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94篇
  免费   7957篇
  国内免费   9401篇
测绘学   2217篇
大气科学   1759篇
地球物理   6655篇
地质学   35067篇
海洋学   2040篇
天文学   93篇
综合类   3737篇
自然地理   4384篇
  2024年   308篇
  2023年   1183篇
  2022年   1342篇
  2021年   1616篇
  2020年   1356篇
  2019年   1769篇
  2018年   1320篇
  2017年   1278篇
  2016年   1361篇
  2015年   1632篇
  2014年   2794篇
  2013年   1983篇
  2012年   2437篇
  2011年   2482篇
  2010年   2092篇
  2009年   2295篇
  2008年   2285篇
  2007年   1840篇
  2006年   1938篇
  2005年   1690篇
  2004年   1579篇
  2003年   1640篇
  2002年   1570篇
  2001年   1601篇
  2000年   1396篇
  1999年   1405篇
  1998年   1359篇
  1997年   1311篇
  1996年   1326篇
  1995年   1308篇
  1994年   1225篇
  1993年   1011篇
  1992年   1056篇
  1991年   879篇
  1990年   775篇
  1989年   663篇
  1988年   147篇
  1987年   134篇
  1986年   79篇
  1985年   65篇
  1984年   46篇
  1983年   37篇
  1982年   50篇
  1981年   33篇
  1980年   41篇
  1979年   38篇
  1976年   11篇
  1974年   11篇
  1954年   13篇
  1948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张强  姜彤  施雅风  苏布达 《冰川冻土》2003,25(4):368-374
通过对埋藏古树、泥炭、以及海相贝壳测年资料进行搜集和整理,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6000 a BP以来古洪水的发生与气候变化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长江下游地区地势低平这一地貌特点,使得海面变化对于研究区洪水发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气候变化导致的海面上升对长江下游河段径流的顶托作用导致河流上溯以及地面排水不畅,致使洪水发生频率加大以及洪水危害的程度加强,出现“小水大灾”的现象,长江三角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与美洲地区古洪水发生频率的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三角地区乃至整个长江流域在大的气候变化趋势上与全球其它地区是相似的,既有全球气候变化特点的同时又具有区域响应的特点,这对于未来研究区洪水发生的预测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2.
大兴安岭阿龙山地区流纹岩风化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通过大兴安岭地区两个流纹岩风化剖面的研究发现,大兴安岭地区的岩石风化过程具有特殊性。风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以化学风化为主导的基质风化阶段和以机械风化为主导的斑晶风化阶段,第二阶段显示出与正常风化剖面相反的风化趋势。低温和长冬使第二风化阶段延长,并呈现逆风化趋势。风化过程中Fe和Al始终处于流失状态。上述特征的产生是由原岩的结构及成分、气候因素和生态系统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3.
在恢复古构造的基础之上,对比了松辽盆地南部十屋断陷营城组沉积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与现令构造格局的异同。古构造对扇三角洲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1)主要基底断裂控制了扇三角洲的展布方向;(2)倾向与物源方向相反的断层和古地貌阻滞了扇三角洲的展布;(3)沉降中心控制了扇三角洲前缘的纵向叠置和发育。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东部陆缘中区第三纪主要发育5期构造-火山事件高峰,分别发生在58~46Ma、38~36Ma、26~24Ma、20~16Ma、8~4Ma。形成的火山岩岩性相对单一,主要为玄武岩,大量隐伏于新生代含油气断陷盆地中,这与裂谷作用有关,而野外露头区只发育古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火山岩。研究表明,火山作用伴随着盆地发育的全过程。成盆早期的火山岩代表着裂谷作用的开始。成盆中期火山活动相对强烈,不但形成大量火山岩,而且也是盆地生油岩发育的主要时期。盆地形成后期火山作用微弱。新生代火山作用的中心往往成为成盆中心和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995.
运用构造控水分析、水化学同位素等方法,对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本区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岩溶地下水以大气降水起源为主,并表现为多元水混合。水质分布呈南优北劣的分带特征,北部水-岩相互作用形式为溶滤-蒸发浓缩型,呈高矿化咸水;南部为溶滤-混合型,呈低矿化淡水。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北票 (金-羊 )盆地中生界砂岩碎屑组分分析,综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盆地沉积充填序列及砾岩特征,对盆地中生代物源及构造演化进行了示踪 :晚三叠世为盆地构造活化的起始阶段,盆地物源应主要来自周缘隆升蚀源区的前中生代碎屑沉积物;早侏罗世辽西地区发生了明显的差异升降,北票 (金-羊 )盆地相对伸展陷落,盆地范围有所扩大;晚侏罗世北西-南东向逆冲推覆作用成为盆地的主要控制因素,北票 (金-羊 )盆地具有明显前陆盆地特征,盆地西缘太古代变质岩系出露剥蚀而成为盆地的主要物源之一;早白垩世辽西地区发生构造反转,北票 (金-羊 )盆地相对萎缩。Dickinson模型并不完全适用于辽西地区。  相似文献   
997.
内蒙古苏里格庙地区晚古生代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岩心观察 ,结合测井曲线和地震反射资料分析 ,并根据层序地层和层序界面的识别标志 ,建立了苏里格庙地区的层序地层格架 ,并将上古生界划分为 3个二级层序 (超层序组 )和 15个三级层序 ,其中本溪组和太原组的层序具二元体系域结构 ,即由海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组成 ;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层序具三元体系域结构 ,包括低位体系域、湖进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剖析了陆表海浅陷沉积、陆表海碳酸盐岩与碎屑岩混合沉积及近岸内陆河流—三角洲—湖泊沉积超层序组 (或层序组 )中层序的发育特征 ,论述了层序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8.
鄱阳湖组(第四系)的修订及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对鄱阳湖地区 Zk0 1钻孔柱状剖面的研究 ,对鄱阳湖组的定义进行修订、补充 ,认为鄱阳湖组为一套以青灰色淤泥质粘土、黄褐色粘土、粉质粉土为主夹少量粉砂或细砂的湖泊—河口三角洲相沉积。年代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 ,底界年龄约 6 2 10± 12 5 a B.P.,开阔湖泊沉积始于 32 4 0± 180 a B.P.,且由北向南时代渐新 ,具有明显的穿时性  相似文献   
999.
电法在濒海及岛屿地区寻找地下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保国 《地下水》2003,25(3):172-173,175
采用电法的基本原理,研究各种不同岩性和成淡水的电性差畀,划分地下成淡水分界面。在严重缺水的濒海及岛屿地区找到了较好的地下淡水,解决了守岛部队吃水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00.
在甘肃省酒西盆地青南凹陷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下沟组及中沟组地层序列中,首次发现发育一套地震事件沉积物,是一套含微裂缝或同生变形构造及振动液化泄水构造等震积特征的泥质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泥质粉砂岩的组合.本区震积作用及震积岩的主要识别标志为振动液化卷曲变形及其伴生构造、重荷模及伴生构造、脆性和塑性两类沉积物相间的滑塌变形作用及滑塌岩、软沉积物的液化作用及泄水构造、层内阶梯状断层及地裂缝.柳沟庄-窟窿山地区下白垩统震积岩的发现,填补了本区震积岩研究的空白,反映了本区在早白垩世存在一个强烈的构造活动时期,可以推测其影响范围可能还会波及青南凹陷的其他地区,也有望在酒西盆地类似环境的其他凹陷发现震积岩,开辟震积岩研究的新领域.区域构造背景的研究同样表明,青南凹陷青西Ⅰ号同生断裂带及509断阶带的强烈构造活动正是本区早白垩世震积作用的直接诱发因素,为本区震积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