二是将非负特征值约束引用到体散射参数的计算上。实验结果表明,城区的偶次散射功率值明显提高,森林部分体散射功率得到抑制。  相似文献   
562.
针对传统三阶段方法难以适用于P波段极化干涉合成孔径雷达(PolInSAR)植被高反演难题,该文采用先验信息对消光系数进行固定,在此基础之上,对经典三阶段算法中地体散射幅度比为0的假设进行参数化。通过模拟实验验证新方法相比已有方法在不同地体幅度比条件下均能得到较好的反演精度,且固定消光系数不会引起树高显著偏差。最后,利用2景E-SAR P波段全极化数据进行树高度反演。实验结果表明,新方法反演树高的均方根误差(RMSE)为3.43m,相比已有方法,RMSE提高的幅度为35.7%,有效提升了传统三阶段算法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563.
极化SAR影像含有丰富的特征信息,针对单一特征用于分类难以达到满意精度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不同目标分解方法及纹理信息的SVM(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全极化SAR影像监督分类方法。结果表明,Cloude分解和Yamaguchi分解在极化特征信息提取时各有优势,且都优于Freeman分解效果;Cloude分解和Yamaguchi分解结合作为极化特征信息时,分类总体精度相对较高;纹理信息与极化特征信息在表现地物特性方面具有互补性,结合纹理信息后,分类总体精度提高了4.92%,为90.86%,Kappa系数为0.8754。  相似文献   
564.
传统光学遥感技术手段在森林覆盖区难以准确获取林下地形,原因在于其只能测量森林冠层顶部高程。微波信号能够穿透森林冠层并记录森林垂直结构信息,为解决林下地形测绘难题带来了契机,如何准确获取林下地形已成为微波遥感领域的研究热点。首先介绍了面向林下地形测绘的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干涉测高原理及数据获取手段。然后对利用SAR进行林下地形测绘的方法进行了分类,主要包括基于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极化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polarimetric InSAR,PolInSAR)及基于多基线InSAR/PolInSAR数据的层析SAR(tomographic SAR,TomoSAR)技术的林下地形测绘方法,并介绍了上述3种方法的应用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从数据获取、误差改正及散射模型构建3个角度分析了林下地形测绘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565.
和日金矿区属于碎裂蚀变岩型金矿,赋存于斜长花岗岩、砂板岩以及二者的接触带中。经电法勘探,圈出了10处极化率异常。通过对各地质单元电性特征的总结,对异常进行处理、分析,新发现2条金矿脉,推断一条隐伏石英脉型矿脉,认为4、5号矿脉还有一定程度的延伸,为本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结果表明激电法在该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66.
567.
极化SAR影像中阴影、水体和裸露的耕地3种地物类型有非常相似的极化散射特性,常规基于非相干分解的分类方法难以将其有效地区分。对此,本文引入基于Freeman分解的散射熵Hf和各向异性度Af两个特征参数,并将其用于极化SAR影像分类。首先利用Hf和Af参数将阴影和水体提取出来,然后将其他地物按散射机制分为3大类,并对每一类再次利用Hf和Af参数进行细分,最后通过基于Wishart分布的聚类和迭代分类,得到最终的分类结果。通过利用Radarsat-2在河南登封获取的全极化SAR数据进行试验,表明该算法执行效率高,能够有效地区分阴影、水体和裸露的耕地,并且对其他地物类型也有很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68.
X波段双线极化雷达差分反射率的衰减订正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宇翔  吕达仁  肖辉 《高原气象》2009,28(3):607-616
同时发射水平和垂直极化电磁波的双线极化雷达,能同时获取两个通道的反射率和相位.使用极化雷达极化分集的物理基础是降水粒子在下落过程中总是呈现扁椭球形状,在平衡时,降水粒子椭率与其体积有关,差分反射率就是衡量粒子椭率大小的物理量.但是由于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差异,导致了这两个方向的衰减出现差异,进而导致差分反射率不能真实地反映粒子的椭率大小,所以必须进行衰减订正.本文使用实际雷达回波资料,利用反射率和差分反射率之间的约束关系,同时考虑了探测仰角对差分反射率的影响,通过统计拟合的方法,确定了差分衰减与差分传播相移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一次层状云个例的两个比较均匀降水区域在订正前后的差异.结果表明,雷达RHI、PPI图像在订正前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差分反射率与反射率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说明这种订正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这种使用实际雷达资料本身的约束关系进行订正的方法,可以灵活地根据不同的雷达、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天气环境统计相应的订正参数,因此避免了诸如温度等的变化对订正参数的影响,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9.
以各频段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发射率问的相关关系为条件,利用被动微波数据反演地表温度.算法既解决了地表温度反演过程中发射率难以确定的问题,又克服了热红外遥感受大气影响较大的缺点,其物理意义清晰,计算简便.算法以MODIS温度产品为评价标准,对36.5GHz和89 GHz反演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89 GHz亮温数据反演精度高于36.5 GHz;与耕地和草场反演精度相比,裸土和山地反演精度较高.其原因在于高频数据穿透能力较低,能更好地表达地表温度.同时,低频数据相对高频更容易受到地表土壤水分变化的影响,发射率相对不够稳定,对反演结果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70.
Polarimetric and photometric variability of Wolf-Rayet (WR) stars as caused by clumps in the winds is revisited. In our model, which is improved from Li et al., radial ex-pansion of the thickness is accounted for, but we retain dependence on theβ velocity law and stellar occultation effects. We again search for parameters that can yield results 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 in regards to the mean polarization P, the ratio R = σ'p/σphot of polarimetric to photometric variability and the volume filling factor fv. Clump gener-ation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are randomized by the Monte Carlo method so as to produce clumps which are, in the mean, distributed uniformly in space and have time intervals that obey a Gaussian distribution. The generated clumps move radially outward with a velocity law determined by aβ index, and the angular size of clumps is assumed to be fixed. By fitting the observed σp/σphot and the volume filling factor fv, clump velocity law index β (~2) and clump ejection rate N (~1) are inferred, and are found to be well constrained. In addition, the subpeak features of broad emission lines seem to support the clump ejection rate. Meanwhile, the fraction of total mass loss rate that is contained in clumps is obtained by fitting observed polarization. We conclude that this picture of the clumps' properties produces a valuable diagnostic of WR win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