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13篇
  免费   5158篇
  国内免费   5155篇
测绘学   714篇
大气科学   771篇
地球物理   6615篇
地质学   20557篇
海洋学   1418篇
天文学   334篇
综合类   2447篇
自然地理   1470篇
  2024年   148篇
  2023年   568篇
  2022年   766篇
  2021年   826篇
  2020年   667篇
  2019年   792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650篇
  2016年   688篇
  2015年   833篇
  2014年   1660篇
  2013年   1264篇
  2012年   1420篇
  2011年   1361篇
  2010年   1222篇
  2009年   1380篇
  2008年   1407篇
  2007年   1129篇
  2006年   1168篇
  2005年   1095篇
  2004年   1073篇
  2003年   1159篇
  2002年   1149篇
  2001年   1233篇
  2000年   995篇
  1999年   992篇
  1998年   972篇
  1997年   918篇
  1996年   891篇
  1995年   863篇
  1994年   801篇
  1993年   671篇
  1992年   751篇
  1991年   649篇
  1990年   558篇
  1989年   478篇
  1988年   108篇
  1987年   99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3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2篇
  1981年   23篇
  1980年   26篇
  1979年   27篇
  1977年   8篇
  1975年   7篇
  1954年   9篇
  194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71.
福建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成因及构造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阐述了沙县地区早白垩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论证了中性与酸性火山岩的成因及物质来源,认为二者为不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其岩浆物质来源于壳幔混源区,为省内双峰式火两端员岩石间成因关系的分析研究提供了新的例征。  相似文献   
972.
研究区自加里东期运动以来,经历了复杂的构造-岩浆-热演化过程。在分析岩浆活动特征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的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沉积岩系及其中有机质的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973.
岩浆活动旋回与地球多层对流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从地球历史的节律角度讨论岩浆活动旋回。岩浆活动旋回可按时间与空间分出相互对应的不同尺度,进而可与深度尺度不同的地球多层对流系统相互对应,从而给予了岩浆活动旋回的动力学意义。岩浆活动的时间周期愈长,空间尺度亦愈大,需要的维持岩浆源存在的热能、挥发分供给的数量与深度亦愈大。  相似文献   
974.
联合古陆演化周期中超大型含煤及含油气盆地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联合古陆———Pangea的拼合与裂解反映了地球系统内部的巨大变革,这一过程根本上改变了浅部圈层的构造和环境。地史上超大型含煤盆地及含油气盆地与Pangea的演化周期密切相关。在石炭纪及二叠纪拼合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超大型聚煤盆地;晚侏罗世Pangea开始裂解,出现全球性裂陷作用期,大西洋张开,许多与裂陷有关的大型叠合盆地形成。在这些盆地中已发现十余个与晚侏罗世烃源岩有关的巨型含油气系统。上述情况表明Pangea演化过程中出现了对能源资源聚集极为有利的古构造、古环境和古气候条件。  相似文献   
975.
100Ma——塔里木盆地演化的重要周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沉积盆地波动分析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典型井的周期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在其地质历史时期100Ma的周期是很明显的,自寒武纪以来共经历了4个完整的周期,每一完整周期都由正相位和负相位两个半周期所组成,而第三纪为第Ⅴ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该周期控制了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的过程及成藏旋回,并至少控制了古生代的反转构造。对沉积与剥蚀过程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周期波正相位和负相位分别对应于沉积期和剥蚀期;对含油气系统的控制作用表现在:第Ⅰ个周期波构成以早古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Ⅱ个周期波至第Ⅳ个周期波构成以晚古生代至中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第Ⅴ个周期的正相位阶段构成以新生代地层为主体的含油气系统;对反转构造的控制作用表现在:正相位Ⅰ(寒武纪—早奥陶世)和正相位Ⅱ(晚泥盆世晚期—晚石炭世早期)为伸展构造体制,负相位Ⅰ(中奥陶世—晚泥盆世早期)与负相位Ⅱ(晚石炭世晚期—早二叠世早期)为挤压构造体制。塔里木盆地演化具有100Ma周期的原因与古天山洋、古昆仑洋及特提斯洋的B型俯冲触发的地幔羽的上升流及地块的拼贴导致的地幔羽的休眠状态息息相关,从而周期性地控制了塔里木盆地内的沉积与剥蚀过程、成藏旋回及反转构造。  相似文献   
976.
中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及其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协调人一地关系,首先需要认识地质环境本身的基本特征,从大地构造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及自然地质作用的区域性特征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国地质环境的基本特征,并讨论了这些基本特征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制约。  相似文献   
977.
变斑晶晶内显微构造特征及其成因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变斑晶晶内包体径迹的成因研究是当代变质岩岩石学研究的一个重大方向。变斑晶是联系变质的变形的重要媒介,对研究造山过程及机制、p-T-t轨迹,褶皱作用机制,变质过程,变形过程、物质运移机制等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晶内包体径迹按几何形态分为9大类,综合当前的模拟结果,观察事实,分别对其成因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8.
疏勒河断裂中段新构造应力场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79.
小秦岭东闯金矿区花岗岩浆活动的性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东闯金矿区中生开岩交活动的特征是小秦岭地区这一时期岩浆活动的缩影。从钾长花岗岩墙-文峪第一次侵入体-文峪第二次侵入体,岩石向相对基性度增高方向变化,可能暗示区域岩石圈的热-物质调整从印支期至燕山早期持续增强。  相似文献   
980.
华北南部地区——古生界构造演化及其油气远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南部地区的地质演化与华北其他地区一样,经历了结晶基底形成,中一晚元古代台内裂谷发育、古生代稳定地台沉积和中一新生代活化等发展过程。但本区受秦岭褶皱带构造活动的强列影响。因而具有相对独特的构造演化特征和油气控制条件。早寒武世中期,古秦岭海槽伸展扩张,沉积了一套全区广泛分布的以碳酸盐岩为主夹泥页岩的地层;晚寒武世开始,古秦岭海槽向北俯冲挤压,在本区南部出现一个平行于海槽的大陆边缘隆起;中奥陶世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