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23篇
  免费   5425篇
  国内免费   6278篇
测绘学   770篇
大气科学   1571篇
地球物理   4679篇
地质学   24454篇
海洋学   1855篇
天文学   255篇
综合类   1985篇
自然地理   957篇
  2024年   152篇
  2023年   622篇
  2022年   784篇
  2021年   836篇
  2020年   706篇
  2019年   882篇
  2018年   610篇
  2017年   721篇
  2016年   760篇
  2015年   906篇
  2014年   1565篇
  2013年   1140篇
  2012年   1433篇
  2011年   1395篇
  2010年   1206篇
  2009年   1366篇
  2008年   1421篇
  2007年   1196篇
  2006年   1292篇
  2005年   1205篇
  2004年   1201篇
  2003年   1247篇
  2002年   1376篇
  2001年   1293篇
  2000年   1055篇
  1999年   1082篇
  1998年   1075篇
  1997年   1048篇
  1996年   1080篇
  1995年   1001篇
  1994年   939篇
  1993年   791篇
  1992年   823篇
  1991年   662篇
  1990年   598篇
  1989年   500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100篇
  1986年   5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6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28篇
  1977年   8篇
  1963年   6篇
  1954年   7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991.
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壳结构及性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地球物理-地质球化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了惠东-连县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特征及其速度密度模型,探讨了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结构和深部地壳的形成时代,认为该断面地壳的物质组成以长英质为主,低绿片岩相及沉积盖层组上地壳的三部分。  相似文献   
992.
993.
滇西龙陵-潞西地分布着面积近千平方公里的花岗岩,其侵位时代可分为加里东-海西、燕山、喜马拉雅三期。岩体围岩主要为寒武系、奥陶-志留系的砂页岩、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994.
吴大清  彭金莲 《地球化学》1996,25(3):242-250
合成PbS和ZnS对Ag^+、Cu^2+、Cd^2+、Fe^2+、Mn^2+、Mg^2+、Sb^2+和Bi^3+等离子吸附量与温度关系的实验研究表明,其遵从Kelvin公式:在A类吸附,即抗衡离子交换型吸附中,温度上升,其吸附量升降由反应热决定,本实验中A类吸附多为上升型;而大部分B和C类吸附,即朗谬尔型及反朗谬尔型的吸附量则随温度上升呈指数下降。例外的仅有PbS对Bi^3+离子的吸附,其吸附量随  相似文献   
995.
赵劲松 《地球化学》1996,25(6):591-599
根据矿区花岗岩和夕卡岩的全岩成分,花岗岩和夕卡岩的挥发分,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含量,不同矿体的金含量以及矿物包裹体研究和对矿床形成的pCO2,fs2,FO2及Ph值遥估算资料,讨论了拉么矿床的成矿地球化学特征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996.
大陆层控构造论盆-山系与造山带成因及演化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陆构造以受中地壳塑性层控制的盆-山系和冲叠造山带厚皮构造为主要构造类型,而与中生代以来才出现的受软流层控制的大洋岩石圈板块构造截然不同。由上地壳正断层上盘断陷盆地和下盘断隆山所组成的盆-山系,与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变慢派生不同性质水平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有关。当地球自转速度突然变化时,将派生强烈的侧压力,使升降幅度较大、具有侧向应变空间的断陷盆地与断隆山之间的上地壳发生冲叠运动,盆-山系由此演变成冲叠造山带。后者对前者存在着严格的继承关系,服从于“升降-冲叠律”。中生代以来的盆-山系和冲叠造山带有的是板块活动产物  相似文献   
997.
998.
999.
豫西新生代玄武岩中橄榄石粒度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晶体大小分布理论并结合岩石学和矿物学的资料,讨论了豫西伊川--汝阳新生代碱性橄榄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晶体大小分布的成因,补液为研究区碱性橄榄玄武岩中的橄榄石晶体大小分布形式很可能不是岩浆混合形成的,而是岩浆演化造成的。它对应着岩浆演化的三个阶段:岩浆主心演化阶段、岩浆上升阶段和岩浆淬火阶段。分析了岩浆房演化阶段和岩浆上升阶段橄榄石晶体生长的动力学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同位素组成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统计方法对20组世界各地大陆下地壳组成的估计值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大陆下地壳组成具双峰式分布特征,峰值代表了A、B两种元组分。组分A为幔源垫托岩浆的结晶分凝产物,组分B为古老的大陆壳物质。大陆下地壳物质组成和同位素成分确定和探讨对建立恰当大陆动力学模型具有深元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