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54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249篇
海洋学   23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4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及邻区重力特征与块体构造单元初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重力资料为基础,结合其分析结果和区域地质构造现象,以及前人研究成果,在总结中国海陆地质地球物理系列图编制项目组和前人对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宏观特征研究成果基础上,将块体构造理论应用于解释中国海陆宏观大地构造格架,并将其划分为3个构造域和20多个块体。对3个构造域及块体构造单元特征进行了分析,指出印支运动使中国岩石圈应力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并为现今宏观大地构造格局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2.
重点研究了吐哈盆地构造单元的类型、构造属性及其与构造反转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吐哈盆地的构造单元可归为2种不同类型的体系:坳陷/隆起-凹陷/凸起类型的体系和构造带类型的体系.前者为沉积构造单元,具有同沉积构造的属性.可代表盆地形成时期的伸展性结构与构造;后者则为变形构造单元,具有"后生或次生"构造的属性,反映或代表了后期的构造反转.吐哈盆地"东西分块"应是同沉积期构造格局的表象,"南北分带"则主要是后期挤压与构造反转的结果.由此也进一步证明,吐哈原型盆地属伸展性盆地,后期则因挤压改造而发生了构造反转.前述各种特征则可能是此类构造反转盆地所具有的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  相似文献   
33.
为了研究东濮凹陷新生代断裂系统的发育特征,通过对凹陷内不同区段地震剖面的解释,根据断层活动速率分析了东濮凹陷新生代断裂的活动特征及其强度,并对凹陷内不同部位的断层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东濮凹陷不同区段的断层发育特征既有一定的相似性,又有一定的差异性。断裂发育受到欧亚构造域和滨太平洋构造域的共同影响,同时在各区段受到的影响又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34.
张先学 《湖南地质》2011,(10):52-53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大新矿区与龙山矿区均处于湘中东西向成矿带上,区域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与扬子准地台两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区域地层受东西向展布的穹窿构造控制,前泥盆系地层构成穹窿的核部,泥盆系绕穹窿呈环带状分布,石炭系一三叠系分布于穹窿之间的向斜构造中,总体为一套拗拉环境形成的裂谷式建造,具明显的三元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35.
通过编制区域性1:300万“青藏高原板块构造图”和1:50万“柴达木北缘板块构造地质图”的体会,并结合国内学者对这两份图件的审查意见及建议,重点讨论有关区域性板块构造图编制的理论与方法,供区域地质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36.
从鉴别陆块(地块)、结合带边界断裂入手,将滇西北大地构造划分为10个二级单元。根据地质体属性及重要断裂,在二级单元内划分出25个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结合西藏、滇西南部地区资料,归并为3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二级大地构造单元自西向东为:独龙江弧盆系、丙中洛地块、莫得结合带、崇山地块、澜沧江火山弧、兰坪地块、云岭陆缘弧、金沙江结合带、香格里拉地块、甘孜-理塘弧盆系。分界断裂自西向东为:高黎贡山断裂、棒当断裂、福贡断裂、碧罗雪山断裂、吉岔断裂、德钦-雪龙山断裂、羊拉-东竹林断裂、金沙江断裂、香格里拉断裂、三江口断裂。该划分方案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滇西北区域地质调查和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对前人划分方案进行了有依据的修改调整,二级、三级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尺度统一,厘定了各级大地构造单元的边界断裂。  相似文献   
37.
俄罗斯远东和中国东北前新生代可划分为8个大地构造单元。区域地质、深部地质、地球物理及新构造研究表明,地壳和地幔深部的不均一性反映了该区主要构造单元的深部构成和大地动力学等方面的特点。地热和地磁资料表明,远东地区软流层顶部具有起伏形态的特点,最大深度200~250km,浅部仅100~140km,松辽盆地75~100km;在中国东北及亚太过渡带上地幔低速层厚度在0~100km之间变化,计算数据表明,本区地壳厚度为30~44km,变化幅度为14km。  相似文献   
38.
一、区域地质概况及矿区地质概况 (一)区域地质概况老柞山金矿位于吉黑褶皱系佳木斯隆起的中部,次一级构造单元为桦川复向斜南东翼,北西及西侧受依兰-伊通深大断裂控制,南东受敦化-密山深大断裂控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9.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生代沉积构造演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赛什腾山地表地质、航磁、重力、大地电磁测深和地震资料的综合分析,认为柴达木盆地夹持在昆北地块与赛什腾构造带之间,其中包括柴达木地块与祁连地块南缘2个一级构造单元和昆北地体北缘,柴达木盆地,赛什腾构造带和祁连地块南部的苏干湖盆地等4个二级构造单元。盆地的总体结构表现为东昆仑山和祁连山相向向盆地挤压对冲,盆地中部沉降的构造格局。盆地内部的构造样式以自盆地边缘至中心以此形成背斜构造为显著特征,背斜两翼多发育逆断层,构成“两断夹-隆”的构造格局。挤压应力主要来自南西方向、北东方向起阻挡作用。在两侧造山带的强烈挤压作用下,侏罗纪时期在祁连造山带南缘形成并不典型的前陆盆地,古近纪至新近纪时期则在祁连造山带与昆仑造山带之间形成双侧前陆盆地,第四纪属挤压坳陷盆地。  相似文献   
40.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陆坡最大的前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由于新的地球物理资料未得以充分应用等问题导致盆地内部构造单元分布特征存在诸多不同看法,这些问题制约了盆地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本文以最新实测1∶10万高精度航磁数据为基础,采用切线法对研究区航磁异常深度进行反演计算,结合钻井、地震及南海北部陆域物性资料研究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分布特征。在充分调研珠江口盆地已有构造单元划分的基础上,以盆地磁性基底展布特征为基础,结合断裂、区域构造等对珠江口盆地内部构造单元进行研究。研究表明:珠江口盆地磁性基底深度在0~9 km之间,磁性基底呈"三隆两坳"构造格局,整个坳陷区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特征; NE向深大断裂为控盆断裂,常为盆地二级构造单元的边界,NW向断裂常控制次一级构造单元并影响其展布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